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范文(通用五篇)

王明刚老师

  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1

  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服务活动已于7月16日落下帷幕,在这期间,收获了许多感动、鼓励与真情。

  此次三下乡,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支教支农、宣传耕种环保与种植科技、调研民情民意等,而我是调研组的成员之一,负责联系当地村的村长、村书记等领头人物进行采访和调研,也可以到学生家里采访家长。

  对于我们这样一批下乡服务队,不少村上的人都是避而远之的,因为在我们向路上的村民派发我们的环保知识、种植甘蔗的科技以及调查问卷时,很多村民都是拒绝接受的,更有甚者,我向一户人家的孩子递过去一份种植科技时,她畏畏缩缩的把手背在身后,一步一步退回了家,接着就是她家里传来一阵狗吠……

  不得不说,在这个邹圩镇里,农民们的思想始终是带着十足的警惕性的,即使他们知道我们不是坏人。我们不知道,农民叔叔阿姨们是怎样看待我们的服务活动的,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无法按照原计划的进行每家每户的家访,所以我们的工作也是做得像蜻蜓点水一般,但还是略有收获。

  关于教育方面的问题,从调查问卷看,大部分家长认为接受高等教育,即让孩子上大学是十分有必要的。他们表示,虽然家庭条件不富裕,但在必要的时候还是愿意提供高额费用让自己的儿女上一个好的学校就学,因为他们觉得,假如不接受高等教育,在以后的社会中就不能找得到好的工作,生活就没有保障。从这些言语中,我切身体会到了作为父母的那份苦心,为孩子的长远考虑得很周全。就像这几天,我们在简陋的教室里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写暑假作业,家长也没有阻止说不允许我们乱教小孩子之类的,反而是越来越接受我们,有时给我们送来了一些青菜冬瓜,这已然让我们感动与欣慰。我想,不管条件如何艰苦、观念如何封建,不变的是他们坚信教育为本。

  在支教组,从孩子们的口中我们也大致了解了这里农民的生活状况。虽然一路进到这个村子里都会看见推行计划生育的横幅,但每一个家庭都会有3~4个小孩子,父母在外工作,留守儿童很多。在一个偏避的地方,有一个幼儿园,叫多多幼儿园,那里是留守儿童的聚集地,我们去教他们写名字、画画、玩游戏,脑海里满是回忆与怜惜。

  除此之外,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村委副书记,在短短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邹圩镇农民关于教育的思想观念、对学校完善的期待与支持,还有各方面的生活条件情况。

  第二天,在我们即将登车离去的时候,很多小孩子纷纷来到我们身边送别,我们互赠纪念礼物,满心的感动,无法言语。而就在我们启动离开后,孩子们的身影消失在眼帘,我的手机显示一条短信:姐姐你们刚才走的时候,大家都很伤心,有些小朋友哭得哇哇叫,希望你们一路平安,等待你们再来教我们唱歌跳舞……

  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2

  我们此次的三下乡活动地点是我们新的点,也是我们千辛万苦找到的一个不错的点。在未开始之前就对此次的活动充满了期待,期待见到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期待见到满地金黄的良田,期待见到三圳镇各种各样珍贵的树木………

  小孩子就像一个平衡点,能够迅速的拉近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能够使我们尽快的适应到一个新的环境。我们第一天的任务就是一对一的给孩子们送书,希望给孩子们带去知识,带去他们想要了解的世界,然后带孩子们一起欣赏电影。下午就是与孩子们一起参观xxx将军的故居,虽然时间短而急促,但跟孩子们的交流是非常快乐的,面对这样一群乐翻了的孩子们,有几人能够说出自己没有这样金色的童年?那金色不是锦衣美食和养尊处优,而是全身心的倾情欢乐,哪怕是满身泥土,露着屁股,很多时候,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一种态度,生活才会过得更加的有意义。

  傍晚的乡村的是宁静的,是充满乡土气息的。傍晚的夕阳曝撒在屋顶,荡漾在心间,照亮人的心灵,温存在这乡野的世界。我很喜欢这个纯朴的乡村,这里没有猜忌,没有隔膜,没有邪念,没有嘲讽,没有妒忌,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最纯洁的人性,虽然说很多地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给纯朴的世界镶上了传统文化的缺失这样一个金刚罩,但在这里我没看到这样一种文化的缺失,反而在其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传统文化变得更加的宽容,变得更加的博大精深。当我们在调研时,村里人积极主动帮我们的行为;当我们没有热水洗澡时,村里人主动给我们提供热水的行为;当我们去到村民家里聊天时,村里人给我们沏茶倒水的行为;这些种种感人的行为,正体现着纯洁的人性,这种纯朴的客家风情让我们难忘,让我们感动。

  生活中,心应慢,步要急,看不准时慢慢看,看准了就要疾步行,我们有时会走得很快,却往往偏离目标,迷失方向。这是在调研中,村民教给我们的,也是让我们感触极深的.。村民的目标很明确,也很简单,就是耕好田,过好日子,为孩子、为家庭的幸福而努力奋斗。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应该是这样,有明确的目标,好好学习,为现在、为未来而奋斗。

  拍照留念是对生活点滴的记录,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拍照其实就是拍自己的内心,心中有,镜中才有,所有的景物都是符号或象征,承载理念或表达感念,感念有多深刻,照片就会有多深邃。每次我们出去调研都是分组出去的,但都会有一名专门的摄影师,记录下我们调研中的一切。每到傍晚回到大本营,我都会拿出相机看相机中记录的一切,每个景、每个人、每个动作,看到这一切都是那么深刻,似乎可以看到这一组人在一起努力,在一起奋斗,在一起欢歌笑语。

  我很喜欢这样的团体活动,每年三下乡都有感动,都有让人难忘的事,都能交到很好的朋友,都能发现很多很多可爱的人,都能发现跟平时比起来不一样的他(她)。三天不长,但在我们的生命中却留下了难忘一页。三下乡,期待着下一次。

  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3

  抱着体验生活的想法,我参与到支部的下乡活动中。很感谢支部,给予我下乡的机会,改变了我对老师这一职业的看法。也很感谢的同学们,你们友好随和,用最大的热情陪伴我度过了难忘的九天。

  既然要下乡,我就对乡下的生活环境不抱有过高的期待。然而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我还是被其恶劣程度吓到了。极其简单的洗澡房,布满苍蝇的厕所,长满青苔的洗手台。一切一切,都是我这个在广州长大的孩子不曾见识过的。但这还不算最糟的,毕竟我一天里在这些地方待的时间还不长。最难熬的要数晚上睡觉。从来没有想过床可以如此简陋。几块凹凸不平,用涂改液写满字的床板便是床的全部了。每个晚上,我都会躺在硬邦邦的床上辗转反侧,看着从窗外透进来的仅有的光线,欲睡难睡。实在困得不行,才能勉强凑合睡上两三个小时。睡眠严重不足是下乡日子里最痛苦的事情了。黑黑的眼圈,是我本次下乡的一大收获。现在回想起来,这份经历应该是我生命里最艰巨的时光了吧。

  下乡环境虽然艰苦,但支教生活却充满乐趣。

  学生没有想象中的淘气,相反他们是那么的善解人意。他们都是很可爱的一群,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无论我讲的课题是什么,他们都会听得津津有味。也无论我课上得好不好,他们仍会在课后给我报以热烈的掌声。直到这时我才知道,并非所以的学生都是淘气的,或许只是当年的我们太坏罢了。我要感谢他们,是他们给予我这个第一次踏足教坛的新人信心。

  在支教期间,我们要像真正的老师一样,对学生负起最大的责任。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必须要认真备课。我一共只需要准备三个课题,所需的资料我也在下乡前准备好了。我原以为只要站在教坛上把资料读一遍就行,故下乡前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整理教案。但我的这一想法在到达学校的一刻马上转变了。仍然记得我们的领队林大人说过:“你们要记住,一旦戴上胸卡,你们就是真正的老师。”或许是受到这句话鞭策,或许是被学校的气氛感染,在正式上课的第一天我竟不由自主地按照老师的要求来提醒自己。我愿意花整整一天甚至两天来准备一个课题,我还愿意花上一两节课进行课前试讲。

  在不知不觉间,我把自己完全定位为一位老师,那是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此时此刻,我终于感受到老师这一职业有多么大的魅力,同时她又是那么的神圣。备课是一件苦差事,讲课也并不好玩。一节课下来,我会汗流浃背,声嘶力竭。但我不在乎了,因为我的付出会在学生渴望的眼神里,会在学生一声声尊敬的“老师好”里得到回报。我爱上当老师的感觉了。

  在不用上课的时候,我还会去听别的老师讲课。宗衡老师的课堂风格趣怪幽默,谢雯老师的授课内容深入浅出,英纯老师的讲课方式轻松活泼……从他们各具特色的课堂中,我真的学到了很多很多。

  博罗公庄第一中学,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学校,在这里我第一次体验到当老师的乐趣。我想,无论将来的我是否会走向教坛,这一次的下乡支教经历绝对是我人生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我将永远把这份经历珍藏。

  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4

  这次三下乡活动在xxx里进行,刚到第一天,我们参观了学校给我们安排的宿舍,宿舍和我们高中的学生宿舍差不多,但因为我没有住过高中的学生宿舍,对比我们的大学宿舍,这里没有水,没有电插座,没有风扇,床上有蚂蚁,地上有蟑螂,我们开始的时候都觉得很难接受,但是想到西部那些边远的山村,那里的条件更加恶劣,却有大学生愿意过去支教,他们的支教不是以天计算的,而是以年计算的,我们区区七天,如果我们连一个星期都挨不来的话就太丢脸了。

  第一天我们一早就开始学生的签到工作,然后开了一个简短的见面会,第一次做老师让我心情很紧张,也很激动,开始的时候以为小孩子都是很难对付的,但他们在我面前的表现打消了我的顾虑,很多学生都很有礼貌,也很听指挥。见面会结束后我们就马上回到学校安排给我们的3个教室进行我们的支教任务。我加入这个三下乡团队时候被安排在文娱组,主要是负责兴趣班,由于兴趣班的安排工作比较紧张,所以在开班前一天晚上我们就开会讨论并安排好工作,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才发现,我们的沟通还不够,准备还不够,把表格弄得一塌糊涂,以致后期的分类工作艰难进行,最后通过大家帮忙才顺利完成了。

  活动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时间很难过,一天的时间真是很漫长,可能是因为早起晚睡然后工作也不多的原因吧,到了第七天才觉醒,我们将要离开了,我的记忆中有那首欢快的手语歌和小朋友们不熟练的手语动作,有十六步、三十二步的数拍子的声音和小朋友们低头看脚的舞步,有炎热的天气闷得我们睡不着觉的叹息,有蟑螂拍过我们脚下的尖叫声,有半夜看夜空星辰壮观的感慨……特别是感情方面,在最后的文艺汇演结束,我们各自发表简短的实践感受时,我忍不住哭了,因为这次活动带给我们很多回忆,很快就要分开了,才发现有太多的不舍,刚刚在台上大家都卖力演出,而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上台,他们从容自如没有太多的紧张胆怯,我相信这场汇演将带给他们更多的自信,而他们所参加的这次三下乡活动,为他们开阔了视野,接触了很多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特别是在我们支教的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而我学到的是从老师的角度领悟到那些同学,什么行为能让老师认同,学会了如何跟学生打交道,明白老师的个人魅力来自于老师的性格和思想,从而指导我应该从哪个方面发展,回到学校就有个明确的学习方向。

  我们第一次当老师的和那些在学校长期任教的老师有很多的不同点,我们更善于融入学生里面,就如某些学生跟我们反映,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能够和老师成为朋友,其实老师不必一开始接触新同学就树立起老师的权威,我们要融入学生群体当中只能用平等的身份融入,同时让学生知道自己能在老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同时教会同学要尊重师长,而不是一味顾着教学任务是否达标,学生是否会出状况从而影响到自己收入和上级的评价,所以,学校能安排时间给给满腔热情的大学生作为老师和学生接触的话,也可以减缓学生的厌学情绪,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5

  为此我们回访滇池,了解滇池,保护滇池。我们准备了100份调查问卷对当地村民进行调查。说句实话,调查难度颇高。问卷数目虽不多,但内容繁多,每份问卷共有3页,题目多达70个。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克服语言不通的障碍,村民的方言我们几乎不能听懂,调查起来很困难。我们唯有不断把问卷的问题重复给他们听,不断跟他们交流,终于明白了他们所表达的大概意思。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一同询问了解他们有关村里污染及滇池污染的情况。该次调查我们8人分为4组,我和杜娟老师是a组,经过几天的调查,我们从村民口中了解到很多,我们的努力及付出没有白费。

  普遍村民认可我们的举措,积极配合我们,致使我们的调查能顺利展开。为了保证此次调查数据的真实性,我们在各年龄段的调查人群都有涉及,且比例相距不大。值得高兴的是,此次调查的100份问卷皆为有效问卷,说明了我们认真负责地对待此次活动。当然,也有人认为这调查与关于滇池的环境保护有何相关呢?此次数据整合的调查报告将于5年前的数据作对比,从而可以得到近几年滇池污染状况,到底是上升呢还是下降呢,滇池附近居民对滇池的满意度如何呢,都可以从数据观察出来。因此,我觉得该调查是有必要的,辛苦些也值得。调查过程中,难免会有困难,但因自己曾参与过类似的几次调查, 心理承受能力要强些,面对被调查者始终保持耐心,谦虚地让他填写问卷,询问有关滇池近几年的情况。因此,困难也容易克服过去。

  从村民口中了解到,八十年代以前的滇池,全是一片春的天地,绿的世界,鱼的湖泊,花的海洋!滇池的水清得能见湖底,滇池的鱼多得人脚都踩得到,滇池的海菜花香得能醉人,滇池的景美得能迷人,整个滇池全是渔火通明,渔民船歌的天水合一,人境和谐,商客云集,经济繁荣的富美景象!但八十年代以后,滇池的水变浑浊了,水面也是一片绿的世界,但这是水葫芦的世界,鱼虾大量被人们捕捞,再加上水葫芦的霸道,使鱼虾大都因供氧不足死亡了,水质渐渐变差,加上市区的污水没有经过严格处理后直接排放到滇池,由于滇池是个半封闭的湖泊,出水口的水量远远小于进水口,使滇池的水循环系统崩溃了,致使滇池越来越脏,越来越臭,人们慢慢地不敢饮用滇池水,现在连用滇池水洗衣服都不敢用了。身为母亲河的滇池此刻被儿女们糟蹋成个肮脏的老太婆了!滇池的环境直接关系到生活滇池周边的居民,保护滇池,洁净滇池,刻不容缓!现在,大家都意识到保护滇池的严峻性,纷纷配合国家一同整治滇池,近几年的滇池有所起色,慢慢地水不臭了,整治达到一定效果。我调查的一位老爷爷曾说,滇池现在比几年前好了很多,但要想变回五、六十年代的滇池,想再到滇池游泳,饮用滇池的水,是不可能的了!这些都值得我们大家深思,当今社会,人们只顾着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取经济效益,然而我们的地球母亲,无不给儿女们摧残着,她在痛哭,哭诉着她被儿女们无情的伤害的无奈。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在破坏着环境的同时,也是在伤害着自己!环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把家园破坏了,那么我们又怎能居住呢!这就是我在调查问卷活动中的感触。

  然而,让我的感触更进一步的升华是当我遇到这个人的时候。他,是我来云南滇池参加调研的初衷。这个人是谁呢?那么让我想见到,去认识他的呢?他就是xx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中国十大民间环保杰出人物、云南十大昆明好人代表、中国湖泊卫士——张正祥。他说:“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立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中的傲然寒松。更重要的是,他是全国唯一一个在环保战线上获评的人!因为他,我才开始了解滇池,从而认识到滇池环境保护的严峻性,也因而有了动力为滇池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