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故乡的杨梅》评课稿

张东东老师

《我爱故乡的杨梅》评课稿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三下的一篇选学课文,它既是一篇充满着怀旧气息地散文,也是一篇绝好地状物文章。特别是描写杨梅的形状、颜色和滋味这三段话,结构相似,写法相同,是一篇进行读写训练的好范文。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习得方法,进行有效的句段仿写迁移呢?今天,张老师的课给我们做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张老师立足文本从杨梅成熟的季节、外形、颜色、味道这种构段方式,尤其是借助“先……随后……最后……”这一系列很容易让人忽视的描写杨梅颜色变化的连接词,引导学生把家乡水蜜桃的生长过程写清楚。然后指导学生在写出水蜜桃生长变化的过程中,进行现场比对与修改,真正把这篇课文当作习作的`例子进行教学。

  然而文章不仅从杨梅的形状、颜色和滋味这几个方面观察入手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同时每一方面描写之余都添加了作者细腻的感受。而且经过对乡土作家王鲁彦其人其事的挖掘与补充,你会发现,其实课文字里行间传递出来的,除了对杨梅果的赞美,还有作者本人深沉的思乡之情,而这种深沉的思乡之情,也可以从作者添加的细腻感受之处若隐若现地呈现出来,所以帮助孩子提炼形成“观察+感受”的构段技能,个人认为会更加重要。

  当然,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紧扣文本写作特色,挖掘重点句段的典型表达手法,进行有效地学写,将是我们平时教学中真正需要下工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