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山谷中的谜底》评课稿

阿林老师

六年级《山谷中的谜底》评课稿

  我校为了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引领教师关注学生发展,潜心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教学,营造浓厚的比学赶超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努力打造释放学生潜能的“两段四环自主互助”魅力课堂,充分发挥实验小学学科教研基地语文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校际间的教学交流,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 4月1日下午举行新城小学——实验小学课改领航教师校际教学联谊专题研讨活动,我们全校语文老师有幸聆听了于燕和钱珊珊两位优秀教师的精彩课堂——同课异构《山谷中的谜底》,现就两节课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如果让我用几个字来概括一下两位老师的课的话,于燕老师的课“抓的全”,钱老师的课“掘的深”。于燕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极为扎实的常规课,整堂课紧紧围绕“谜面——谜底——解谜”的思路展开教学,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于燕老师确切把握住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了解雪松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当学生对雪松的不屈不挠已有较深的印象后,于燕老师预设了一个小小的辩论“有人读了课文的第三段以后说,雪松面对风雪,一个劲地向下弯曲,他们是一群胆小的弱者。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用辩论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雪松的顽强,雪松的弯曲策略。

  钱老师对课文内容的挖掘深,使得学生的思维都紧紧围绕着课文内容拓展、发散,学到了扎实巩固的语文知识,对语言文字有较为深刻的感受。学生在反复悟读中,读出雪松是在尽可能的去承受大雪的压力,而又实在承受不住的.情况下才选择弯曲。雪松之所以能在逆境中存活,是因为它学会了“弯曲”。钱老师在诠释“弯曲”这个词时,不是狭隘的定义为一种斗争的行为策略,而是拓宽“弯曲”的内涵。“弯曲” 不是懦弱,只是暂时的退让,为的是寻找机会“反弹”以退为进。教学时,钱老师思路清晰,引导恰如其分,课堂上精彩生成层出不穷,课上得有条不紊。这节课的魅力所在不单单是钱老师对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设计,更在于钱老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文化修养,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都是令我们所折服的。我们也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实践我校的“两段四环,自主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助推自己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