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8篇)

孙小飞老师

  围城的读书心得体会1

  上周,读完了王老师很早以前就强烈推荐过的《围城》。不得不说,这确是一部出色的、有深度的、不可不读的经典小说。

  在看《围城》之前,我除了知道这部经典之作的名字和作者外,甚至连主要内容都摸不清楚。因为一种好奇与向往,在书柜前捧起了它。每每去玩几页合上书后,心中便会升起一种挂念,对下一段的内容便会有无限的幻想。就这样怀着始终不变的热忱读完了整本小说。十分诧异的发现小说中的“围城”竟是指——婚姻。“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在当今这个流行“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的时代,真没想到早在上世纪中叶,就有一位站在时代制高点上的伟大的作家,以高雅而幽默的方式提出了这个观点,而非当今这般庸俗。凭借作者对生活细微的观察、丰富的阅历以及深刻的感悟,足以成就一部让人肃然起敬的传世之作。

  整个故事的情节是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主人公方鸿渐的一切遭遇——毕业、追求、失恋、任教、结婚……无疑不都是在“围城”内外进进出出,这一切的目的也不过是要阐发结婚就入深陷围城一样。但我想,方鸿渐到底娶的不是自己的意中人,因此婚姻的不美满似乎还可以理解。而钱钟书先生假如让他与心上人唐小芙成为眷属,结婚后再吵架闹翻,那么“假如娶了意中人也不过尔尔,结婚后发现自己娶的总不是意中人”的“围城”,会不会更加牢不可破呢?不过,也许作者是偏爱唐小芙的,不愿让她嫁给方鸿渐。尽管这样。其实《围城》还是一样的出色。

  《围城》在人物塑造及语言的幽默上首屈一指的。在描写一个小孩外貌时,为了表现眉毛与眼睛离得远,文中的语言是“眼睛和眉毛彼此象是害了相思病”生动而活泼,让人发笑,却能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还有说鲍小姐穿着很暴露,文中说她是“局部的真理,因为真理总是赤裸裸的”。实在让人忍俊不禁,却不显得庸俗。在刻画一个十分小资、小器的商人形象时,这位商人的语言中便总夹杂着鼻音浓重的英语,而他那自以为自得的“考婿”方法,是在让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作者时而尖酸刻薄,时而肚量大得惊人,让人琢磨不透,却又像那样真切的发生着。

  《围城》中的幽默诙谐,有赖于钱先生博大精深的知识以及深沉厚重的依托。而现在市面上的一些所谓的“幽默”,显然就缺少这样的人文精神,那样的“幽默”,实在可鄙。《围城》,钱钟书,才是真正厚重的高雅的幽默。

  围城的读书心得体会2

  很早就听人说:“城里的人想冲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这句话,怀着一窥其究的心理翻开了《围城》。从此欲罢不能……

  《围城》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现实主义讽刺长篇小说,也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市井百态图。作者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留学(不如说游学)回国、相亲、恋爱、找工作等一系列事件,运用幽默、辛辣的笔风,一针见血地把一个个人物的灵魂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视着人生,毫不掩饰地揭露出人性的劣根性、生活的真实性,入木三分地撕裂开来并加以展示,给人以思想深层次的震撼与启迪。

  《围城》无疑是在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实的生活。方鸿渐与孙柔嘉相识是偶然,所以结婚也是偶然,苏文纨与曹元朗、赵辛楣与赵太太他们从相识到结婚更是偶然了。每个人从懂事的那天起就开始追逐自己认为理想的爱情,当追到的时候又在为爱情寻找一个理想的婚姻,而真正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有的人为它两鬓斑白、有的人为它枯萎凋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理想爱情似乎太遥远,所以到最后不得不举起双手,向现实、向生活、向婚姻缴械投降。看一看现实中的生活,十之八九的人在结婚之前都不曾想到自己的婚姻是这般景象,许多人在结婚的那一刻都会问自己:这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的爱情和幸福吗?答案只有他自己知道。其实生活已经教给我们一个规律:婚姻是随机的!结婚就像围城,有的人想进去,进去的人想出来!法国哲学家罗素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不管用什么来比喻结婚,了解自己的婚姻才是最真实的!在没有结婚之前,人们都想借助爱情这把红钥匙打开婚姻的城门,用婚姻这座城堡守住自己的爱情,但进去的人却发现,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把爱情的红钥匙弄丢了,只剩下串钥匙的那根绳子还套在脖子上,其实爱情已经被岁月调配得五颜六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时的爱情已经升华为亲情了。

  作者以《围城》做书名,也许想告诉我们:不仅婚姻像围城,人生、生活、职业等等更像围城。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便向往小学里哥哥姐姐们的欢天喜地;到了小学幻想自己如中学生一样多愁善感;进了中学又开始期盼像大学生一样潇洒自如;刚跨入大学却又踮起脚尖遥望围墙外的精彩世界;上了班,看见老板们一个个都气宇轩昂,于是自己开始筹划着跳槽或创业;到了四五十岁,看见老人们领着孙子孙女在夕阳下散步,心想自己为了事业辛苦劳累了半辈子,什么时候才可以像这些老人一样静享天伦之乐?等到老了又反过来怀念童年时的天真纯洁。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兜圈子,重复的做同一件事情:找个笼子把自己关起来,过了不久却发现那边的风景比这边更好,于是出了这个笼子进了那个笼子。就这样不断的重复并乐此不疲。

  《围城》中既无纯善也无大恶,有的只是贴近生活的真实感。作者把自己所领悟到的人生哲理通过一个个故事反映出来,让读者明白什么是人性的美与丑、真与假、实与虚。

  有人说《围城》是一本智慧的书、也有人说《围城》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小说。不管《围城》是本什么样的书或者说钱钟书写《围城》用意何在,但它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改变一代人的恋爱观和婚姻观。未婚者把它当作一个跳板来了解婚姻,已婚者把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审视自己的婚姻,而所有人都应该把他当作人生的一面镜子,一面透视灵魂的镜子!

  《围城》里的人、事、情,昨天有、今天有、明天同样会有!

  围城的读书心得体会3

  前段时间,我看了钱钟书的《围城》,在这我谈一下自己读完这本书的感受。

  《围城》的确是一本好书,每次读完它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好书也的确能让我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一片闲暇的时光,让自己缓解一下疲劳,使人在心灵上得到释放。

  书的确是一本好书,只是第一次读说不出是哪里好,没结婚的人看《围城》也许只是为了了解围城里的世界,结了婚的人看围城也许是为了寻找一种解脱,心灵上的慰籍,但我看围城却是没有目的的。

  看过一遍时,觉得围城里面和围城外面一样的精彩,那时属于学上时代的混沌与浪漫,那些追求爱情的执着与疯狂,那些工作中的心计与假装,那些婚姻的平淡与琐碎……所有的这一切都让《围城》变的丰富。方鸿渐鲜明的形象,骨子里透着封建文人的腐朽气味,脸上却挂着西式新派的风范,他活着没打算,在随波逐流中沉浮。

  后来再看《围城》发现方鸿渐并非初见那般,方鸿渐有着南方人的腼腆,又出生于不亚于中产阶级的家庭,受良好的教育,虽然文凭是买回来的,他不是笨,只是懒不愿学个正经的本本回来罢了。书中买假的文凭的事件足够说明他的聪明,可惜聪明不在点子上。他不懂得世故,不懂得圆滑与融通,更可怕的是他很单纯。单纯这词用来形容女子,女孩子便可用纯洁或者安琪儿来说事,要是说男人单纯,只能用无用来形容。他的好友,赵辛楣不也说他没用吗?但有一点,方鸿渐是一点点心计都没有的。

  以《围城》作书名,作者要告诉我们不仅婚姻像围城,生活、学习、工作等等更像围城,我们一直都在兜圈子,重复的做同一件事情:找个笼子钻进去,过了不久发现另外一边的风景更美,于是又进了另外一个笼子,可最终我们也没能逃脱活在笼子里的命运。《围城》也是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实的生活,每个人从开始懂事的那天起就开始追逐自己的梦想,但真正实现的又有几人?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书中方鸿渐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他选择了放弃,从这里也看的出他的无用,是一个不愿圆滑的人,守着内心的净土,单纯的同时又是孤独的。起初他们满怀希望的离开上海,准备好好在三闾大学大展拳脚,可结果却不尽人意,原来一切都是伪装的,大学中教师们个个勾心斗角,工作不快,到处明争暗斗,看到这,我不禁联想起现在的社会,社会就是一座无形的城,是一座我们无法选择逃避还是面对的城,社会中永远不可能白的就是白的,黑的就是黑的,有的只是白的里面参杂着黑的,黑的里面似乎又带那么一点白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无依的,孤独的。

  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围城,人永远逃不出生活的压力和束缚,永远要生活在生活的四堵墙下过完一生,每个人都逃不出这样的命运,只是在于你在这个围城下活的是否精彩,假如你始终想着去冲出围,那你永远都会独守空城,更加失去了生命的价值。

  世间的人有千千万万,性格使然,方鸿渐是个好人,单纯的人,也是如我一样的人,因此我会钟情于此书,我也不会揣摩人的心思与想法,也不会去想每句话的隐含意义。在学校这个相对单纯的环境里,我们要保持一颗干净、积极向上的心去创作这座围城,因为只要我们有生活,那我们就永远出于一座围城之中。当一切人和事因为努力和乐观而变的美好,当城中的色彩变的柔和,那么这座围城就不再是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一个幸福的乐园。

  围城的读书心得体会4

  《围城》是钱先生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现代文学经典。小说充盈,兼以理胜于情,是小说中的宋诗。

  所谓“围城”,如书中人物所说,是脱胎于两句欧洲成语。英国人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法国人的说法是:结婚犹如“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本书的主人公方鸿渐本来不知道有“围城”之说,然而,当他听人说到“围城”,并且经过后来的坎坷,便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想法。”“围城”是对一种人生情境的形象概括,也是对一种心理意态的巧妙把捉。“围城”所描绘的,乃是人类理想主义和幻想破灭的永恒循环。

  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是从自以为天佑神助开始,而从意识到造化弄人结束。《围城》中时起时伏,处处申说的,都是理想的不断升腾和一再破灭。经常是事将成矣而毁即随之,浪抛心力而已。许多人终身处于“围城”境遇而不察,因此,“围城”完全可以作为人类身处困境、屡遭挫折的象征。钱锺书先生旁观浮生,思虑沉潜;指点世态,寄慨遥深,以形而下示形而上,使读者对人生恍然如有所知。本书风格幽默,妙譬可人,读之颇可领略汉语文字的丰赡粹美。

  《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钟书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围城》一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就一般而言,情节琐碎的书必然要有绝佳的言语表达才能成为一本成功的作品。钱钟书的《围城》果真是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读《围城》不能像读一般小说那样只注重情节而忽视语言了,如果那样的话,《围城》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围城》里面的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也是最值得赏析的地方。

  围城的读书心得体会5

  本书主人公方鸿渐是个留学生,家境中等偏好,于是便有了些公子哥儿脾气。那时候,出国留学已是中国的一大特色,留学生太多。物以稀为贵,留学生这样多已经不值钱,似乎连质量也大打折扣,远不如詹天佑们。方鸿渐虽无蛮横无理的脾性,也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但他却是个平庸的人。他志大才疏,常满腹牢骚,也爱自吹自擂。这样的人经历了求学的艰难,婚姻的困惑,终于明白了:围在城里的人想出去,在城外的想进来。这就是人生的特点。

  一本优秀的小说是包罗万象的,无论是谁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就在方鸿渐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也似乎是志大才疏,放假时总是无所事事,爱好太多但都不精深,我就是生活中的方鸿渐。我想生活中的方鸿渐还不止我一人。《围城》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九个死掉的自己埋葬在记忆里,立碑立墓。"我也要让现在的自己死掉,让方鸿渐的灵魂从我身上撤走,把死掉的自己埋葬,立碑立墓,不用来悼念,而用来警示,让活着的自己活得更好。我会放弃自己的懒惰和自卑,重拾勤奋与自信。

  《围城》中阐述的论点,不得不让人深思,人们一开始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然而当努力争取到了以后却已厌倦,不能适应它。所以除了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外,还要坚持下去,适应下去,包容下去。

  《围城》就像一位智者,我们能从他那儿学到很多很多。

  围城的读书心得体会6

  看这本书之前,我就听到这句名言“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在我的脑海里,就建立起一道城门一样的墙。我就特别想了解城里城外的区别,想了解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当一页页读下去后,我才发现这“墙”是有寓意的,并不是实物中的墙。这种“墙”的出现,可以存在方方面面。这句话可以很好的表达人的心里状态,而且非常形象,就对钱钟书这位作者产生了敬佩之情。

  这本书主要介绍男主人公方鸿渐几段感情经历来阐释这一寓意的。当他还是单身的时候,对爱情非常向往。在爱情方面,他完全不能自拔,做任何事都愿意。心上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他都会烦恼或高兴一整天。当他和孙柔佳结婚以后,他有变得很敏感。俩人老是会为很小的事情发生争执。最后,俩人不欢而散。方鸿渐一个人在冷风中,穿着长袍漫步,看上去特别凄惨。看到这种场面,我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这也促使我不断思考,总想得出点什么结论。可是,在这些方面,我真得稀里糊涂,也想不出其中的真谛。

  结合自己的经历,我感受到了这句话在自己身上也适用。我现在呆在安逸的校园里,总觉得这里太平静,根本不是真正发的生活。校园的生活太安静,太不刺激。我们在这根本体验不到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事。这里只会让自己颓废,让自己没有上进心,唯一的好处就是舒服。其实,这其中的舒服真正体验起来是十分心酸的。自己能拥有这么安逸的生活,都是父母给予的。现在,他们担着家里的重担,十分的辛苦。我觉得如果自己要想承担家里的重任,必须进入社会。去体验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自己真正有一定的成长。

  社会是什么,是充满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着不同档次和不同规模的商店;有着开着不同车和不同身份的人;有着为了生活和生存拼命劳作的场景。这里有着辛酸,有着幸福,有着无耐,有着欣喜,有着迷茫,有着斗劲。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人间。当然,这里的环境没有校园优美。这里的人没有校园单纯。这里的压力远没有校园强。

  我对自己现在如此安逸的生活,觉得自己太过于颓废。只要想起这一切都是父母为我承担着,我的内心更加不好受。我想进入社会,让自己独挡一面。可看到社会的压力,我觉得那时会想起校园的生活。人就是这样,一点也不安分,老想着自己没有的,而不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不管你怎么想,你都不可能来到你想象的环境。为什么不珍惜当下的美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呢?正如今年两会上提出的“中国梦”。我们不管如何规划自己祖国的大好河山,如何整治社会的氛气,都很不会有任何的起色,对国家也根本没有什么好处。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做本职工作。你该学习就学习,你该工作就工作,你该享受就享受。你能为国家做贡献,就切合实际的去做。你没有能力为祖国做贡献的,就安分守己,不要给国家添麻烦。

  人这一辈子就应该经历那不同的事情,那才是完整的一生。我觉得那是非常享受的人生。这是我读完《围城》以后的感受。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毁灭,包括人在内,只有人的行动和对行动的记忆是永恒的。为了我们老的时候有值得回忆的事情,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当下,并且采取行动,从而使自己的生命永恒。

  最后,我想对自己说,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没必要惆怅,没必要伤感。只要你抓住人生的每一阶段,用心地去对待,去享受,你的人生将会是完整的。同学们,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珍惜当下,珍惜着来之不易的瞬间,一起进步,一起奋斗,一起享受!

  真的,时间就是生命,最浪费不起的就是时间。我们千万不能浪费金钱,是不容原谅的事情。好好地对待自己,对待自己的人生,对待自己的未来。你需要对爱你的人负责,为整个家庭负责,为自己负责。远方的美景正等待着你,不要放弃,特别是因为害怕或惰性的放弃,这是最不容原谅的。加油!

  围城的读书心得体会7

  《围城》是一部值得读的著作。里面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假期的生活就像是一潭死水,虽然偶尔也会有一丝涟漪,但始终掀不起什么大浪。鞭炮,注定要在小孩子的手里才能产生神奇的作用,就像是西装注定要配上皮鞋才好看。此刻,屋门外,正是一群沉溺在鞭炮魔法中的小朋友,我努力地把自己揉扁也不能挤进他们的圈子,或许,此刻来说,我就是那城外的人,而他们正是那城里的人。不同的是,我想冲进去,而他们却不想逃出来。

  每个人都应必备一本书,不是语文书,也不是数学书,而是电子书。男孩子的电子书里更多的是武侠玄幻,女孩子的电子书里更多的则是校园言情,不巧刚好我的电子书里正有《围城》。

  《围城》中最让人叹服的莫过于恰到好处的比喻,这些比喻就像是平时和好朋友开玩笑,既不能开得太过分,又能有一种和谐气氛的功效。

  每个人的心里是否都有一座城?

  苏文纨把方鸿渐放进了她的城,却将苦苦追寻的赵辛楣据于城外,但最终却将自己锁在了曹元朗的城里。方鸿渐因为苏文纨未能进入唐晓芙的城,就像是戴望舒永远也逃不了的雨巷。

  无论是爱情的围城,还是事业的围城,又或者是婚姻的围城,方鸿渐苦苦的追寻,就像是一只笨驴子,以为每前进一步就能咬到眼睛之前、唇吻之上的萝卜。人生就是如此,从一个围城走向另一个围城,从一个希望走向另一个希望。

  我不知道我心中的那一座城是什么,或许是一个人,又或许是一个未实现的愿望。

  孩提时代,我希望我能像大孩子一样,在蔚蓝的天空下放风筝,然后剪断手里的线,放任它自由地飞翔。等到我成了大孩子,却发现我向往的是那些过去了的,以前不懂得珍惜的童年时期,就算是我摔坏了什么明贵的陶瓷也不会受到责骂。

  也许,年龄也是我一生中的围城。

  曾经中学时的挚友,如此已走入了爱情的围城。后来我才明白,年轻就是不断的犯错,然后不断的改正,到最后已经不再去计较对与错,因为对与错根本就没有定义,就像是一加一永远等于二,而她和我却已不再是我们。

  我并不羡慕她们,因为每一座城里都会有一道阳光,只要向着有光的地方走,就不会孤单。

  每个人的心里真有一座城,或许宽敞,或许委婉。走出围城是我们在收到压力和束缚时想的自救途径,然而平凡的生活让我们不得不在不同的围城见选择。

  围城的读书心得体会8

  有人说,因为一个人恋上一座城;而我,因为一句话,恋上一本书!

  第一次接触《围城》这部小说是在高中语文课本上。当时就深深被“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来”这一句所吸引,很可惜,那时总是没有机会拜读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后来毕业了才得空看完了那本心仪已久的著作!

  《围城》这部小说取材于1937年及以后的若干年。小说以留法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主线,描写了一群留学生与大学教授在生活、工作、婚姻等问题上遇到的矛盾纠葛,揭示了一些所谓上层知识分子自私、贪婪和虚伪的人性。

  今日再次拾起这本书,对于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我仿佛看到了我自己,我又何尝不是像方鸿渐一样不停地进城出城,盲目的不停地奔走反复,只为了一张文凭,一张出城的通行证!正如钱钟书先生在书中所说“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遮掩起来。”我还是一个学生,我的那座城里面又有些什么东西呢?依然还是是学校吧,我只是这城内的一人,而这一堵堵城墙将我牢牢的困住,我的思想我的行为都被禁锢着,只能在这个城里面演绎着一幕幕的悲喜剧。和很多人一样,我想拼命的逃出去。而城外的人呢?他们正无比兴奋地期待着进入这座华丽的城堡,就像几年前的我一样。为了进这一座城,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城,而今身处在城内的我们又满怀希望地步入下一个城——工作。

  突然地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人生就像是一个围城,人们总是从一座围城跳入另一座围城,却始终无法超越围城。难怪钱钟书先生会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来。”

  轻轻地合上书本,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满脑子都是方鸿渐与孙柔嘉吵架时的情景,那末了的句号,似乎并没有意味着故事的终结,反而像是在向人们宣告着另一个新故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