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生命是什么》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
《生命是什么》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
薛定谔《生命是什么》后记对自由意志的探讨,看上去挺玄的。
我的理解,他也许是想用一种印度教的泛神论观念,来比附了物理定律和自由意志的关系——将物理定律比附为单数的梵,将自由意志比附为复数的“我”。他坚信意识是单数的,就意味着,复数的“自由意志”只不过是一种幻觉,是单数的“意识”的不同方面。
这么看来他好像是否定有自由意志的存在的。就像这最后一段所说的,“我”并不是那些经验和记忆,而是在那背后的“基底”。
这似乎近于宗教意义上的“破执”,或者说“梵我合一”。
只是不知道,如是理解是否准确。
其实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讲物理定律与现象界的关系。把“law of nature”归结为一种统计现象很有启发性。
顺着这条思路,原以为他会从统计学的角度来阐释自由意志与理性必然之间的关系。比如:把个体比附为微观状态,社会整体或大样本群体比附为宏观状态:就个别样本而言,行为如分子运动不可预测,有很大随机性;就大群体而言,行为又是符合统计规律的,因而体现出决定性。
《生命是什么》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2
有序产生于有序还是无序?从日常表象观察,人们一般认同前者,可近代的物理学家们却钟爱后一种答案,即无序构成了有序的基础。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是一本试图在生物遗传领域建立起两者平衡的读物。
在泡利不相容的约束框架内,大自然的造物过程似乎“完美”地被机械所决定了。生命体何以能高度精确地遗传基因?染色体的有丝分裂何以能产生不可思议的绝对复制?一百个原子空间尺度范围内何以会发生“奇迹”都无法形容的纯粹结果?以上问题用传统的经典理论根本无法回答,传统理论的构架在尖锐的问题面前轰然倒塌。这一不可协调性迫使薛定谔开始大胆地去过问上帝的事务,试图从原子统计力学的背景下去寻觅那开启生命之门的钥匙。
可以确定的是,生命的基因遗传由配子的减数分裂所决定,诸如染色体的有丝分裂均严格机械被定义。薛定谔认为,染色体可视同为一固体分子,或然的变异特征可视为同分异构现象。由于固体分子的能级变化和温度变化呈指数级的放大关系,结果分子发生变异需要等待的时间甚至长达成千上万年。对于生命分子,室温也许等同于绝对零度,染色体近乎于绝对稳定。于是,著者从量子力学角度解释了变异发生的稀缺性。大量量子的涨落超出阈值的概率如此之低,同分异构现象往往是不稳定的;非连续的量子跃迁非常偶然,生命分子领域内发生稳定的同分异构现象更是小概率事件中的小概率。
为了能够回答一百个原子空间尺度范围内的基因片段何以如此精确复制这一棘手的问题,薛定谔给我们提供了将有序动力学特征和无序统计学特征进行统一的有机蓝图,预言微观粒子的有序和无序统一理论必将诞生。生物体作为一负熵物质,其行为模式和特征可以被这一整合理论所预测和确定。这可是一个多么令人期待的伟大理论呀!其颠覆性的革命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由此,《生命是什么》给读者带来了人类是否可以认识自我的终极思考。
可人作为一理性动物,不仅是负熵的,而且更是精神的。苏格拉底曾指出,肉体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理,只有精神脱离了肉体才成为可能。可恰恰是精神,其同我们最近,无时不刻被感受,同时又与我们最疏远,我们对其了解甚微,充满疑虑。即使是《生命是什么》的伟大预言得以实现,生命体的微观物质定律可以被统一理论给决定,可更为广义的问题是,其是否还可以进一步约束人类的道德行为?精神或意志的实质是否也可被机械所定义?人类的精神还是自由的吗?物质和精神规律是否殊途
《生命是什么》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
上大学的时候学“薛定谔方程”,大家都对恨得牙痒痒的,甚至有同学丧心病狂的说”以后有了儿子,就给他起名叫薛定谔!”(然而这位同学本身并不姓薛)
所以当小范同学跟我推荐了多次《生命是什么?》、我终于火速下单又火速拿到、看到作者的时候,我内心是略惊讶的……还好后来发现总共不超过100页。
书里谈及的各种理论其实都是高中、大学里的生物、物理、化学基础课里的内容,但是想到这是1943年的著作,你不禁还是要被薛大神的学术造诣以及超大脑洞所折服。
尽管其中有些内容现在看来已经是基础科学知识,有些现象也有了更深入靠谱的结论,但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薛大神能把横跨物理、化学、生物三个领域的许多现象和理论联系起来,用物理基础理论去解释生命现象、宇宙真理……真是太流弊了!我记得我上大学时一直有这样一种感觉:老师介绍的理论都听清楚,推导也明白,但是就是……it doesn't make sense to me! 但是当看到薛定谔解释各种热力学原理时附带的各种类比举例,感觉就只想拍大腿叫好!而且特别喜欢他那种一本正经地拟人化描述分子原子、或者把自己拿来做例子的样子。如果他有朋友圈或者facebook, 我大概会去一直点赞把。
另外还发现薛其实是个文青呀……否则为什么每一章开头都是这种画风呢:
存在是永恒的;因为有许多法则保存了生命的宝藏,而宇宙用这些宝藏装饰了自己。——歌德
在变幻无常的现象中徘徊的东西,用永恒的思想将其固定。——歌德
……实在没有理由不爱薛定谔了。
小范同学说的那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薛定谔的猫。”被击中了嘤嘤嘤。感觉自己这个生命的诞生是偶然(难怪本书献给他的父亲母亲),而死亡 - 熵最大 - 是个必然。
我打算去把之前斥巨资买的Chaos再翻出来读完……
事实上我自己之前一直就是在这个层面上来理解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的形式矛盾的。
然而到最后,他也并没有这样说,而且明确声明不会把量子不确定性应用到自由意志的讨论里边去。
好吧,那也只能当做个人的奇思妙想了
《生命是什么》心得体会范文4
《生命是什么》的出版对当时年轻的物理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中的许多人由此转向了生物学研究。薛定谔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猜想。拥有天才思想的他,猜想是大胆的:物理学和化学原则上可以诠释生命现象;基因是一种非周期性的晶体或固体;突变是基因分子中的.量子跃迁引起的,突变论是物理学中的量子论,基因的持久性和遗传模式长期稳定的可能性能用量子论加以说明;对于染色体如何决定生物体的遗传性状作了最初的设想,认为染色体是遗传的密码本;在前人把新陈代谢解释为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基础上,参照热力学定律,引入了“负熵”的概念,并认为生命以负熵为生,是从环境抽取“序”维持系统的组织;……这些观念在当时是第一次被提出来,对世人来说是十分新奇的,也是特别引人入胜的。
对于这本书,说老实话,我看得不是很懂。但是既然这本书被当作大一新生推荐阅读书目之一,那么它必然有它的优点所在。也许我们应该学习的不是这本书而是书的作者?作者从一个他所擅长的物理区域跨进了对他来说算是陌生的生物区域,这本身就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坚定的心理!
其实,因为他从小爱好广泛,喜欢博览群书,在其父和朋友的影响下,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才使得他在转换领域的时候选择了生物。同时,薛定谔谙熟东西方哲学,他渴望和谐,终生把科学的统一作为自己的坚定信念和追求目标,《生命是什么》就是力图使物理学和生物学统一起来的认真尝试。
正是薛定谔知识面的广度以及他心目中对科学统一的向往与不懈努力,并且在科学研究中善于选择和变换自己的角色,才有了又一次成功的他。我觉得我要向他学习的不仅是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更要向他一样拥有宽广的知识面,不拘于一角天地,同时还要具有坚定的信念,这样,人生才会更精彩,路途才会更平坦,离成功才会更接近!
《生命是什么》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
生命起源有两种,45亿年前产生地球,经过7亿年,38亿年前,一种无机物的化学反应产生了RNA,然后慢慢地产生古菌、细菌、真核细胞。一种是外星陨石带着这些菌进入地球。第三种就是外星人打造的放入了地球。当然第三种是我猜的。
无生命的东西可以产生出有生命的东西,但是人类至今还没能够打造出来,因为生命需要核算+蛋白,而且让他们能够有自己的意识,太难了,大自然也花了7亿年的时间才打造出来了生命。
直立人在地球上存在了200万年,而智人才存在20万年,跟直立人相比智人的历史太短了,能否再撑过1000年都是个问题。智人跟直立人的关系就相当于老虎和狮子豹子的关系,都属于豹属,智人和黑猩猩的关系就相当于老虎和猫的关系,都属于猫科。智人和黑猩猩属于人科,智人和直立人属于人属。人属里现在只有智人。人科里还有猩猩黑猩猩大猩猩。
死亡是生命最好的发明,它是生命改变的媒介,它清除衰老的个体,并为新生的事物提供空间。死亡是生命策略的一部分,短暂和动态性是生命的基础。
动物和植物都是真核细胞,而细菌和古菌都属于原核细胞,原核细胞属于最简单的细胞。
外星生命也需要核酸+蛋白的组合,或者是类似的组合,所以外星生命如果存在,可能跟地球上的动物没有太大区别。
人类其实很渺小,很多事情要想开一点。
《生命是什么》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6
“好书伴我行”——多么响亮的口号,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读过的好书,它伴随着我走过生命中的三千多个日日夜夜,其中《生命是什么》这本书更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成长的路途。因为作者把生命是什么写得淋漓尽致,自己的感情深深地融进了字里行间,让我深受触动。
生命是偶然,死是必然。生命很短,在你不知不觉中,时间流逝得多快,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生命中,最最漫长而又短暂的不正是那温暖幸福的时刻吗?
那温暖幸福的时刻——和给予你生命的父母在一起。我们如花朵,有那肥沃的土地养育;我们似地球,有那温暖的太阳照耀。从出生、长大到成人。父母都为我们付出了极多极多。记得有一天,父母对我说:“知识改变人的命运。”那时的我,是一个三岁小毛孩,什么也不懂,但我把这一句话记得牢牢的。二年级的一天,当我要上学时,妈妈对我说:“天冷了,多加一件毛衣吧。”我穿上了妈妈亲手编织的毛衣,迈着轻快的脚步进了学校。在教室的墙壁上,我忽然看见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张挂图。我心想:那不是和父母对我说的一样吗?渐渐地,我明白了,我来自农村,我要好好努力,知识改变我的命运。
从挫折、失败到成功。谁始终站在你的身边?我的父母!挫折时,他们给我鼓励。一句鼓励的话语,令我感动得流泪来。失败时,父母安慰我。记得那次,我考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我心里难受极了。回到了家中,父母关心地问我:“这次成绩怎么样啊?”我面对着妈妈和爸爸,惭愧地说出了我的成绩。然而,他们并没有打我骂我,只是轻轻地对我说:“没关系,这次考差了,还有下次,没有一千次失败,就没有一千次零一次的成功。”啊!是啊,听了这句话,我如同一个摔倒的小弟弟,被两双大手扶起,还温柔地抚摩着我受伤的心灵。成功时,父母在身边为我加油,让我更上一层楼。
父母给了我生命。生命是什么呢?有人说生命是运动。这话说的没错。但我要说生命是一种温暖,这种温暖和好书一样,伴随着我成长。这就是我从《生命是什么》这本书中得到的一点顿悟。
《生命是什么》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7
在读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之前,我曾上网查询关于这位作家的资料,发现他原本是位物理学家。他发表的薛定谔方程,薛定谔的猫等都是为许多人所熟知的。他是波动力学之父,是量子力学集大成者之一。就是这样一位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中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学者,却从物理学闯入生物学,并在1944年出版了《生命是什么》一书。
我曾以为这本书将是一位生物学家运用哲学家的思想和我们探讨生命是什么,但我发现我大错特错了。作者从物理学家的眼光,运用热力学和量子力学理论来解释生命的本质,用他不同于哲学家的思想和对生物学的了解进行大胆猜想,为生物科学乃至后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生命是什么》的出版对当时年轻的物理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中的许多人由此转向了生物学研究。薛定谔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猜想。拥有天才思想的他,猜想是大胆的:物理学和化学原则上可以诠释生命现象;基因是一种非周期性的晶体或固体;突变是基因分子中的.量子跃迁引起的,突变论是物理学中的量子论,基因的持久性和遗传模式长期稳定的可能性能用量子论加以说明;对于染色体如何决定生物体的遗传性状作了最初的设想,认为染色体是遗传的密码本;在前人把新陈代谢解释为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基础上,参照热力学定律,引入了“负熵”的概念,并认为生命以负熵为生,是从环境抽取“序”维持系统的组织;……这些观念在当时是第一次被提出来,对世人来说是十分新奇的,也是特别引人入胜的。
对于这本书,说老实话,我看得不是很懂。但是既然这本书被当作大一新生推荐阅读书目之一,那么它必然有它的优点所在。也许我们应该学习的不是这本书而是书的作者?作者从一个他所擅长的物理区域跨进了对他来说算是陌生的生物区域,这本身就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坚定的心理! 其实,因为他从小爱好广泛,喜欢博览群书,在其父和朋友的影响下,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才使得他在转换领域的时候选择了生物。同时,薛定谔谙熟东西方哲学,他渴望和谐,终生把科学的统一作为自己的坚定信念和追求目标,《生命是什么》就是力图使物理学和生物学统一起来的认真尝试。
正是薛定谔知识面的广度以及他心目中对科学统一的向往与不懈努力,并且在科学研究中善于选择和变换自己的角色,才有了又一次成功的他。我觉得我要向他学习的不仅是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更要向他一样拥有宽广的知识面,不拘于一角天地,同时还要具有坚定的信念,这样,人生才会更精彩,路途才会更平坦,离成功才会更接近!
《生命是什么》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8
今天,我在学校里学了一篇令我感触很深的文章——《生命是什么》。这篇文章使我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让我感悟到我们必须热爱生命。
这篇文章主要讲作者从“飞蛾逃生”、“香瓜苗在墙角的砖缝中生长”和“静听自己的心跳”几件事中体会到了生命力的顽强,并从中悟出: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并让生命绽放光彩。
当我读到“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废,庸碌一生。一切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时,我想:对呀!如果作者在一念之间选择了糟蹋生命,那么生命对于作者来说,该是多么的没有价值;相反,如果作者能珍惜生命,那么生命即使短暂,也能体现出它独特的魅力。
当我读到“从那一刻起,我应允自己,绝不辜负生命,决不让它从我的手中白白流失。不管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犹,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的时候,我想到:生命是自己的,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都不能预测自己的人生。但是,只要我们珍惜自己的生命,那么生命就会散放出无限的光彩。就像雷锋叔叔,虽然他只活了23年,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在敬佩作者是如此地热爱生命的同时,我不禁想起生活中的一些人,他们并没有好好地珍惜生命,反而却白白浪费生命。他们就是那些电视报道的跳楼、自杀的人。他们为什么不热爱生命呢?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呀,在生活、事业中遇到挫折,为什么不勇于面对呢?我真想对他们说:“连飞蛾、小草都如此热爱生命,为什么你们却比它们还要脆弱呢?”
人们啊,请热爱生命吧!
《生命是什么》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9
1944年,奥利地物理学家薛定谔出版了一本石破天惊的书,叫《生命是什么》,书中有一系列天才的思想和大胆的猜想。它奏响了揭示生命进化里遗传微观奥秘的先声。本书的作者王立铭教授以薛定谔为偶像之一,以同名科普著作有意向偶像致敬。
生命是什么?本书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从孤独的地球人好奇地寻找外星人,想象外星生命的存在模式,再回归到地球生命本身,引出了本书的主题——生命是什么?作者视野广阔,以进化论为原则,以生命的演化为轴线,从先哲探讨生命本质(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和贝采里乌斯的“活力论”)谈起,之后各国科学家登上历史舞台,用一个个精彩的科学故事展现了人类尽管步履蹒跚,却从未停步地探索生命科学、尝试解析生命本质的曲折历程。本书从生命的起源写到自有意志,涉及到了分子生物学和社会学,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生命现象的神奇和诗意,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球生命和人类智慧。
回顾书中描写,我们的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的星云涌动,最早的地球生命诞生于40亿年前的一系列化学反应。生命的诞生需要“物质”、“能量”、“自我复制”、“细胞”、“细胞间的分工”五大元素作为驱动力。能量在混乱无序的大自然中建立有序的生命结构;自我复制保证了物质生命抵抗演化过程中的衰退和凋谢;细胞则让两者合一,为地球生命提供了安身窝。此时的地球生命仍然停留在非常简单的形态中,而以细胞分工为基础的多细胞形态让地球生命变得无限的可能。当细胞分工达到辉煌顶点,很可能是人类大脑和人类智慧。而人类智慧的形成同样需要五大元素:感觉、学习和记忆、社交、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说到底,地球生命和人类智慧都是演化的产物,逃不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演化规律。
不久前看过一段视频——梁冬对话华大尹烨——尹烨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生命观:生命的本质是化学,化学的本质是物理,物理的本质用数学描述,数学的本质是用某种语言表达……如今看来也不难理解。他的观点也正好呼应了薛定谔曾经自信的思想:物理学和化学原则上可以诠释生命现象。
以上解决了从何而来的问题,那么未来呢?其实,随着人类对生命活动的理解越来越深,随着生物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已经开始尝试改变演化的进程和方向了。例如转基因技术,在过去是异想天开,现在虽然争论不断,但也并不陌生了;又如试管婴儿技术,本质上说人类干预了自然繁衍的规律,发明者也从恶魔变成了“送子观音”。还有近年来的“基因编辑”技术,让人类拿起“上帝的手术刀”,通过剪切错误的DNA位点,修正正确的位点。所有这些都是人类主动参与生命演化过程的证明,表达了人类想变成生命主人的渴望。
所以,作者非常自信地说,“我们踩着穿越古老时间的鼓点而来,我们带着人类智慧的荣光而去。”非常理解生物学家的这种自豪感,但曾经科幻电影中出现的生物技术一旦变为现实,到底是魔盒还是神灯,谁又能说得清楚?毕竟我们对真实世界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了解了“已知的已知”和“已知的未知”,仍遥不可及的“未知的未知”。
而我读完本书的最大感受,莫过于人类的渺小。人类自诩是高等生物,但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仍然只是一个物种而已,没有那么高大上,没有那么了不起的,应当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谦卑。也许在遥远的外星球上,真的有更高级的生命形态。说不定在他们眼里,地球人类也只是一群卑微、短命的生物而已,简单得如同草履虫。
我们从何而来,去往何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说,谁都知道,我们从娘胎里来,到坟墓里去。而党员老陈说,我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前者说的是客观的生命历程,而后者赋予了生命的意义。
理解生命科学,最终是为了认识我们自己,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对于生命的觉知性,看见自己的局限性,并接纳自己。
《生命是什么》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0
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被翻译成无数个版本,包括“人生是由选择决定的?”还是“由你初衷决定的?”通过这个问题你可以快速认识一个人,一个人相信哪一个答案,这个答案便决定了他。
在当今,哲学被看作无用的科学,科学被看成推动发展的实用学科。昨天人类相信巫术和宗教,今天人类相信科学和经济。无非换着法子在追问同一个问题。因为我们都只相信自己逻辑认识范围内的事物,任何未知对我们而言都是盲区。你没有办法说出任何一个超越你想象的名词。
如果一个创作者不去探讨生命的边界,就像艺术家不关心人生的意义。在我看来,生命的本质是“传递”,而非“拥有”。生命对每一个人的意义不同。
总有人劝我少读书,这好像是国人的通用价值观,无论这个人都么优秀,多么了解我,都会认定读书本身的价值少于社会实践。而我不认为尽可能多的阅读和思考是多余的,就因为他带不来即时的效应,反而我认为这才是活着的唯一价值。所谓的知行合一,关键是你“知”什么?而“行”能否给你的“知”赋能,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薛定谔的《有序,无序和熵》中引用了一句话,“身体不能决定心灵去思考。心灵也不能决定身体去运动,静止,或从事其他活动。”出自于斯宾诺莎的《伦理学》第三部分,命题2。
选择读什么样的书,在哪一方面深度思考,对一个人的本质塑造及成长速度是相当关键的,当然这个产出不会仅仅局限在世俗的标准。阅读若能直接变现,那么出版社就不会岌岌可危,而是国家银行和印钞厂就要关门了。世界遵循逻辑,无处不在,但一定不是A到B这样直接而简单的逻辑。
辽宁高考排名931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157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贵州黔南经济学院要多少分河北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江西高考排名1637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12271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420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公司工作反思总结分析范文
讲道德享快乐人生主题演讲稿五篇
巴金家读书心得400字范文10篇
大学生认知实习报告总结范本
巴金家读书心得400字范文10篇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感想10篇
巴金家读书感想范文10篇
教师年度考核心得体会
安全生产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夏洛的网心得体会
江西高考排名2281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和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浙江高考排名2506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62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6877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1054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11506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8144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507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43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322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155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云南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吉林高考排名5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
辽宁高考排名402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硅湖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湖南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山东高考排名2781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护士工作心得体会汇编十五篇)
幼儿园老师德育心得体会最新
安全生产反违章大反思大讨论心得体会
员工岗位技能培训心得
参观药厂的心得体会
家阅读心得200字范文10篇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范文10篇
格列佛游记读书心得优秀作文初二700字7篇
格列佛游记读书心得600字范文10篇
格林童话阅读心得范文10篇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0篇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话题作文六年级500字10篇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优秀作文高二800字7篇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感悟范文10篇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400字范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