学习名师心得体会范文(精选五篇)

秦风学老师

  学习名师心得体会1

  古语有言:“德薄者,终学不成,何谈为师矣?”教师要育人,首先要修身塑德。执起教鞭要有孔夫子的形象,握起红笔要有博爱的胸怀!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师德是教师之本,更是强市之魂。

  几年来,我们一实验小学在冯校长的带领下,秉承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书香校园,让书籍陶冶学生的心灵,更用书籍铸造师德之魂。老师们学名师,树高标,涌现出了一批默默奉献、爱生如子的师德楷模。

  全国模范教师、省师德先进个人徐清芳老师,视学生如己出。课堂上,轻松、高效的学习。课堂下,教给学生为人处事的真谛,并用真爱去感化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立新是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残疾学生。她左手畸形,手掌特别小,仅有的三根小指头还连在一起不能分开。有些同学经常叫她"畸形儿"、"独臂大侠",使他很自卑,总是偷偷的把左手使劲儿的往袖筒里藏,生怕别人看见。是徐老师帮她找回了自信,找到了快乐!立新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语文课上,老师让我领读课文,翻书时遇到了麻烦。几个调皮的同学指手画脚的嘲笑我,我很伤心,感到无地自容却也无力反抗,只有掉眼泪的份儿。正在这时,只听一声大喝:“笑什么笑?不许这样!你们拿同学的痛苦寻开心道德何在?良心何在?”更出乎意料的是徐老师把我的左手从袖子里拉出来,就像是拳击赛场上,裁判员攥紧了优胜者的手一样,高举过头顶,大声地说:“都看清楚了,她是不像你们那样两手健全,但她同样也是人!做人要讲团结、讲友爱,比道德、比廉耻。我相信,几年后的高中录取通知书同样也会发到她这双手中!”听到这儿,我渐渐的抬起了头,可眼里却中雨变大雨了。徐老师一边为我擦眼泪,一边鼓励我说:“再不要背背藏藏的了,今后要挺起腰杆,光明磊落的做人,人残志不能残!”那一刻我深深的体会到世界上恐怕只有父母和老师才不嫌弃我这只手,而父母却没有机会像老师这样公开替我表露心声。徐老师的话驱散了多年来笼罩在我心灵上的阴霾,还我一个真实、自信的自我!

  一篇日记显现出了为师之道。徐老师就是这样,善于抓住日常小事,找准契机对学生进行雕塑,而这样的老师在我们学校举不胜举。

  吕延会老师用无微不至的爱,让本该在特教学校就读的患有先天性耳聋,每天都要靠助听器来获取外界声音的王瑞浦,重拾信心,发展成为桦甸市少年舞蹈大赛的冠军;老教师王延春为了不让学生落课,连自己病危的父亲最后一眼都没能看到;患有严重类风湿的张静会老师,拖着一瘸一拐已经变了形的双腿,艰难的行走在班级之间,却从没诉过一回苦,请过一天假;关杰老师犯心脏病倒在讲台上,咬咬牙依然坚守在毕业班的岗位上;杨杰老师则以慈母般的爱,五年如一日的帮扶一个六岁就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国家级教师梁玉梅多次拒绝民办教育机构的高薪聘请,始终坚守教师的这一份清贫、一份道德……,在他们身上诠释了一实验师德的真谛,铸就了一实验人奉献无悔、终生亮丽的师魂!

  然而,碧玉难免有瑕疵,太阳底下也难免会有阴影。在面对家长物质上的“尊重”、市场经济的诱惑、道德冲突面前抉择时个别教师出现了失衡,败坏了师德。对待他们,我们虽没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坚决不做有违职业道德的害群之马!我只想说,“德”是一个人内心对自己的要求,底线高了,“品”自然就高了。师德不是讲出来的,而是靠内心世界的丰富、文化底蕴的提升、人格素养的完善体现出来的。

  教师的师德是教育的灵魂。国家的强盛在教育,教育的强盛在教师。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塑桦甸教育的崭新形象: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用高尚的师德魅力和学识魅力——教博学书,育四方人!用教育坚实的脊梁——“师德之魂”,撑起我们桦甸教育强市的新的蓝天!

  学习名师心得体会2

  身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一直希望在我的教学中能让孩子不再畏惧数学,而且从心里喜欢它。借助学校开展的学名师活动,我自学了黄爱华老师的《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感受深刻,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趣、实、活。”

  (一)“趣”——课上得有趣,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参与。

  黄老师说:“数学应该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儿童乐于做的。”游戏、竞赛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不能仅停留在追求数学课表面的“热热闹闹”,为“游戏”而“游戏”。我认为本节课之所以“打动”人的,给人“终身难忘”的,是“数学知识”与“游戏竞赛”的完美结合,有“游戏”扣人心弦的形式,更有“比较数大小方法”的“内化”。如:老师非常注重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学生的交流都是“有感而发”,学生的“感受”恰恰是“比较数大小方法”的“内化”。每个场次比赛完,教师让学生记下比赛“结果”,“数学”地思考。整场比赛后让组织学生交流、“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和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游戏是为了更为高效地、生动活泼地让学生“掌握”和“内化”数学知识。

  (二)“实”——上课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加强双基是我国传统的精华,在任何时期都不能丢。

  在黄爱华老师这节课中,我惊叹于他恰到好处的设计,精彩的点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细节化。其实这里面的环节中细节的处理达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境界。这种细节化的设计结果上升到高的教育境界,才能使教学精彩、实在而又使人折服。在这节课中黄老师精心预设了五个重要的细节

  第一,当引出课题时,引导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并主动提出研究的问题。

  第二,在第一轮游戏抽出千位上的数字之前,适时介入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

  第三,当学生抽出的数字是6时,教师将卡片倒过来提问:如果我把6换成9呢?

  第四,当比赛的结果揭晓时,教师要求学生把比赛的结果记录下来。

  第五,建议学生把决定两数大小的关键数字用圆圈圈起来。

  上面五个重要的细节把教学整一条主线连起来,每一个地方都经过精心的设计,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着眼每一个细小的地方,努力在细微之处见真章。这样,整一节就体现出一个“实”,我认为这是一个成功的教师所必须特有的一部分习惯。因此,只有教学中注重细节,巧妙地设计细节,才能上出一节成功的课。

  (三)“活”————课堂气氛活,学生思维才会活。这样的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闪耀着智慧的过程

  黄老师的课堂与学生的对话,是平等的、真诚的、创造的,它能使富有理性之美的数学教学闪耀着人文的光芒。我们的课堂师生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运用智慧去面对很多事先无法预料的新问题,需要教师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是一种持续的智力操作。在黄老师的课堂中,黄老师如一位大哥哥,又如一位温和的智者在和孩子们真诚地交流着彼此对数学的理解。

  总之听黄老师的课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一节数学课看似几个简单问题,实则是把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操作有效地连接起来,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代数思想的渗透。“趣、实、活”互相联系,相辅相成。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思考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其别样的智慧激活着学生灵动的思考,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需要学习的。

  学习名师心得体会3

  暑假期间我认真观看了“国培”名师教学光盘,受益匪浅。里面不仅提到了教书育人的许多最新理论,还提供了一些真实的故事和优秀的案例。名师们热爱教育、淡漠功名、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以及谦虚谨慎、友善宽容的教学态度,给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我时常在思考:为什么他们的课堂总是那么丰满,他们的见解总是那么的深邃,他们的角度总是那么独特,他们的提问总是那么恰到好处。反思自己的课堂,觉得差距真是太大了。通过向名师学习,我深受启发并尝试教学实践。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识实际,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一个大的空间。特别是要从教学的设计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求异求新,从不同的情景去发现问题,从不同的途径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我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挖掘学习潜能,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乐学、好学、会学。

  二、设计思维练习,强化学生创新思维。

  语文课要“以读为本”。课堂40分钟是个常数,教师讲得多,问题多,留给学生读的时间就少了,学完了课文还读不通课文的学生不少。这就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不读熟不开讲,要切准可读处,因此,我让学生读出感情,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法,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应根据读的内容和时机灵活运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弄清课文的层次和顺序,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体会课文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又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写的,如何安排详略等。这些往往又都是作文中应解决的问题,这就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了。

  课堂练习的设计我尽量做到“少而精”,使大部份学生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完,达到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由于一个班学生素质的差异,设计练习除了面向大多数学生外,还照顾少数特殊学生,做到因人施教。同时,让学生在练习中培养实践能力,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形成掌握语言,鉴别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不仅要合乎规范,还要讲究艺术性。教师通过语言不仅向学生传输一定的知识、转变他们的思想,而且,教师语言表达的优劣,会直接影响课堂气氛,直至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追求语言的鲜明、生动、优美,是我努力的一个目标,尽量使教学语言对教材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对学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导入新课时,我努力以自然流畅、引人入胜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传授文化知识时,以科学准确、言简意赅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举例说明时,以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学生明白事理。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一定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减轻学生心理咨询上的压力,使他们能够大胆地、轻松愉快而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我把学生当成知心朋友,努力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不管是各抒己见的争论,还是针锋相对的辩论,都是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的。对待课堂上提出错误观点的同学,我首先肯定他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其次善意地指出其错误所在;对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同学,既做到有效的批评,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中很快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师生互动,共同发展。为了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对学生应该及时给予激励和表扬,使他们逐步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因此,我在批改作业时,评语多用富有鼓励性语句,课堂板演时,对积极主动、自告奋勇上台演题的同学,及时予以表扬;及时发现和肯定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充分关注和表扬学生的点滴成功,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

  五、课堂教学中游戏活动的开展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学活动课的目标之一,教学活动课的设计要依内容力求新奇有趣、灵活多样、富于变幻,使学生在活动中学而有乐、学有所得。如在数学教学中,讲一些蕴含数学知识的童话和寓言故事、数字谜语、玩数学迷宫游戏等,极易激发学生的演题兴趣。

  总之,走近名师,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也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样,我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坚持不懈,慢慢缩短与名师的差距,这样,才能培养出会学习、会生存、会创造、会开拓的跨世纪人才。

  学习名师心得体会4

  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它不仅拓宽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通过这次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努力学习,我感到收获很大,现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郭柏春教授说:“教师是所有职业当中层次最高、风险最高也是具有最高典范性的职业,教师无论从内在还是外在,学养还是修养,性格还是状态(心理)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具有深、广、远的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精神对教学过程和学生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教师的精神还对社会有着直接、间接的影响作用。。。。。。。。。”等等。从中领悟到,教师的职业精神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最具影响力的。所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践行师德规范,展现人格魅力。

  新时期,新型师生关系,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育人”是师德的终极目标。经过这次培训,我开始真正理解了育人的含义。当孩子上课走神的时候,提醒他,因为学习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他没做好,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当课堂秩序混乱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大呼小叫,我们应该就教学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反思自己,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把孩子们吸引过来;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的时候,原谅他,帮他找出原因,促使他按时完成,使孩子充分体验完成作业的成功感;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耐心一点,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去跟孩子交谈,帮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才能达到我们育人的目的。教师只有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下工夫,当好人师,为学生树立楷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切为了学生”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渊博的学识、精彩的课堂。在这方面我感触颇深,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注意与学生的交流碰撞,老师不仅要讲授知识,还要启迪学生智慧,展开互动研讨,开发创新思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人格是教师的最高学位。

  都说“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教师缺乏创造性,而只会照本宣科,那么孩子的创造性就会被扼杀在创新的摇篮里”。可是怎样做才算有创新呢?苑教授的讲座引发了我在这方面的深深地思考。“创新包含了很广的意思。选择没有人做过或没有人在做的课题是创新,用新的方法或从新的角度做别人做过的课题也是创新;选择别人做过却未能解决或者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是创新,将别人的研究成果用于解决自己新发现的问题或用于新的领域也是创新。”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从理论研究中提出新论点、新发现或新的见解是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新方法也是创新。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明白,教育教学的理论和经验是需要不断更新、积累和总结的。在实际工作中,要勤于学习、善于发现问题,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和升华,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的新方法,也是“创新”埃。

  作为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面对如此重大的革新,我们要做什么?我认为我们要更新观念,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条条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继而走上务实之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弃繁就简,走简单之路,返朴归真。直至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人”。

  正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所以教师要更懂得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学会缓解自己的压力。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地优化教育教学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心态。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王金道教授《心灵的艺术》专题讲座,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同时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经过培训,我认为教师要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跟自己对职业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教师能够懂得享受教育工作的过程,认识到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同时也是育人的过程,引导学生快乐健康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我觉得这样才能更容易拥有健康而积极的心态。在生活和教学工作中善于自我调适,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自尽其力,淡泊自定,问心无愧,富于情感又不乏理智,从而拥有一个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给予远比接受幸福。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比“给予”更幸福的事情呢。给予的过程是快乐的,学生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提升别人的同时提升自己。认真地做一座让学生成功通往美好未来的“桥”,严谨地做一艘载着学生顺利到达美丽彼岸的船,执著地做一条让学生健康行走的路,何乐不为?我们只有懂得教育过程是快乐的,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培养出我们民族的栋梁之材,才能无愧于“民族魂”的称号,才能做一个太阳底下幸福的教师。

  学习名师心得体会5

  通过对《以名师为师》的学习,让我在领略名师风采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名师对学生、对教育行业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凝聚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为身边拥有这么多业务精、工作能力强、有远见卓识的同行而感到自豪。在21世纪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尤其是要做一名优秀的老师,这段路还很漫长。在专业上要有所追求,要坚持不懈地脚踏实地地学习,不断钻研,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现谈谈我的体会。

  首先,教师要无悔于自己的选择,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悟、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需要以强烈地使命感为基础的,是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做代价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辛劳,甘于付出,甘于无怨,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其次,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关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的。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爱、善爱,去关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的成果。

  再次,教师要学无止境。学习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审时度势,把握时代发展的脉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这些名师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学习。正是由于有厚实而广博的知识基础,他们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挥洒自如。

  总之,向名师学习,学习名师对事业执着的精神,爱学生的品格,学无止境的精神,我们只有向他们学习,再加上自己努力去做,自己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甚至优秀的教师,才能成为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