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评课稿

莉落老师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评课稿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评课稿1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习面积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一、亮点

  1、注重动手操作,明晰公式的推导。在教学中,宋老师首先通过让学生在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里摆一摆,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数量。从操作中,有的学生一共摆了1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知道是15平方厘米;有的学生沿着长方形的长摆了5个,沿着宽摆了3个,也就是一行摆5个,摆3行,从而初步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就是长乘宽。在接下来的验证中,宋老师又组织学生进行操作,通过摆出不同的长方形,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验证计算公式。学生的每次的操作中,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2、注重学习方法的总结。在教学中,宋老师通过设置篮球场的情境,让学生用1平方米来铺,学生会感觉到麻烦,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的问题。另外在探究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发现结论、应用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建议

  1、教学引入用时过多,可以直接出示篮球场的面积,引发学生思考,这样节省时间充分地去探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2、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是怎么摆的?教师可以不必直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一行正好摆5个面积单位?为什么正好摆3行等问题,对于第二种摆法,可以引导学生是否还有更简洁的摆法,而不是教师自己展示,代替学生的思考。

  3、对于正方形的面积推导,可以利用练习题中的题目进行推导效果会更好。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评课稿2

  听了王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我觉得这节课质朴文华,耐人寻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始,王老师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为本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然后,出示像鸟巢、天安门广场这么大的面积,还能否用摆一摆的方法来量出它们的面积导入新课,让学生思考你有什么办法?轻松导课,而真正做到了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再贴近,引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课件出示长 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本上亲自也画一画长方形,然后师点拨可以通过摆1厘米的小正方形,看看能摆几个来求它的面积,从而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排数×每排个数,而排数就是长方形的宽,每排个数就是长方形的长,最后得出总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安排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认识的实验,学生经被启发,小组讨论及个人独立思考,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中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这个方法是否对计算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呢?我们还要对这个发现进行验证。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学生通过一次实验而发现的,是不能成为科学发现的结论,还必须通过"验证"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在任何一种发现活动中,新的认识、新的结论不能盲目、草率地断言,必须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教者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既渗透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四、整理归纳,揭示学习方法。

  整堂课的主体性学习,首先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其次是学习“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后者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更为重要。

  五、应用深知、巩固深化

  1、重新计算,引出正方形的面积。

  2、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本节课教师能充分发扬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在课堂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巧妙地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特别是教师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

  建议:从这节课中看出学生对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还是不过关,应该让学生计算的时候先写上公式,让学生对公式有一个熟悉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往公式里代数字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了!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评课稿3

  本节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重点是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宋老师运用了“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对本节课,我回顾了几个重要教学环节,有以下几点思考:

  1、在探究“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个结论并不很难,学生进行直观操作比较容易发现。怎样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宋老师先出示一张纸片让学生猜猜面积有多大?可能与什么有关?然后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初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有的用一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摆满卡片;有的用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沿纸片的长、宽各摆一排;有的直接用尺量卡片的长、宽,算长乘宽的积……。对于学生的各种测量方法,最关键要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比较,特别是第三种方法,为什么可以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要请学生讲算理和原因,并通过实验验证、举例说明其正确性和运用价值,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然后引导学生在展示自己方法的同时加以分析,比较,特别当学生说到用尺量出长和宽,再相乘就好了时,老师没有加以控制,而是引导学生说出这样做的想法,让全班学生聆听了同伴的思考的过程,说的孩子满意了,其他听的孩子也满意了,老师更加满意了,

  2、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得出,宋老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现长方形的计算方法。而且在探究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舞台,学生交流了多种解决面积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长方形面积的最好方法,紧接着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长×宽是否对于所有的长方形都适用?自然而然引出“验证”,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呢?利用身边的长方形,或摆一摆,或画一画,或量一量,想办法验证一下不同的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乘宽”。并且老师提供了一些不同的长方形,让学生测量。在学生十几分钟的实验后,学生进行了交流和汇报,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老师把数据填在表格中,最后老师调查有没有长方形面积不等于长乘宽的,结果学生一致得出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长乘宽方法来计算。

  事实上,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经历,都能获得经验。学习过程是一种经历,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我觉得十分重要。40分钟经常会留给我们一些遗憾。为了使学生们的思维不受限制,为了使孩子们的主动性得到尽可能的发挥,我们应尽量在设计时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总结,但学生由于紧张,不能把他们的才能完全展示出来,让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显得力不从心。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相信我们的孩子会闪烁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