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关雎》评课稿

孙小飞老师

  今年寒假,我有幸在网上看到山东济宁学院附中马清华老师的《关雎》课堂实录,观看之后,受益匪浅,现在我对这节课作如下评说:《关雎》是诗经中的首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于此课的.教学也有很大的难度。马老师语文功底深厚,教师语言丰富、优美、感染力强。在教学中马老师用一咏三叹吟读《关雎》、相映成趣译读《关雎》、诗情画意品读《关雎》、音韵悠扬唱读《关雎》、诗意栖居再读《诗经》,五个教学环节贯穿整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既求新又求实。

  在“一咏三叹吟读《关雎》”这个环节中,教师注重实效,认真纠正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字,指导学生朗读,突出了诗词教学中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在“诗情画意品读《关雎》”教师充分体现了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运用了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诗文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深入理解了全诗,把握了诗的主旨。

  虽然这堂课是成功的,但我个人认为在一些小环节上还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

  1、结合文章体裁,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应从情感上再下功夫,不仅要注意语速,读出节奏,更要读出感情,教师在此环节可以更进一步的加以引导,使学生感受到如果通过读传达出内心的情感。

  2、在“相映成趣译读《关雎》”环节中教师翻译前四句,要求学生读一句,教师解释一句,又要求一男一女两名学生,一人读一人释义,这样进行显得忙乱,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实效性要差一些。在“音韵悠扬唱读《关雎》环节中,两名学生一读一唱,虽然读的那名同学感情很饱满,唱的同学改编的也很有创意,但因为两人同时进行,也显得很乱,没有使两名学生的素质充分的体现出来。

  以上评课,只是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还望同行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