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面积》评课稿

莉落老师

  《什么是面积》评课稿 篇1

  主要亮点

  1、开课新颖,有趣。

  2、注重了情境的运用,融学习内容于情境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注重了直观感知(摸物体的表面,观察物体表面的大小,从实物中抽象出平面图形)、操作感知(重叠、剪拼、拼摆、数方格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联系生活(找一找生活中物体的表面并感知其大小)、设计图案等来层层递进认知概念。

  4、针对性的练习,巩固强化概念。

  存在的不足

  1、教学的层次,特别是概念教学的层次需进一步优化。

  2、遇到学生易混的地方,可以考虑让学生去操作验证或者进一步追问引导进行辨析。如封闭与不封闭、周长与面积的辨析等。

  3、学生发言中对概念表述错误时,老师的倾听与纠正不够到位。教师的语言表述有时欠准确,如正方形说成方块等。

  4、学生的操作材料需进一步优化。

  策略建议

  1、物体表面、表面有大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实物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封闭图形(封闭与不封闭的认知)——封闭图形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完整概念——观察、操作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设计图案进一步强化认知“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的层次主线需清晰。

  2、封闭与不封闭可以通过课件填涂让学生感知,周长与面积让学生指、说,再引导辨析概念。

  3、用透明的方格纸数方格比较,把硬币改为圆形图形型拼摆更合适。

  《什么是面积》评课稿 篇2

  本节课闫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涵,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将枯燥的几何概念课上的得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呈现如下几个亮点:

  亮点一:注重知识性和情趣性的统一

  课堂教学必须要传授知识。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被动接受,而有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其间的奥妙全在一个“趣”字。为此,我们呼唤“知情”统一的课堂,要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教学活动。本节课,闫老师在导入环节创造性使用教材,通过生生击掌,师生击掌引入教学,学生兴趣高涨。加上闫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课堂上不时发出阵阵笑声,这样的课堂气氛令人感觉轻松愉快,课堂成为一条充满活力、涌动灵性的溪流。

  亮点二:注重“生活味”和“数学味”的统一

  如果说生活的“味”是亲切自然、丰富多彩的,那么数学的“味”则是抽象严谨、精炼深刻的。数学教学应使“生活味”与“数学味”有机融合。本节课,闫老师选取了大量生活中的物体(树叶、水立方、天池等),并以学生的学习环境为主阵地,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如:黑板,课桌,课本等物体,通过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感受物体面的存在等活动,把间接的数学知识与直接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初步建立“面”的概念。在这里,生活是形式,数学是本质。

  亮点三: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对小学生而言,概念教学可以适当地淡化它的定义,而要注重感知和体验,在丰富和坚实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本节课,闫老师首先通过若干个大小区别明显的物体的面,给学生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面的大小上来。在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引入面积概念,然后通过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涂一涂等学习活动让学生领悟概念的内涵,拓展概念的外延。闫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同桌合作讨论、比较的方法,然后通过动手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在相互启发、相互碰撞中形成多样化的比

  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如观察法、剪拼法、数格法等等,学生在全面、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的同时,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亮点四:注重现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在最后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环节用剪一剪、比一比、摆一摆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这一环节中,书中是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这里我们做了一下改动,变成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大小)。

  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闫老师在课堂教学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1.作为一名新教师,普通话水平有待提高,板书书写欠规范。

  2.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以后,应当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老师没有把这样的机会放手给学生。

  3.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果把重叠法也用到本节课中,那么这节课将更加完美了。以上就是我简单的评课,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同行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