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最常见数量关系》评课稿

莉落老师

  四年级数学《最常见数量关系》评课稿 篇1

  今天听了史老师执教的《最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中,史老师注重学生的读、写、理解、应用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1、新课导入,史老师结合生活实际,客车、摩托车、农用拖拉机、轮船等的速度,为学生呈现了实际的生活例子,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得更为透彻。

  2、教学中注重了引导、尝试、发现、归纳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史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了引导,引导学生读出、写出速度这样的复合单位,并在引导中发现,共同总结速度的正确写法、读法,速度、路程的理解,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内容清楚,层次分明,从速度的读、写开始,自然过渡到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熟练掌握了本课内容。

  4、教学中,史老师设计的练习针对性强,有梯度,无论是判断题,还是根据算式说出表示什么,还是表格形式灵活求出路程、速度、时间等,特别是最后一道限速题,解决实际问题,将数量关系有效融合,锻炼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建议:课堂练习有梯度,但在安排上应该调整,如把根据算式说问题放到后面,学生通过前面的练习再做这样的题会更容易些。

  四年级数学《最常见数量关系》评课稿 篇2

  本周数学教研组进行常规教研活动,活动形式进行听评课。我幸聆听李琳涛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数学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一课,主要有以下收获:

  1、李老师的课堂安静有序,环节呈现明晰合理,板书必要直观,从中不难看出老师深入研究教材,对于学科知识理解把握。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听课中很容易看出平时对学生的指导训练,学生书写整洁美观,学习过程合作默契

  2、本课出彩之处在于对“神七的速度与自行车速度相等”进行质疑。源起于疑,进而思考、探究……生活实际中反映两者速度根本不同,为什么都表述为“8千米”呢?引导明确神七速度是8千米每秒,自行车是8千米每时,从而引出对速度单位为复合单位的讲解

  3、习题设计层层深入体现层次性,A路程相同比时间,B时间相同比路程,C路程时间都不同,可以:转化为相同时间比路程或者相同路程比时间,也可以转化为比速度。

  建议:老师在课堂上为了学生能够看见教学内容,可以侧身站在一侧,不要下蹲边讲述边操作电脑;语言指向性再明确些,“用不同长短的纸条表示动物速度”让学生明确要做什么,怎么做;精力集中杜绝口误;刘翔的速度为8.5米每秒比教室长度短。

  四年级数学《最常见数量关系》评课稿 篇3

  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本节课,张老师独特新颖的教学设计,优美精炼的教学语言,敏捷灵活的教学机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通过创设情境激活了学生原有的一些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断反思,归纳总结,使学生理解了速度以及速度单位的含义,掌握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拓展延生,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

  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本节课有这样几个亮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索的兴趣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三年级的学生尤其容易对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创设适当的情境氛围,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产生学习动力,整节课都会乐此不疲。课的一开始,张老师出示了赶集漫画图,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在感受到社会飞速发展和生活日新月异的同时,初步感知速度的快慢,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自然过渡到开车看到的路牌,初步感知“速度”的含义,再出示汽车仪表盘上时速表,发现“km/h”这一速度单位,在分析与探究中,学生结合生活情境理解了速度的含义与作用、速度单位的表示与区别。

  二、联系实际,调动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之中到处充满着数学知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得越紧密,学生的学习经验就越丰富,探索过程就会越积极,新知也就会掌握得更牢固。张老师结合闪电和打雷情境,通过比较光和声的传播速度,使学生在感知速度快慢的同时丰富了科学知识,并将知识迁移到起跑发令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刚刚掌握的知识明白发令枪冒烟的作用。学生在具体、轻松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了“速度”这一概念以及单位,从而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使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起来。

  三、问题导向,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探索并不是放任自流,必须有一定的探索方向,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把握住教学重点。“路程÷时间=速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数量关系,也是一种基本的模型。本节课张老师创设了多个情境,但问题都是集中导向了一点,就是路程、时间和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丰富学生对关系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构建、巩固提升。如知道路程和时间,计算平均速度;或者知道速度和时间,求路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观点与思维的碰撞,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更真切地感受到快慢不仅与时间有关,还跟路程有关。再例如从南通到北京的数学问题,小强和小刚谁家离学校近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并通过应用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应用,拓宽自主探索的空间

  数学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关键在实践运用。生活中有着丰富的数学资源,它们都是学生实践运用的最佳素材。张老师从形成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拓展到“单价×数量=总价”、“每盘苹果数×盘数=苹果总数”这种“一乘二除”的形式,归纳出“每份数”、“份数”和“总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构建了数学模型,从具体到抽象,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知识体系的完善。

  总之,本节课中,教者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努力为学生创设、营造出一个宽松、浓厚的探索氛围,让学生去想、去做、去说,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同时,胆大却心细,细腻的教学艺术引领着学生叩开了数学殿堂的大门,使学生经历了一次灵动美妙的数学探索之旅。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教者大胆尝试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魄力。我想:高效的课堂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