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公因数评课稿(精选10篇)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最大公因数评课稿,欢迎大家参考!
聆听了李晶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一课,我颇受感触,现在说说自己粗浅的认识: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通过找公因数的过程,让学生懂得找公因数的基本方法。这节课与传统的概念教学相比,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变教学生学会知识为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变重视结论的记忆力为重视学生获取结论时的体验和感悟;变模仿的学习为探究式的学习。
一、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李老师利用身边的数学帮李叔叔铺瓷砖很自然的引入新知教学,让学生按要求自主操作,发现用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正好铺满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再把初步发现的结论进行类推,发现用边长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都正好铺满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1、2、3、6这些数和18、12有什么关系。这时揭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突出概念的内涵是“既是……又是……”即“公有”。并在此基础上,借助直观的集合图显示公因数的意义。实实在在让学生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自主探究
教学新知识时,李老师并没有直接讲授内容,教师抛出问题后而是让学生独立探究。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充分调动了已有知识经验、方法、技能,找出了各种求“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建构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是真正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充分的发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也充分体现了教师驾驭教材,调控学生的能力。
三、及时练习;加深理解
习题设计精简,并很有针对性引入了最大公因数的求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对练习的设计层次清楚,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本节课是非常成功的。
总之,通过听这节课还是有很大的收获的,特别是对我以后在教学最大公因数更是有借鉴的价值,所以非常感谢李老师给我们上的这宝贵的一课。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学习。
《最大公因数》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约分、通分打下基础。
一、亮点
1、知识衔接紧密,流畅自然。在教学中,庄老师首先从学过的因数、倍数谈话引入,然后让学生回忆因数的特征,接着通过一个找因数的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从刚才的同学站立情况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有的同学站立两次的情况?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从而引入新课。
2.注重提醒班级学生的坐姿、书写姿势。学生在进行练习做题的时候,庄老师及时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注意平时的课堂训练。
3.注重知识点的相互衔接及知识的重难点的教学。在教学中,庄老师从已有知识因数出发,然后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入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接着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数的求法,最后教师总结出求最大公因数的题目有两种:一种是一般的题目,另一种是特殊的题目。
二、建议
1、快节奏、大容量的教学容易导致知识的半生不熟,程度好的学生可以跟上老师的思路,而部分接受新知识较慢的学生会来不及思考,容易导致知识学习上的障碍。因此,还需要新知识的讲解要把节奏放慢一些,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消化过程,明晰求最大公因数的解题步骤。
2、可以在引入的环节精简一下,把游戏作为开启学生,引发矛盾冲突的知识结合点,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同学站立了两次,这是为什么,由此引入新知识的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另外在例2的教学中,不必要小步子走,可以直接放手让学生思考怎样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通过这样的环节调整,可以节省出时间,让学生充分的进行思考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最大公约数》这一课,新教材要求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导出最大公因数这一概念,使得学生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亲密关系,同时为后面的约分、通分作铺垫,所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雷老师在本节课中,努力将公因数的概念教学课,设计成为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设计各个环节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教师是组织者——提供数学学习的材料;引导者——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找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规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个性得到发挥,课堂成了学习的乐园,不乏是一节成功的代表课。
本节课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
一、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使学生乐学。
以帮助王叔叔家解决铺地砖的问题,引入课题,设计巧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乐意去学习新知。
二、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新知,使学生能学。
雷老师通过让学生在一张纸上“铺地砖”来让学生尽情摆一摆,画一画,观察、分析、思考,找到规律,必须是两数的共同因数才满足王叔叔的要求,得出公因数概念,选择哪种地砖铺的最快,使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充分发挥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他们在充分的动手中获得新知,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新知。
三、在“探究——发现——总结——再实践——练习”各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想学。
这节课教师能变教学生学会知识为指导学生会学知识;能变重视结论的记忆力为重视学生获取结论时的体验和感悟;能变模仿的学习为探究式的学习,以小组合作式学习来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方法,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参与面广,使学生从以往的被迫着要学变为发自内心的想学。
对于这堂课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中我还有两点自己的看法,有不妥之处还请执教教师谅解。
1、让课堂因“错误”而更加美丽。
老师在引导学生发现最大公因数的规律时,有一位学生看到“8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它们的差”时,立即总结出“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它们的差”这一结论,教师当时只仓促的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结论不正确。我认为教师当时应关注学生得出这一结论的背景,进一步通过多个例子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白从一个例子中就得出结论往往具有片面性和不正确性,得出结论是需要许多例子作为基础的,这样学生的收获就不仅仅有关最大公因数规律的知识了,同时还明白了在数学上、甚至在生活中总结结论的方法。因为数学课堂,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2、注重呈现有序课堂。
在总结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定义时,次序显得有点儿混乱。如果在寻找公因数后就让学生总结出公因数的概念,由公因数的概念再引出寻找最大公因数并总结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可能会使课堂显得更加流畅一些。
江老师的课,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用复习题为新课做铺垫,一举两得。由一句学习名言“温故而知新”导入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整个教学过程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恰当,教学内容充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巧妙的语言衔接,变化多端的引导,使整个教学环境有序,师生互动和谐。
教学手段多样化,多媒体课件运用灵活,也是整个课堂的亮点。特别是课堂临时应变能力强,表现出了一位资深教师具备的素质。在面对着提出问题无人回答的时候,巧妙的一句“谁来试试”,给予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对问题思考之后回答的信心,重拾课堂的和谐与融洽,更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使孩子在自主学习中沉淀新知识,教学过程中江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掌握了求公因数合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习题设计精简,并很有针对性引入了成倍数关系和互质关系的最大公因数的求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对练习的设计层次清楚,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本节课是非常成功的,也是非常优秀的。
王老师所讲的这节课是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8页的内容,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精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教学目标到位
本节课主要目标是: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理解公因数中最大公因数是谁。王老师通过地面铺砖的这种生活情景,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疑惑,这样调动了学生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突出、难点设置合理
本节课重点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难点是如何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王老师这节课首先以列举法来引导学生找公因数,随后,又用集合图的方式反映12和16的公因数各有哪些,然后让学生观察发现12和16的公因数中最大公因数是谁,通过一系列媒体资源的展示,逐一解决了每个问题,大大加深了学生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印象。
3、课堂教学引导有方,主要表现有三个优点: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形成概念。王老师这节课通过铺地砖的事例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形成过程,尽可能的挖掘出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努力出解决问题,形成概念。
〔2〕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索出方法。刘老师整节课是通过课件演示,采用了列举法,集合法,这两种方式教学12和16的公因数有哪些,其中最大公因数是几,利用这种方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为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创新增添了活力。
〔3〕练习多样化,层次分明。课堂练习多样化,会体会数学的综合性和应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正因为这样,王老师先通过找12和18的因数入手正确引导学生采用列举法和集合式这两种方法板演,然后让全班学生参与,并记住自己的学号,老师念;15的因数有哪些,20的因数有哪些,它们的公因数有哪些,其中最大公因数是几?让学生出示相应的学号,这样反复训练,大大提高学生的最大公因数的理解。
总之,王老师这节课与学生是平等的,和谐的,正因为这样,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学习兴趣浓厚,是一堂好的数学课。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必须在积极主动的情况下在自己的逐步思考和探究中达到解决的目的。
1、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研究多了,独立思考就有所忽视。从数学学习的本质来说,独立思考是主流,合作交流应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才有交流的可能。因此,在本课设计时,求两数的最大公约数。先让学生课前独立探究方法,在学生有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流评价。才真正实现每个学生潜质的开发和学生之间真正的差异互补。
2、独特的见解总是在主体迷恋执着,充分自由的状态中萌芽出来的,在教学中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来倾听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有精彩的表现。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学生能做许多你不能做的事,也能做许多你认为他不能做的事。”不要小看了孩子,要对每位孩子充满信心,从而使课堂频频发出精彩的光芒。如本课时在开放题的解答过程中,学生能在一些简单的尝试开始,从中逐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以至于应用获得的规律来实现问题解决的最优化,不得不惊奇孩子能力的巨大。
3、当数学问题情境作用于思考者时就有可能展开数学思维活动,可以说,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情境的创设是促进数学思考的客观性因素。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层层推出数学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他的方法你认为怎样”“你是怎么想的”鼓励表扬敢于思索的同学,错误的回答也是对正确知识的一种辨析过程,新知识对每个每一次学习的学生都是一个发现、创造的大空间。
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教学反思有探究就有发现,有发现就是
学习的成功。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总是进一步学习的最大动力,自主探究的课堂,为个性不同的学生的发展留下了必要的空间,让他们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学习数学,发展知识,各自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感。
一、分析基础知识,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倍数的含义,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我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准确地制定了教学目标,即理解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的意义。知道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因数;能够采用枚举法找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通过动手、观察、思考等教学活动,从拼摆过程中发现公因数,再通过进一步探究明确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的含义。
二、在现实的情境中教学概念,借助直观操作活动,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以往教学公因数的概念,通常是直接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因数,然后让学生发现有的因数是两个数公有的,从而揭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而本节课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找出已知面积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确定怎样使这样的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其次,引导学生观察这样的几组数据与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右面的这些数据都是左面这些数据的因数。三是揭示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含义——指出用红笔标出的这些数据是左面这两个数的公因数,找到这里面最大的一个公因数,完成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把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
三、把握内涵外延,准确理解概念的含义。
概念的内涵是指这个概念的所反映的一切对象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公因数是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可见“几个数公有的”是公因数的本质属性。因此在因数的基础上学习公因数,关键在于突出“公有”的含义。本节课突出概念的内涵是“既是……也是……”即“公有”。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找出12和16的因数,然后借助直观的集合图揭示出“既是12的因数,又是16的因数”这句话的含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这样安排有两点好处:一是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能体会公因数的实际背景,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二是有利于改善学习方式,便于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经历学习过程。
概念的外延是指这个概念包含的一切对象。对具体事例是否属于概念作出判断,就是识别概念的外延,这对加深概念的认识很有好处。本节课我注意利用反例,来凸现公因数的含义。在用集合图法来表示12和16的公因数的时候,找到填写错误的学生的例子,提示学生注意:并集里填写的是两个数的公因数,而没有交在一起的集合图中,只填写这两个数的都有的因数,从而进一步明确公因数的概念。
四、教学中的不足:
教师的提问有时指向性不是很强,学生不能很快地明白老师的意图,影响了学生的思考,须进一步提高。在教学“两个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的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2平方厘米和3平方厘米,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是多少?”时,学生有些困难,我应该让学生动手在本上画一画,帮助学生找到,降低难度,这点考虑不周,没有切实联系实际。
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应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多阅读、多听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向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最大公因数”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倍数、找因数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会说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并为后面学习分数的约分打好基础。反思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大胆探究。
1、通过找8和12的因数,引出公因数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先写出8和12的因数,再观察发现8和12有公有的因数,自然引出了公因数的概念。然后通过集合圈的形式,直观呈现什么是公因数,什么又是最大公因数。促进学生建立”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通过找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掌握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掌握了公因数的概念之后,教师放手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交流反馈时,考虑到中下水平的学生,教师只汇报了书本中的三种基本方法,并没有提到短除法。
二、思路清晰,环环相扣。
本节课,教师从认识公因数——理解最大公因数——探究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相应的练习巩固这几个环节入手,每个环节都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促进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中,我努力将找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教学课,设计成为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各个环节的学习流程,体现了教师是组织者——提供数学学习的材料;引导者——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找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规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寻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是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以及不断地中验证得到的,所以整节课学生个性得到发挥。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认识公因数、最大因数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些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倍数、找因数的基础上教学的。结合本节课的特点,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适时地渗透集合思想。在教学例1时,解题过程不仅呈现了用列举法解决问题。还引导学生用集合图来表示答案,从而渗透了集合思想,为后续的学习奠定感性认识。
二、关注学生探究活动的空间,将自主探究活动贯彻始终。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三次自主探究的机会。即一在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公因数,二用集合图表示因数之间的关系,三用自己的方法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在这几次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始终积极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启发他们主动参与,引导学生感知、理解,从而在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本节课是教学运用最大公因数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算一算或在纸上用彩笔画一画的方法把出现的几种情况记录下来,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体会到新知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组织交流并验证结论,让学生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更加积极地探索新知,掌握所学知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练习部分时间过于仓促,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与理解,部分学困生掌握不够到位。这需要教师在今后教堂中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时间过于紧迫。
一、我认为,这节课的闪光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复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复习用多种方法找每个数的因数,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2、通过复习、发现、总结,什么是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在研究的过程中交流、总结自己的发现。
3、通过填写集合图,使学生了解集合的思想,并进一步体会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关系。
4、通过练一练活动,引导学生独立发现并总结出:
(1)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5、在进一步的练习中,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进行集体交流,相互学习,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这节课的不足,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特别是鼓励性的评价。
2、教学思想“由一般到抽象”的过程体现的不够明了。
3、对于教材的拓展不够深入。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和提高对学生评价的意识,重视评价的功能。
2、在备课时,要清楚把握教学内容的梯度,使教学思想融入教学过程之中。
3、加强对教材的拓展,切实做到以教材为载体,以教学内容为导向,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学雷锋活动动员讲话稿(精选五篇)
小学教师国旗下的讲话稿范文
大班上学期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升旗演讲稿
学雷锋活动动员讲话稿(精选五篇)
小学教师国旗下的讲话稿范文
升旗演讲稿
小学生春季开学安全教育讲话稿(精选五篇)
校园文化艺术节讲话稿范文(精选五篇)
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数学老师讲话稿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小学生毕业励志讲话稿范文
小学清明节扫墓讲话稿范文(通用六篇)
区委书记在创卫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稿
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评课稿
高三毕业典礼教师讲话稿
希望工程讲话稿
幼儿园园长元旦优秀的讲话稿(精选六篇)
教师榜样的力量演讲稿范文三篇
新学期新目标的国旗下讲话稿
社团文化节领导讲话稿11篇
初二学生国旗下讲话稿范文(精选五篇)
学习雷锋精神国旗下讲话稿(通用7篇)
学术沙龙通讯稿范文
国旗下励志讲话稿:志当存高远
推普周启动仪式讲话稿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