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读后心得1
在《读懂孩子》中的“自我同一性”里面,我了解道了学生青春期的迷茫,他们常常在想自己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他们不想整天的只知道学习,他们觉得爸妈的观点太狭隘,老师的说法太大众化,书本里面的观点千差万别,所以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前方将是什么样?
在《读懂孩子》中说,这一时期的孩子拥有一个自我同一性,这是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即自我的确认和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自己的将来将是怎么样?所以在这一时期,我们要好好的引导他们,不要让他们误入歧途。
这一时期的孩子常常变现为:弥散、早闭、延缓、同一性达成等。弥散是刚开始的一种状态,他们还没有去努力,还没有去探索,所以不知道自己的前方究竟是什么,所以他们感到迷茫,他们喜欢逃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遇见的各种问题,他们开始找不到一种安全感,所在在这时我们千万要防止他们叛逆、自私和享乐,要多和他们进行沟通,多让他们看一些关于成长的书籍,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未来的出路。
书中所说“早闭”也是这一时期孩子的一个特征,所以在这时我们不能够让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而应该让他们走出去,多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方便他们探索自己的出路,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主见,这一时期他们因为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所以往往喜欢听从别人的意见,这是我们应该要训练他们的自我独立性,让他们得到真正的成长,不要害怕他们多走弯路而给他们做任何的决定,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只要从中引导即可。
孩子们在面对自己人生的一种选择时,他们的行动往往表现为迟缓,他们不知道自己所走的下一步究竟是对还是错,因此此时,我们不要催促他们,而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大胆的接受自己的选择和挑战,让他们知道自己选择的路,不管前方怎样,我们都要完成,不可以半途而废,也许在这中间他们会遇见很多困难,他们可能会选择放弃,所以我们要对他们对关心,多鼓励,多说一些成功人的示例,这一阶段过后,孩子们都会有自己的一个选择,这时候统一性达成,他们就会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情,他们也知道了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该怎么努力。
所以,不管在孩子的那一个阶段,我们都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独立性,不要害怕他们受到任何的困难和打击,我们只需要默默的支持和鼓励,在必要的时候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引导,让他们自己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
《读懂孩子》读后心得2
看了《读懂孩子》之后,其中的很多故事让我感触很深,发现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我觉得这些故事都是从家长和老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以独道的观点,发现了很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问题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我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学校图书室每期不断增加,我们的知识不断提高。我通过看了《读懂孩子》一书后,本书代序共80种,特别在第33种《如何让孩子由“苦学”变为“乐学”?》这一种中,使我深深会到现在的家长都希望自已的子女成龙,走正道,都为孩子设计的人生之路就是读书—考试—名校—好饭碗,家长劝孩子学习的常用语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_还有一句家喻户晓的格言,也在劝人“苦学”。这句话的意思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然苦作舟”,还有“钱在高岩,不苦不来”,“先苦后甜”等等都强调要用“苦”。但这些话都是学习要付出的,好的成绩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这些都没错,但是,过分的劝人“苦学”恰好忽视了另一方面,学习并不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学习是一个人的求知的过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有一点进步都是怏乐的。孔子在2500
多年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可是在我国全面推向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老师还是抓“应试教育”,家长要求自已的孩子成绩好,这些都是劝人“苦学”的之多,劝人“乐学”的之少。如我们教师写学生的评语,用得最多的话是“该生刻苦学习”,没有老师评价学生“该生能快乐学习”,
我们作为一名老师,又作为一名家长,我们怎样从孩子由“苦学”变为“乐学”?
只要我们抱着“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切实地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进行角_转换,那么我们一定会迈着扎实、坚定的步伐走进新课程,达到幸福教育,开心学习的理想效果。
《读懂孩子》读后心得3
《读懂孩子》一书是知名家长教育专家萧斌臣与中、高考研究专家闰浩东联手合作推出的家长教育新作。两位作者都是活跃在家长教育一线的专家,这部书稿中的80个话题以及涉及到的数百个案例大都直接来自于他们亲自经历的活动中。由于时代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现在活跃在家长舞台上的这一代人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农耕时代代代相传的家教"法宝"现在已经失灵,而新的家教体系又尚未建立起来。当代家长的文化水平虽然普遍高于上一代人,但社会对家长本身的教育依然严重缺位,"无_上岗"导致很多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常常处在茫然、无助、无奈、尴尬、焦虑的状态,一些家庭家长与子女的交流非但不是一首_的亲情礼赞,反而演变成了一场场博弈甚至战争……为此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全新的教育理念、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表述方式,引领家长解开难题、穿越"误区",走出"迷局",进入家庭教育新境界。并开宗明义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孩子是一本书。
作为家长要想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首先必须先读懂孩子。只有读懂孩子,家长才能拿到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在这样一个文化互喻时代,孩子要像家长学习,家长更要向孩子学习。
该书从孩子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开始,一直讲到孩子高考甚至对孩子一生的规划。比如:家长们一直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落后于别的孩子于是被迫孩子很小就开始学这学那;小孩爱说谎怎么办?孩子好动怎么办?孩子讨厌上学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想要买手机、买电脑家长如何处理?中考高考家长该做什么等等问题。该书将现代家长面对的一系列常见的烦恼和问题进行了精心细致的描述,为我们家长朋友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
《读懂孩子》读后心得4
《读懂孩子》这本书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我看到书中对语文阅读提出的种种方法及途径时,使我顿时大悟,为自己的教学指明了方向。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方面非常重要的手段。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孩子的阅读水平预示着他们未来具备公民素质的高低,预示着未来国家竞争力的高低。因此不但家长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肩上的担子更是很重,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保_孩子的阅读量和阅读面。
中书提到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养育策略,提到阅读能力的发展对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我们班中就有这样一种现象,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往往数学的算术应用题相对较弱,因为阅读能力会影响孩子对题目的理解与分析。
从最近几年的中高考考题中也折_出这样一种现象:语文成为众科之王,所有科目都将增大阅读的分量。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争取在小学中年级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阅读态度、阅读方法、阅读姿势。阅读过后培养学生养成思考,积累的习惯。作为语文老师可以一起和孩子商量制定每月、每季的阅读计划,并制定一张简单的“阅读完成表”。
引导孩子做好读书笔记,笔记不在多,贵在有感而发,这种批注的习惯对语文学习至关重要。每周进行好词好句的积累,只有大脑进行充分的输入,当孩子写作时才能够有一定量的输出。班中有这样一名女生,平常的语文成绩比不是很突出,但是酷爱读书而且积累了一本本的好词好句,每到期末考试中总是会给老师一个惊喜。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对于基础知识的考察比重下降,而阅读理解、习作成了重点。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自己阅读的能力,作为老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在书籍的类型上为学生把好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语文阅读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而我将上下而求索。
《读懂孩子》这本书给我语文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就让我们抱着“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切实地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进行角_转换,那么我们一定会迈着扎实、坚定的步伐走进新课程,达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读懂孩子》读后心得5
《读懂孩子》是一部系列丛书,针对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都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一开始我以为它只是一本类似于心灵鸡汤的书,但是阅读之后发现,书中所言的都是孩子成长的规律,正所谓办事情必须遵照事物本身的规律,违背规律便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养孩子也是一样,必须遵循他们发展的天性,绝不能揠苗助长,否则会得不偿失。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也是孩子的母亲,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禁在心理暗示自己一定要多倾听孩子,多了解他们的近况,多与他们交流,哪怕不能帮他们解决人生中的诸多烦恼,也要做他们的坚强的后盾,永远的知心朋友。读完书本,结合实际,我有这样几点感悟:
第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很多家长其实并不能够科学地教养孩子。比如:重超前学习,轻适时教育,当看到邻居、朋友家的孩子才两岁就已经学会不少字,熟背几首故事,一些家长心中就开始焦虑,担心识字教育晚了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里的墙上贴上了许多看图识字挂图,开始一遍遍地教孩子识字。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类似“早识字”的“超前学习”、“拔苗助长”还有很多,小学低年级学高年级的内容,高年级则学初中的内容……超前学习,就真的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了吗?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类似“早识字”的“超前学习”误区很多,那么这真的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吗?其实,起跑线应该指不同能力和品质培养的最佳期,即关键期。比如:0-3岁是孩子口头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不要逼迫孩子识字,应重点关注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另外,幼儿阶段要鼓励孩子参与各项活动,小学阶段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初中阶段要帮助孩子调整情绪顺利度过青春期,高中阶段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并在选择中实现自我教育。在关键期内,人的某种行为、技能和能力等发展最快,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相应的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这个年龄段,再进行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因此,有些能力不需要过早培养,不仅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反会影响其他重要能力的发展,其中最让一些家长后悔的是导致孩子走向厌学。
第二,许多家长甚至教师重智商,轻情商。这显然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因为情商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技能之一,包括自我控制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延迟满足能力、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有心理学家提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源于智商的高低,80%则取决于情商。如果把智力看做一种个人潜在能力的话,那么情商则是开启这些潜能的钥匙。比如延迟满足能力是孩子情商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家长和教师都喜欢干预学生,漠视孩子的自主成长。很多家长喜欢充当孩子人生的设计师。从孩子出生,到上学,到选择专业,到就业工作,家长都预先设计好了他的人生发展轨迹.其实,家长为孩子设计人生道路是出于好意,以免孩子走弯路。家长总是担心如果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肯定会犯错的,总想着“孩子现在喜不喜欢没有关系,等他们长大了就会明白我们的用心的”。但是不知不觉中,家长的过度干预和控制,会变成孩子发展道路的绊脚石,压缩孩子成长空间,使得孩子没有机会和动力自主探索和开发潜能。研究发现,当目标由自己设定而非他人强加时,孩子会更愿意付出努力,动力更强。若孩子缺乏自我探索,只懂服从父母或他人的安排、变成他人期望的样子,他们往往畏惧改变,遇到挫折时容易逃避问题、丧失目标和信心。
因此,孩子的人生属于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自我探索,其他人是替代不了,包办不了的。请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成长空间,多引导和陪伴,多给孩子创造尝试的机会,让孩子自由、健康成长,走出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所以,了解了孩子的很多成长规律,我们就能解释一些他们离经叛道的行为并不是一下子就冒出来的,而是长期自主发展被抑制的结果,这是值得我们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江西高考排名420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2281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和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浙江高考排名2506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62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九年级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范文汇总集合
交警警示教育学习心得体会六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参考教案五篇
围城读书心得体会五篇模板
交警警示教育学习心得体会六篇
围城读书心得体会五篇模板
高中生复活读书心得五篇范文
教师年度考核心得体会
安全生产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夏洛的网心得体会
安徽高考排名6877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1054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11506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8144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507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43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322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155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云南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吉林高考排名5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
辽宁高考排名402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硅湖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湖南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山东高考排名2781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1242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641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在广东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72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5057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护士工作心得体会汇编十五篇)
幼儿园老师德育心得体会最新
安全生产反违章大反思大讨论心得体会
员工岗位技能培训心得
参观药厂的心得体会
心理降教育的个人心得体会六篇
军人警示教育个人心得体会六篇
法制和安全教育培训个人心得体会六篇
案件警示教育学习心得体会六篇
警示教育基地学习心得体会模板六篇
大学心理降教育个人学习心得四篇
学习业务知识心得体会五篇模板
中学生心理降教育个人心得体会三篇
观看警示教育学习心得六篇
五年级爱的教育阅读心得五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