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好收费站新闻宣传稿件的感想

阿林老师

  近年来,全省公路系统新闻宣传工作正呈现出“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良好生动局面,并进而在传播先进理念、引领文明风尚、提升行业形象等方面,为公路事业实现持续蓬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与此同时,由于受工作性质特殊、业务内容单一、事件影响有限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收费公路宣传工作往往亮点不多、难以出彩,在系统内部处在了相对滞后的位置上。

  有鉴于此,收费公路宣传工作者惟有通过付诸加倍努力,争取写出更多更好更具影响力的宣传作品来,方能使这一尴尬局面得以转变。那么,如何才能写好收费公路新闻宣传稿件?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笔者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感想和体会。

  一、勤学苦练,不断提升“硬实力”

  “常看胸中有本,常写笔下生花。”勤学苦练,无疑是写好宣传稿件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对于收费公路宣传工作者而言,只有自身的“硬实力”得到不断增强,精彩作品的出炉方能水到渠成。

  1.克服“不敢写”的心理。常碰到这样一种经历:不少时候,脑中已构思了一个不错的主题,却因害怕写不好,于是便心生怯意,最终致其不了了之。事实上,写作是一项技能,而技能提高则来自不断的实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写得多、练得多,才能掌握写作的特点和规律,写出来的稿件才能“像模像样”。正如巴金老人送给青年文学爱好者的那句名言——“写吧,只有写,才会写!”

  2.避免“闭门造车”现象。写作是门苦差事,但这并不意味我们就应“两耳不闻窗外事,终日闷头苦疾书”。一应如此,视野必囿于一片小天地内,写作水平也自会止步不前。要避免出现类似情况,需做到并做好以下三点。其一,要加强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准确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其二,要对有关收费公路的新政策、新动态和新形势等,持续性加以关注和分析,以此保证作品的主旨及内容,始终契合行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其三,要做到经常性深入收费一线、深入报道现场,确保稿件采写的及时性和稿件内容的生动性。

  3.解决“写不好”的问题。一般而言,只要足够努力,稿件总会“如期问世”。但要保证稿件质量,提高其刊用率,则需重点解决“写不好”的问题。这里,有四个“小窍门”,或会对我们的写作有所帮助。一是“借鉴法”。精心选读一些范文,以作借鉴。当然,借鉴绝非抄袭,而应有机结合工作实际并力求有所突破创新,以期达到为己所用的目的。二是“填充法”。首先花费一定的时间,构思稿件框架,随后再将具体内容予以选择性“填入”。如此,既能减少行文反复,又能确保稿件内容不会偏离拟定的主题。三是“冷却法”。文行一半,常有灵感枯竭之时。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不妨暂将之搁置一旁,过段时间再作加工处理,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四是“回炉法”。每每完成初稿后,首要工作不是投寄,而是对之反复加以检查和修改。同时,为突破思维定势的局限,不妨多请同事、领导等帮忙复查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大限度地确保出精品、出佳作。

  二、拓宽视野,用心捕捉 “新闻点”

  练就“硬笔头”的同时,注重对新闻素材的搜集、整理、加工和提炼,也是写好宣传稿件的一项“重头戏”。这就要求宣传工作者必须抱持高度的责任感,开动脑筋,拓宽视野,用心发现并捕捉到新闻宣传更多的“闪光点”。

  1.在素材“外延”上下功夫。和大多数单位一样,收费站所从事的各项工作,无法独立于社会之外。因此,要加强宣传工作、写好新闻稿件,就必须在素材的“外延”上下功夫。就当前社会热议的民生问题铺开来讲,只要细加考量就不难发现,无论是坚持实施便民服务,还是在中、高考期间为接送考生车辆开启优先通道,或是严格执行重大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政策等,几乎无一不是关乎社会民生、可写性极强的“新闻点”。关键之处就在于,我们有否对其细心观察、用心思考,有否将之落笔成文、变为铅字。譬如,每逢农忙季节,各收费站总会落实“绿色通道”政策,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并在道口为农民朋友增设毛巾、脸盆用具等,若能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窗口优势,辅以开展禁烧秸秆、禁止在公路上打谷晒场等政策宣讲活动,那么精心组合起来,必将是一篇极具分量且顺应舆论主流的精品力作。

  2.在素材“内拓”上做文章。与“外延”相对应的是,注重新闻素材的“内拓”,同样对于我们找到“新闻点”、写好宣传稿件大有裨益。其间,需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适时运用求异思维。所谓求异思维,就是要将一些原本认为相关文章已经做“老”的素材,运用创造性思维予以“再加工”,最终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目的。譬如,收费站每年开展的军训活动,按常规写法,必是“某某站开展军训活动”之类,如此一来,则会了无新意。而运用求异思维,侧重“军训活动促作风提升”或“连续多少年开展军训活动”等角度来展开写作,则作品内容必让人耳目一新,宣传效果也自然会事半功倍。其次,要注重挖掘报道深度。通常认为,收费工作较为平凡,故可写的深度报道也极为寥寥。对比,笔者难以苟同。事实上,在诸如服务举措推新、先进典型选树、创建经验介绍等方面,都有一些极佳的素材有待我们去发现。譬如,某收费站服务品牌创建工作获省级表彰后,该站并未满足于仅就创建成功进行报道,而是在对提升服务、推动工作、夯实管理等创建效应进行深度挖掘的基础上,推出了“品牌实施”之“真情篇”、“春运篇”、“管理篇”等系列组合报道,最终使品牌形象在行业内外得到了更加立体化的展示和宣扬。

  三、换位思考,“跳出行业”写新闻

  基于宣传工作在沟通社会、服务社会等方面被赋予的重要使命,新闻稿件只有更加具备“社会化”特征,宣传效果才能在含而不露的方式中,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和升华。由此,在练就“硬笔头”、捕捉“新闻点”之余,宣传工作者还需学会换位思考,努力做到“‘跳出行业’写新闻”。

  1.淡化主体身份。作为撰稿一方,我们常会不厌其烦地围绕工作如何不易、付出如何之多、效果如何明显等,大书特书、浓墨重彩。这些,于己看来,似乎“理应如此”。殊不知,在编辑及读者的眼中,这种“主体味道十足”、吹捧之意“呼之欲出”的稿件,只会让他们感到索然无味。对此,笔者的建议是:尽量淡化主体身份,尝试站在社会人的角度上提炼主题、构思框架、斟酌文字——做好了这些,作品才会更加具有可读性,并进而得到编辑、读者的一致认可。

  2.慎用行业术语。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业术语,一般来说,只有业内人士才能通晓其义。试想,一篇稿件中,如果大量出现二型车、审带、ETC等公路行业术语,且无任何注解,则业外人士读来,自然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记得曾看过一篇关于“迎国检”的报道,全文共使用“迎检”一词11次,但通篇却未作详细解释。如此稿件,宣传效果能有几何,不免令人心生疑虑。因此,撰稿时,我们且不妨少用点“术语”,多用点“熟语”;若一定要用但可能会影响读者理解文意时,则须以恰当的方式或在恰当的地方加以解释。

  3.注重措辞讲究。不可否认,由于工作性质使然,抗费堵道、使用假证、暴力抗法等不和谐事件,在收费公路行业偶有发生。但撰稿时,我们不仅不能带有倾向性情绪,且尤须于字里行间,体现出公路行业一以贯之的人本关怀。譬如,杜绝使用不敬称谓,相对人应以“姓氏+某(某)”的形式出现;注重对相关车辆的隐私保护,车牌号码应隐去后两位数字;同时,诸如“严厉打击”、“严加惩处”等刚性较强的词汇,也应尽量做到少用、慎用乃至不用,等等。不把握好这些细节,不仅会降低稿件的刊用率,还可能会对公路行业的社会形象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总而言之,宣传稿件的写作,既是一项技术活,又不是一项纯粹意义上的技术活。对于收费公路宣传工作者而言,只有更加贴近工作实际,并努力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我们的作品才能具备更为持久、旺盛和鲜活的生命力——而当诸如此类的精美作品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时,收费公路宣传工作的春天,自然会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