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厘米认识》评课稿
第一节是黄山实验小学的张**老师执教。张老师导入得十分自然,从猜谜语入手,然后导入故事。整节课前半部分十分流畅,各个环节衔接得也很好。教师教态自然,亲切,能很好地调动整个课堂气氛。从认识几厘米开始,课堂秩序稍微有点混乱,在认识几厘米时,可以用课件展示一下尺子,让学生在上面找出不同的几厘米。在自主练习环节,测量练习本的长和宽时,师应稍微点一下课本的长和宽,这样孩子们就不容易混淆了。一堂课总结完后,时间已到,然后再出示拓展练习,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
第二节是明集小学的左**老师执教。左老师的导入别出心裁,直接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度量工具量一量课桌的桌面有多长。(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测量方法,可能有的用尺量,有的用“拃“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有的用铅笔量,还有的用文具盒)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导入新课。中间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带着尺子在讲台上展示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这个地方次序有点混乱。最后展示各种各样的尺子,可把此环节放到认识尺子这个地方。一堂课下来,几乎没看见教室的笑脸。我觉得,亲切自然的教态对孩子们的互动也起着很好的作用。
第三节课是开发区三小的刘**老师执教。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是个难点,厘米是个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还未成熟,抽象思维还未形成,来看看刘老师是怎么做到让学生认识1厘米的。在学生认识尺的时候,先是让学生说说在尺上看到了什么?认识1厘米时,先是让学生找一找尺上的1厘米,老师再讲解0到1是1厘米,1到2也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表示1厘米的?这也是一个开放式的提问,结果学生思维活跃,有说2-3、4-5、6-7等等,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紧接着,刘老师出示1厘米长的小棒,告诉学生,这个小棒的长度是1厘米,再让学生用食指和拇指“掐”小棒,让学生说一说,两指间的距离是多长。接着刘老师让学生轻轻地抽出小棒,再让学生观察两指间的距离,并相互说一说这是长1厘米。这个充满创意的设计让厘米这个抽象的概念先是很形象地让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有多长,抽出小棒后,学生对1厘米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厘米这一表象在学生脑海中有了深深的烙印。刘老师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让学生动手,再找一找生活中长1厘米的物体,通过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不再停留在1厘米上,而是更加丰富了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尤为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学生所有对厘米的认识都是在学生亲自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到的。这样习得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忘记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上次学习了郁老师执教的《认识厘米》一课,这节课上,郁老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我们组的成员觉得郁老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得很好。
导入新课时,郁老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通过对“同一条围巾,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这一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进而引出常用的测量工具——尺。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在教学认识1厘米时,郁老师先告诉学生“刻度0到刻度1,这一大段叫1厘米。”然后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还有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表示1厘米?这是个开放式的提问,学生思维活跃,说出的答案多种多样,在学生找到诸多的1厘米之后,又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个数之间的一大格就是1厘米。”这样的小结有助于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紧接着,郁老师又让学生借助直尺,用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短,当学生有了对1厘米的亲身体验后,再让学生联系生活,想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这一系列活动,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
在教学“想想做做”第5题时,郁老师在学生测量出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的长度后,又抛出一个问题:“你能猜出长方形的另外两条边的长度吗?”通过猜想、验证,学生初步感知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最后,提一点小小的建议,就是课堂上,教师应注意数学语言要准确、严谨。比如说:在举例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厘米时,一位学生拿着橡皮说:“橡皮的宽是1厘米。”但实际上他想表达的应是:“橡皮的厚是1厘米。”等等。
《认识厘米》这节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积极调动学生参与,使学生各种感官全方位参与本节课活动,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下面我先谈一下对这节课的一点想法。
首先,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教师注重将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操作、思考、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从“一小段童话故事”开始,引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扶手”长度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测量活动,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测量方法。接着,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进而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几乎每天都用的尺子,从尺子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再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
在学生认识尺的时候,先是让学生说说在尺上看到了什么。认识1厘米的时候,先是让学生找一找尺上的1厘米,再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想一想哪些物体长1厘米。这些活动都便于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形成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尝试测量蓝纸条的`长度,并通过交流掌握测量较短物品长度的方法。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了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其次,这节课教师一直围绕童话故事展开教学,整个数学过程,特别是用厘米量这一环节不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示范,而更多的是由学生的实践活动来获得,渗透了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和培养了实践能力。在教学完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过程中,教师通过和学生讨论,解决了尺子量物体的过程中可能出项的诸多问题。
这节课从故事中量扶手的长度,结果不同→就产生要学习长度单位→到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概括测量方法→再加以运用,
从这整个教学过程,老师所创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具、学具等等都取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中,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使教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
最后,从这节课的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师设计了的教学内容,着力于培养认识厘米,会用尺子测量物体。在处理教材时,既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这节课也有值得商讨的地方。 这节课教师只是单纯的在完成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很好的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最后可设计一个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启发说:这张桌子的长度是多少呢?你能想办法量一量吗?这样的一个导入就是一个开放式的设计,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答案不唯一,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认识1厘米时,老师先讲解0到1是1厘米,1到2也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表示1厘米的?这也是一个开放式的提问,结果学生思维活跃,有说2-3、4-5、6-7等等,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
"没有学生就没有课堂,课堂以学生为本,天经地义;教师引领课堂是为了成就学生成为课堂资源的消费主体。"听了鲍老师的《认识厘米》一课,我觉的对这段话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这堂课教师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并初步学会用工具量物体的长度。
听了这堂课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一、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是个难点,厘米是个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还未成熟,抽象思维还未形成,来看看鲍老师是怎么做到让学生认识1厘米的。教学中,鲍老师出示1厘米长的小棒,告诉学生,这根小棒的长度是1厘米,再让学生用食指和拇指"握"小棒,让学生说一说,两指间的距离是多长。接着鲍老师让学生轻轻地抽出小棒,再让学生观察两指间的距离,并相互说一说这是长1厘米。这个充满创意的设计让厘米这个抽象的概念先是很形象地让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有多长,抽出小棒后,学生对1厘米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厘米这一表象在学生脑海中有了深深的烙印。鲍老师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让学生动手,用1厘米长的小棒摆出2厘米、3厘米有多长,通过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不再停留在1厘米上,而是更加丰富了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尤为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学生所有对厘米的认识都是在学生亲自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到的。这样习得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忘记的。
二、注意呈现知识的现成过程
鲍老师在教学中创设了给照片配相框的情境,由此学生很自然地想到要先量一量照片的边有多长。学生用老师提供的几种不同的学具量过后发现,他们量同一长度的边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由此引发认知冲突,最后得出要量长度,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教师顺势介绍了长度单位厘米。短短的几分钟,让学生体会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建立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在学生认识厘米后,老师让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量照片的边,学生体会到量的过程中不容易掌握小棒,小棒会乱动。这时老师利用学生这一认识,很自然地出示了彩条纸这一工具,再让学生用彩条纸去量照片的边,发现方便多了。接着老师让学生用彩条纸去量书本长长的边,学生发现量过后要数几厘米很不方便,教师让学生想一个好方法一看就知道多少厘米。于是就有学生在彩条纸上标上数字,复杂的数数一下就变的简单多了。一把尺子的雏形也就形成了。这样有血有肉的教学方法,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三、关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的培养
教学中,老师提出给照片配一个像框后,后面所有的测量都有学生亲自完成。在尺子雏形的创造过程中,学生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最后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创造的工具去测量身边的物体。这种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后获得的成功体验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难怪最后老师问这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时,学生有的说认识了1厘米,有的说学会了测量,这不是我们老师最想听到的吗?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员工销售工作计划集锦八篇
美工工作计划六篇
关于期末考试国旗下讲话稿(精选7篇)
银行主任年度述职报告
关于期末考试国旗下讲话稿(精选7篇)
一次函数的性质的评课稿
年会领导简短讲话稿(通用7篇)
小学生春季开学安全教育讲话稿(精选五篇)
校园文化艺术节讲话稿范文(精选五篇)
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数学老师讲话稿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小学生毕业励志讲话稿范文
小学清明节扫墓讲话稿范文(通用六篇)
区委书记在创卫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稿
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评课稿
高三毕业典礼教师讲话稿
孩子升学宴上的家长讲话稿
幼儿园开学教师讲话稿(汇编7篇)
农村交通安全日宣传经典讲话稿范文(通用7篇)
科技技术专员退休欢送会议发言稿件范文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家长会教师发言稿
期末升旗仪式讲话稿三篇
成人礼教师讲话稿(五篇)
清明节放假前安全教育领导讲话稿范文(精选五篇)
消防安全知识讲话稿范文(精选六篇)
中学开学表彰大会讲话稿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