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心得体会作文

李盛老师

《阿凡达》:科技的革命会导致故事的倒退?

这天刚看完被各界人士描述得神乎其神的《阿凡达》,感觉挺复杂。一方面是对《阿凡达》故事的老套与人物的脸谱化深感失望,另一方面是对《阿凡达》运用高科技对电影视觉呈现上的大幅提升感到震撼。这或多或少的印证了以前读过的,忘记是哪位“伟人”说过的,一条关于电影技术发展的定律“关于电影,每次科技的革命,都会助涨一批俗套剧的诞生。无论是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还是电脑特技的运用。”(大概意思,并非一字不差)。

如果没有难以说不的震撼特效场面,我绝对会说《阿凡达》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俗套电影,它在故事层面上毫无可取之处,甚至说这是一种倒退。詹姆斯·卡梅隆都是世界之王了,一个好的故事就应做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为过吧。应对一个故事的每一步发展,卡梅隆就应想出十种甚至更多的可能性,然后从其中挑选出在“贴合故事整体逻辑”与“观众新鲜感”两个因素中最优的一个选项。因为此刻的观众看的故事太多了,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是故事,翻开报纸跃然纸上的是故事,和别人聊天唇齿之间道出的也是故事,就连做梦能到的还是故事,这种强大的阅读量使此刻的每一个平常人如果穿越到若干年前都能够称得上是故事大师。但卡梅隆的编剧思路显然不是这样,有人说他是凭着自己的灵感写剧本,想想这位大师以前的作品《终结者》《异形2》《终结者2》《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体会一下灵感在其中的力量。但是我要说,灵感是什么?灵感就是你脑袋上的第一块蛋糕,它最容易拿到,灵感是你头脑中一闪而过的想法,很神奇但也很不成熟,灵感可能有灵光乍现的时候,但是大多数状况下它是乏善可陈。一个好的编剧从来就不相信灵感,一个好的剧本是一个编剧在想象出十倍于甚至更多剧本容量后,从其中筛选出来的

精华。在《阿凡达》里你是否有些时曾相识的感觉?我就看到了很多,比如《泰若星球》、《野战排》、《黑客帝国》、《风中奇缘》、《天空之城》、《与狼共舞》、《狮子王》、《第九区》等等。

说它人物脸谱化也是有理有据的。《阿凡达》里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在一个完整可信的社会范畴内,其实是没有一个绝对的、无缘无故的坏人,也没有一个天生就是菩萨心肠,无怨无悔的好人,所有人都是一个善与恶的矛盾统一体,处在黑与白之间的灰色地带,所有的人做某件事都是有贴合他自己内心逻辑的理由的,且这个理由天经地义,不可争辩。这样的人物才能在银幕中立住,观众看起来才有可信度,有代入感,容易引起共鸣。但是《阿凡达》里面的人物基本上就简单的分为三个层次:1、坏蛋,为了利益不折手段的人类入侵者,他们烧杀掠夺欺骗朋友,毫无优点可言;2、英雄,了解真相良心发现的善良人类,他们为了正义的生态平衡英勇奋斗,前仆后继,战斗到最后一刻;3、贫民,善良无知的Na'vi人,爱好和平,与世无争,容易被人鼓动。过于简单的人物关系在我眼中使整个故事仿佛是小孩在玩游戏,你当好人,我当坏蛋,缺乏一个现实社会人所就应有的多面性与层次感。我大概想了想解决办法,能够给那些坏人加一个作恶的不情之请,能够给那些好人加一些无伤大雅的小毛病,还能够在坏人堆里安排几个良心发现的纠结者,还能够在好人中加几个意志脆弱的叛徒等等,这样人物形象就丰富了。(哈哈,见笑了)

《阿凡达》对以后电影最大的好处在于,那些高科技的运用。具体的术语我也叫不出名来,但是从观感上来讲我是觉得3D影像的层次感更加细致,以前的3D基本分为远中近三个层次,这回的《阿凡达》基本上能够看出一个物体的立体轮廓。还有那么多砸钱技术在一部电影里大面积使用,它使我们明白一个“不差钱”的电影,特效到底能震撼到什么程度。整体感觉就是:爷不和你们这帮电影民工们一齐挤一座独木桥,我又开辟了另一条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