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的转化评课稿

孙小飞老师

能量的转化评课稿

  本堂课的内容是能量的转化,一般用按照平常的方式可能会选择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然后对其进行分析,而这位老师选择了用薯片,学生平时最爱吃的零食之一,点燃后给试管加热。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可以看到台上的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了其中。

  这对于我平时的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启发。书本上有很多的例子是用叙述的方式进行描述的,而我们很多时候可以根据它的描述进行学生的分组实验或教师的演示实验,有些时候题目中碰到的例子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做一做,例如《作业本》上有一道是用两个一次性杯做小孔成像实验的题目,这个完全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按照描述自己做一个,然后进行实验,从实验中寻求答案。

  另外,书本中的很多实验虽然很经典,但有些时候由于学生预习过,所以有些时候无法产生特别惊喜的感觉。可以向这位老师学习,将实验中的某个环节或者某个试剂、仪器进行小小的改动,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了,在进行改动之前自己要试验过,确保无误之后才能搬上讲台。

  因为是比赛,所以连着听了5堂同样内容的课。在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有三位老师都采用视频导入,在视频播完后,有一些只是起到了导入的作用,也有一些老师对视频中的内容作了详细的分析。由于内容一样,所以老师们举的例子有相同的。不同的老师对于同一个例子处理相差很大。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参加校内比赛时一个老师的点评,什么样的课才能算是一堂好课?是所有的学生大家一起热热闹闹的实验,抢着回答问题就算是一堂好课?还是课堂很安静,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思考的环境的课堂?我想这个答案每个人见解都不一样。

  我认为,科学课的魅力有很大一部分在于科学思维的魅力。很多时候我们所注重的,并不是结果如何,而是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果的,这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上个学期,周亦平老师在一次评课中提到,对于学生读图的指导、引导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不仅是读图,其实对于课堂上所举的例子也需要很好的分析指导。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往往会举一些范例,而由于新课的关系,在范例的选择上注定不会选太难的例子,所以有些时候学生很容易就能答出正确的答案。有些时候我可能就忽略了,既然都答出来了就跳过到下一个例子了,却没有多问一句为什么,怎么得出来的。如果能在这时让学生说一说思维的过程,从他的思维过程中总结方法,或者找出思维中的漏洞加以分析。我想学生对于这个范例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同时也更容易进行知识的迁移。很多时候上课上完,类似的例子作业里却错了很多。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学生在课堂上喊出了正确答案,但是他并不知道是如何得出的,所以碰到类似的就束手无策了。我想,这个就是我们新老师上课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吧。

  5节课听下来,感触很杂很多,收获也很大。希望我能够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将所学的、所感触的这部分内容运用到其中,让自己的课堂更有吸引力的同时更有深度。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