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评课稿范文

莉落老师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评课稿范文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评议要点摘录:

  夏老师在课堂上善于把握课堂节奏,衔接自如,时而急风骤雨,时而舒缓悠扬,就如磁石一样引得学生饶有兴致的品味语言,使学生得到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思考,充分实现了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

  一、被动到主动参与

  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牢记“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在于教学生学。”(陶行知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堂课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夏老师首先从《史记》入手,引出学生感兴趣的三个问题:司马迁为什么写《史记》?如何发愤写《史记》?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留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整堂课中她把大部分时间留给了学生思考说,相互评论等。其次,她给予了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从而让学生找到了“我是学习小主人,我要自由表达,我找到了答案”的感觉。

  二、单一到开放合作

  夏老师在教学中,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打破了常规的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同座合作,四人小组合作,师生合作。这种课堂合作方式既为学生提供了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多纬度口头表达的机会,促进了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双向互动、相互学习,以便于学生在听说中相互补充、评价、启发与促进。

  三、关注表达引导学生思考的条理性。

  在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写《史记》时,夏老师在学生点状概括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综合阐述,而且在阐述时要求根据原因的前后、轻重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述说,这样的引导对于学生表达的有条理是一种很好地训练。

  四、关注关键词语甚至标点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

  在引导学生探究三个核心问题时,夏老师不仅引导学生抓住了关键的语段,还抓住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句“悲愤交加、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一定”等,还关注了其中的两个感叹号,走进人物内心,体会司马迁的发愤图强、忍辱负重,学生学得比较扎实有效。

  虽然夏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还有一些值得商榷和研究的地方,诸如像教学问题设计的取舍问题、教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电子白板运用等等方面,但是,从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体现课改理念等方面来看,已经可以说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