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风格——大气亲和
在这节课中,刘老师的语言简洁流畅、干脆利落。更重要的是在与学生的互动上亲切自然,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跟一年级的学生上课像在谈心一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时时用亲切的语言表扬他们:我请做得好的同学说,谁谁表现真好等。
二、教学艺术——顺势而导
刘老师的眼中有数学,心中更有学生,做到了尊重学生,顺势而导,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深入。如:第一幅与第二幅为什么能很快描述出来,第二幅为什么不能呢?等引导学生进入深入思考,课堂中到处是这种顺势而导情境。
三、教学过程——抓住核心
刘老师这节课中紧抓住核心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1、数学好“玩”
刘老师首先从孙悟空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人物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跟孙悟空比比火睛金晴,谁更厉害把学生带入一个有着魔术味道的学习过程。先让学生看3组图再让学生猜一猜峁才看的3幅图是怎样的这样,一下子把孩子们引入到一种好玩的游戏情境中,激起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这样,就会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轻松快乐。刘老师的整节课,从材料选择上、方法上等,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好玩。
2、“玩好”数学
把一节数学课上得有趣,这一节课成功了一半。还要“玩”好数学,才是一节完美的数学课。“玩”好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数学学习的兴趣上,它还应该引导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习得数学技能,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形成对数学价值观的认同。刘老师的课在这方面给予我们很好的启发。
(1)关注数学知识本质,引领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内容。
刘老师在这节课中不仅仅引导学生看好玩的图片,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好玩背后知识本质。如引导学生说出图片是怎么排列的,按形状、颜色、大小一组一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既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又引导学生进行了数学化思考与数学化表达,让学生用语言清晰表示规律,掌握规律本质知识。
(2)关注数学思维特质,引领学生参与有层次的思考过程。
这节课中刘老师不但引导学生关注数学知识本质,更是抓住时机通过深化,强化等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如学生找出规律后,通过追问:第10组第1个是( );第30组第2个是( );第100组第3个是( )。指引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层。这样,学生通过推理等活动也丰富了数学活动经验。
二年级下册教材《找规律》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其最大的变化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了一些。在xxxx年,我在自己学校也开过这节课,感觉学生听得迷迷糊糊,不能将移动的规律找到,尤其是后进生。永红小学马丽华老师的《找规律》,思路很清晰,整堂课对教学目标的落实非常到位,我感觉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学习。
1、注重学生学习的起点,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刚开始出示彩灯复习一年级学过的简单排列,让学生了解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方向,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渗透规律的无处不在,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2、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本节课中马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彩灯、小动物、密码门以及聪聪请吃水果、喝茶等情境,流露出教师在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重组教材和合适选择教学素材的意识,并能在情境中提炼出主干问题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使所创设的情境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3、创设良好的互动的交流氛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学习习惯。如在学生上来操作、表述时提问学生:你看懂了吗?你明白他说的意思了吗?学生表述,同桌互说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注重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在学习方阵排列规律时,马老师在一个学生表述规律的时候,请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过程;接着,让学生在表述规律的时候,加上自己的动作,由动作引导知识的建立;在学习线形排列规律时,马老师让学生自己利用工具摆一摆探索出规律,让学生经历规律的探究和形成过程。
5、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学生表述规律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第xx个移到最后面,其它依次向前移xx格”,特别强调了“依次”,注重表述的严谨性。
6、关注练习设计的层次性。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从基本巩固循环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变式。
本节课马老师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让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使全新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她给学生创设了宽松的独立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各种规律,充分尊重学生能够的个性思维;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最值得借鉴的是,马老师在课堂上经常用激励的语言,积极鼓励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
其实作为教师我们一直都在追寻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
1、课堂是每个人的课堂,每个活动应该是全体学生都参与。在教学横向排列规律的时候,一个学生说,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操作时,是否让全体学生都跟着操作一次,这样印象更深刻一些。
2、在表述横向排列规律的时候,我认为教师的问题的设计应该紧紧抓住“每行的第一个图形”,也就是强调观察顺序。
宋老师执教的一年级《找规律》一课,是一年级小朋友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找出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找出下一个物体。还要通过涂、摆、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整堂课送老师对教学目标的落实非常到位,各个教学环节紧凑,又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活泼设计,下面谈谈几点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是以游戏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活动。一节课是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宋老师在教学“找规律”这节课时很自然地设计师生互动“拍掌游戏”,老师示范学生跟做,有意识有规律地呈现,提问学生掌声中是以什么方式呈现的?你是怎样知道的?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出来,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这一环节有利于全体学生参入,有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尝试、参入、思考,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规律的存在,从而达到事倍功半之功效。
二是准确把握教学时机让学生有效地动手操作。宋老师在导入、课件展示、摆一摆、画一画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感受自己请自动手带来的快乐,这种体验让学生享受参入的幸福。尤其是摆图形时,宋老师的指导、参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感知物体排列的规律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还有就是在让学生动手改一改同伴的学习作业时,小老师的幸福感别提多高兴啦!整堂课教师都在跟着学生学生走,教学任务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心领神会。
三是表扬鼓励恰到好处,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信。课堂上师生相互的自信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这种自信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宋老师从导入开始把对学生的信任放在了第一位,及时的表扬鼓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四是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完成课堂练习作业时,宋老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练习作业,然后由小组自主检查评析,最后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体验了自己即使学生又是小老师,这种体验足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五是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为了促进教学,让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但切不可以做秀使学生眼花缭乱。宋老师简单的四张PPT展示恰到好处,既直观形象又发挥了作用。
整节课教学节奏紧凑,设计合理,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极具低年级教学特色,确实为一节好课。
找规律的教学要让学生体会规律本身的内容,并能初步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更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运用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对规律的体验,提高发现和概括数学规律的能力。
王老师在《找规律》一课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认知特点,有简单到复杂有层次的进行教学。注重探索规律的过程。出示了例题之后,放手让学生组内交流,然后逐一汇报,课堂上得到了“列举”、 “计算”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老师先让学生用有序列举方法找到答案,再引导学生研究了框2个数,接着马上研究如果框3个数结果又会怎样?在这两次操作的基础上,部分学生对于这类问题的规律已经有所感悟了,于是,在第三个问题“如果每次框4个数时,不少学生根据规律已经能直接想到答案了。之后,老师把活动中“每次框几个数”“平移的次数”“得到几个不同的和”作为表格栏目,引导学生结合每一次操作的过程和得到的具体数据进行填表和思考。用表格的方式呈现数据,便于简明地反映“每次框几个数”、“平移次数”和“得到几个不同的和”这几组数据的关系。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将各次活动得到的感性认识加以适当提升。提出“平移的次数和每次框出几个数有什么关系?”以及“得到不同和的个数与平移的次数有什么关系?”这两个问题,启发学生作进一步思考和交流。并通过老师启发性的提问,帮学生理清了思路,这样便能引导学生顺利发现并概括相应的规律。本节课学生是自主探究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切实掌握图形覆盖问题的规律。
最后,老师在本节课中让学生直接用找到的规律计算进行解答;我想是不是还可以介绍直接框出最后一组数,直接得到答案。对于这两种方法,让学习自主感悟到这两种方法各自的优势所在,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够有选择的使用最为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解答。
本学期在教务处的组织下,我共听了20节课。在这20节课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二(4)班刘xx老师的课。刘老师主讲的是《找规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能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充分利用学具与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特点:
1、动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精心设计了课件,在本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生动形象的图片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随即提出要求,让学生认真观察,找出这些图形的规律。教师讲明要求,学生马上主动并且迅速拿出手中图片在桌子上摆。随后教师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使本节课知识重难点“循环排列规律”马上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一目了然。
2、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与探索性。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以“猜想—实践—验证—反思”等一系列的`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充分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去探索。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生在具体的操作中体验可能性,探索数学思想、方法并获得结论,且能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3、课内向课外延伸,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课堂上,刘老师通过让运用所学知识,根据所出示的三组水果图的规律,找出第四组水果摆放的规律以及找出地面砖的规律等练习。使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例子,活动中愉快发展。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遗憾也是一种美。为此提出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1、本节课中教师准备了充足的教学用具,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在巩固练习第一题,给出一组图形,让学生猜猜第二组图形会是什么?出示的学具是红色正方形、红色圆形、白色三角形、白色正方形。我认为图片过小,不利用后面同学观察,教师用胶带把一组图形连接,不利用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可以设计四种不同颜色的图片,或四种不同类型的图片,以免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即要说是什么图形,又要说是什么颜色,造成个别学生表述不清楚,使听者也不清晰。
2、低年级的课堂中应该多运用一些儿童化语言,以及鼓励性的语言。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我们的课堂将更精彩,更丰富多彩。
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有效。在新课的导入阶段,出示学生喜闻乐见,喜欢的六一节日的装扮主题图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十分亲切自然,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逐一出示彩旗、彩花和灯笼,男女生的排队跳舞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话表述规律和猜测接下去物体的排列规律。在教学课件中用了圈一圈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的摆放都是以两个或三个为一组的,看起来更加一目了然。学生在观察、探究、猜测中发现规律。
练习多样,层次分明,巩固有效。在练习中,屠老师通过涂一涂,说一说等不同形式,不同梯度的练习,由易到难。从认识规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到创造规律、欣赏规律,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每个练习都精心设计,有明显的针对性,巩固性,实现了练习的实效性。给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习惯培养,始终如一。屠老师针对低段学生学习培养的特点,采取课堂中教师的提醒,学生的互相学习,口号提醒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
这节课值得商榷的问题是:一节课下来,学生都会找规律了。问题是:当学生找到规律后,是否要求他们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将找到的规律表示出来,又该要求学生的表述达到怎样的程度?还是只要学生感悟到规律,会摆,会画就行了?
《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这节课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这节课李晓静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多彩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体验,以达到知识与能力共进,情感与体验提升。个人觉得这节课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本课一开始就选取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内容“儿童节场地布置”作为主题,引导学生找规律,最后又运用规律创造生活中的规律美,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学生建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互动的多样性
在这节课的活动中,运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始终是在交流、合作中学习,活动促进了同伴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另外,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引导和委婉的提示,学生对他人做法的肯定、指正,都达到了师与生、生与生的互补与共进的教学要求。
三、体验数学
这节课把“寻找规律王国”这一情境下的活动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使学生通过猜一猜、想一想、摆一摆、涂一涂、画一画这些有趣的活动感受规律,创造规律。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体验中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只有学生自己体验的,才是真实的、深刻的。
四、规则的建立
本节课设计了小组星赛,听课认真、发言积极、表达完整、表现好的同学都能为小组争得星星奖励。这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通过小奖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听了连xx老师和陈xx老师《找规律》的课,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产生的不同效果。从她们的课堂中,我们可以学到自己所没有的东西,从而产生如果我来上应该怎样上的共识。两节课上的都很成功。其共同的亮点有:
1、两节课在教学中都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两位老师都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经历找规律的整个学习过程;
3、都采用了合作学习、独立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与人合作获得更多的知识;
4、教学中都体现了教师是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观察、比较、探索、小结中获的新知。
两节课的结构大同小异,在细节上又有所不同。第一节课导入以复习一年级学过的规律和主题图导入,第二节课以四个小动物的出场顺序情景为本节的循环规律做了铺垫;找规律环节中,第一节课更重视用语言来表述规律,第二节课重点通过横看总结规律,提炼简洁语言;动手实践练习中,两节课都包含了巩固、提高、延伸的含义,特别第一节课“手帕花边的设计”,第二节课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建议:地板砖设计这一环节教材的意图应该是要体现循环规律的“循环不断、四面延伸”以及“规律美”,这两节课都没能真正体现出来。
听完这两节课,对《找规律》这一课题让我有了更深的认识!
《找规律》这节数学课,让我受到了很多启发。二年级下册教材《找规律》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其最大的变化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了一些。周老师的《找规律》,思路很清晰,整堂课对教学目标的落实非常到位,我感觉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学习。
1、注重学生学习的起点,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刚开始出示彩旗复习一年级学过的简单排列,让学生了解到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方向,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规律的无处不在,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2、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本节课中周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彩旗、密码门以及聪聪请吃水果、喝茶等情境,流露出教师在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重组教材和合适选择教学素材的意识,并能在情境中提炼出主干问题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使所创设的情境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3、创设良好的互动的交流氛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学习习惯。如在学生上来操作、表述时提问学生:你看懂了吗?你明白他说的意思了吗?学生表述,同桌互说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注重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在学习方阵排列规律时,周老师在一个学生表述规律的时候,请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过程;接着,让学生在表述规律的时候,加上自己的动作,由动作引导知识的建立;在学习线形排列规律时,周老师让学生自己利用工具摆一摆探索出规律,让学生经历规律的探究和形成过程。
5、寓教于乐,增强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数学知识。低学段儿童对枯燥无味的讲解很难理解,甚至不感兴趣,但一听到“游戏”、“活动”这类词时,马上打起精神,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在学生做动作时,他们相当活跃,马上就自己创造其他有规律的动作,并迫不及待地想上台来,让其他小朋友跟着他做。并安排活动让学生创造规律,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互相交流、沟通共同来完成规律的创造。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增强自信,开发潜能。整堂课学生学得轻松、主动。
6、关注练习设计的层次性。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从基本巩固循环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变式。
本节课,周老师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让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使全新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他给学生创设了宽松的独立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各种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一、激发兴趣,游戏导入。
在导入阶段,潘老师通过谈话,让学生猜一猜接下来会是什么颜色,十分亲切自然,使学生对新学习课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导学生逐一用自己的话表述规律,发现规律,板书: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看起来更加一目了然。学生在观察、猜测中发现规律。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二、整合教材,精心设计。
学生对规律并不陌生,教师先是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再让学生观察旗帜、彩花、灯笼是怎样摆放的。在呈现学生围成一圈的情景时,许多学生说出的是(男生到女生)的站立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这两种都是可以的,但由于是围成一圈,不便观察。课件呈现学生圈一圈的画面,将复杂的图形简单化,呈现的图形都是两个为一组的,有安排三个为一组。通过圈一圈的画面是学生更直接形象对规律知识的了解。,教师适时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猜一猜、水果这组图形后面的几个是什么,让学生探索水果排列的规律,对于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但教材中的主题图涉及的规律比较单一,如彩旗、、男女从的排列都呈现了两个为一组的颜色变化规律,这样可能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思维的多样性?练习猜一猜,后面的图形是什么?潘老师设计体现了物体形状和颜色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在探索中思考,获取新的知识,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三、练习的设计循序渐进,环环紧扣。
潘老师的练习设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认识规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到创造规律、最后在生活中找规律。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不同学生的特点,安排学生设计开放的学习活动。如在创造规律上,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形状设计出有规律的图形,在创造规律的时候,体现了创造的开放性,就是让每个学生用一两种彩色笔,自己设计有规律的图形。除了让学生用颜色来创造,还鼓励学生用声音或动作来创造规律,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后让学生创造规律,设计规律,感受规律的美,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在巩固知识的活动中一系列的数学活动选材不同,方式不同,丰富多彩。教师的精心设计使学生在每项学习活动当中人身思考,动口说,动手做,实实在在的在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
这节课值得商榷的问题是:一节课下来,学生都会找规律了。问题是:当学生找到规律后,是否要求他们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将找到的规律表示出来,又该要求学生的表述达到怎样的程度?还是只要学生感悟到规律,会摆,会画就行了?
二年级下册教材《找规律》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其最大的变化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了一些。本次同课异构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都很很清晰,整堂课对教学目标的落实非常到位,我感觉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学习。
其共同点有:
1、注重创设学生较为熟悉与喜欢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里特征。本节课中连碧琴老师创设的“聪聪与明明布置房间”的情境与陈乐清老师创设的“动物王国体操比赛”的情景。都流露出教师在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重组教材和合适选择教学素材的意识,并能在情境中提炼出主干问题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使所创设的情境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两节课的教学设计都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课堂中学生通过从不同角度的观察、发现找出了图形排列的一些规律,并能应用所雪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课堂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交流、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学会了有序观察、有序思考。进一步掌握和发现了图形的排列规律,积累了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
4、关注练习设计的层次性。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从基本巩固循环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变式。
不同之处:
1、地面砖的排列规律陈乐清老师比连碧琴老师处理得好。连老师对地面砖排列的规律只是一笔带过。而陈老师能够留给学生充足观察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其排列规律,并提出问题接着往下排该怎么排?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陈乐清老师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多样化的特点。练习的内容不只局限于课本当中的,有图形排列规律、数字排列规律、汉字排列规律等等。
3、连碧琴老师安排“创造规律”环节,能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创造自己喜欢的规律,思维更开发了,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其实作为教师我们一直都在追寻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
1、让学生汇报图形排列规律的时候是否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操作,同时让全体学生都跟着操作一次,这样印象更深刻一些。
2、课堂生成的处理。如第一节课有位学生从右往左观察了,老师别打断他,应该让他说完,说不定他的发现也有独特之处。
一、把握找规律的落脚点——找规律重在“找”
从课程标准的表述里我们能够体会到,探求活动、探求过程比探求结论更加重要。如果教学的着眼点、着重点不放在活动的过程与方法上,而过分关注结论,可能导致教学从探索发现规律变成接受记忆规律。因此,找规律教学所揭示的规律是乘法原理。但其教学不是为了形成某个数学概念或记住某种法则,而是开展数学活动,积累探索规律的体验。所以找规律的重心应该在于“找”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全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学生展开了三个层次的探究活动:首先,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操作学具,在动手的过程中,关于“有序”的思想才能逐步生成;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搭配的方案,这期间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抽象方式,表现出不同的结果,这把动态操作中的思想和逻辑用更为直观但又更为抽象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个阶段是形象的,但也已经开始孕育抽象了;最后让学生体会符号算式的内涵,这样真正上升到抽象的阶段,使学生对数学规律有了更为理性的把握。并且该课所体现的“实物操作——数形结合——归纳论证”这一探究过程也使学生体验了数学思考的一般方法。
二、把握现象内在的本质——规律的数学表达
找规律重视过程,但不等于不要结论。
找规律是认识客观现象的标志。如果正确地概括出一类现象的规律,就准确了解了这类现象的本质特点。人们探索规律(包括学生找规律活动),应该概括出规律。概括规律是发展思维的极好时机。概括规律需要对一类现象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地抽象,需要对一类现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归纳。概括规律是高强度、高效度的思维活动,是对思维的锻炼,能促进思维发展。尤其是以适当的形式表示规律,具有初步的数学建模思想,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新的课程标准反复强调一个观念: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要引导学生经历合情推理的发现阶段和演绎推理的论证阶段,这样数学教学才完整。
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放弃引导学生归纳和论证,而是通过必要的变式,让学生积累多个同类规律的案例,有了多个案例,就为不完全归纳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对这些平行资源进行抽象就会获得猜想:帽子的数量×木偶的数量=搭配方案的数量。这个结论还不是定论,只是一种可能,对这个结论还必须进行证明。小学阶段的证明不可能像中学一样严格的演绎推理,但可以通过演算(即换个数试一试),或者把算式与意义挂起钩来(这一点做得不够),即算式的本质意义是求几个几,这样学生就能在根源上想通了,结论也就获得了证明。经历了这个“归纳-论证”的过程,其实就是传递给学生数学思考方法和数学活动经验,就是教给学生今后遇到数学问题可以怎样去研究、怎样去提炼、怎样数学地表达。科学结论(包括数学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发现往往发端于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归纳、类比……也就是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然后通过演绎推理验证猜想。只有站在这样一个高度上去研究我们的教学内容、去构思教学设计,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打开一扇窗,让学生领略到数学教学以外的东西,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数学教育。
《找规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它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本节课毛老师从感知规律,认识规律,巩固规律到欣赏规律,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听了之后,我有以下几个感想:
1、毛老师非常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本节课毛老师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精心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从主题图,学生熟悉的学校举行联欢会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来解释生活的现象,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在生活中产生的美,有效地沟通了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2、毛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动手和动脑的结合。 我们知道“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孩子只有自己动手了,才会有深刻体验,对规律才会有深刻认知。本节课中,林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极力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的实践活动,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同时让学生利用材料创造规律充分体现了动手和动脑的有效结合。
3、毛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好,用游戏贯穿整节课,符合低段孩子有玩的性格特点,每个教学环节以闯关的形式出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毛老师的教学板书简单明了,还特别美观,教师的语言富有童趣。
5、毛老师通过一串有规律的数字引入,直奔主题,不拖拉,目的性强。在新授课部分节奏有些快,在如何分组以及每组重复出现的次数要多强调,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由于这里强调的比较少,以至于老师在后面提出“什么是规律”时,学生答不上来。
6、毛老师一边课件播放拍手歌,一边让学生跟着做动作,这一环节学生的兴趣特别高,但后来让学生找规律时,就会发现好多学生根本找不出来,因为动作比较多,歌曲也稍长了点,学生有点乱,其实我们可以简单地设计拍拍手游戏,这样比较容易找出规律。
7、毛老师在学生说出老师有戴眼镜的和无戴眼镜的时候,应该要及时指出错误,并强调怎么排列我们才能说这是有规律的排列。
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中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显得复杂一些。此次找图形的规律以循环排列为主。这样,学生不仅要看清形状和颜色的组合规律,还要发现图形排序上的规律,对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综合概括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要透彻理解与掌握不是易事。周老师精心设计教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
一、借助多媒体,精心准备课件。
本节课周老师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直观形象、动静结合、节省教学时间等功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对突破重、难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让学生参观绵洋洋家的客厅入手,学生在参观欣赏的同时,很自然的进入了观察、发现阶段,体现了数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既形象又具体。
三、提供充足的规律素材
周老师的这节课,循环规律的模型不仅仅停留于最基本的3行、4行图形一组,还进行了变式,由方阵式的规律每组3行、每组4行、每组5行到横式的规律。同时规律的素材有图形构成的、有数字构成的,在观察规律时还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顺时针、逆时针看,体会不同的顺序的循环规律,还延伸到找第5行、第6行……的规律,让学生头脑中表象的循环规律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建议:
1、课前导入时,游戏有点复杂,显得有点不流畅。可以把欣赏时的视频放在此环节,这个游戏放在巩固练习,这样既可以放松情绪,又可以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2、通常,数学课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欠弱,在学生表述规律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第xx个移到最xx面,其它依次向xx移xx格”这样完整的一句话。
一、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应建立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严老师重组教材把教材中的墙面、地砖改为了绿、蓝、红、黄四种颜色的正方形,画面简洁、清晰,这样有利于学生发现并表达图形中的规律。其次,严老师还把一年级的规律与二年级的规律进行对比,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有人曾说过“教育是即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活动”,这样的设计,不仅沟通了数学与学生的联系,也沟通了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
二、精心设计数学活动
在探索图形循环规律中,严老师设计了转盘从而把静态的规律动态化,再组织学生发现4行图形组成方阵中的规律,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探索其中的规律,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由此我们看到了学生多种的发现,学生在其中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交流后通过摆一摆、电脑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循环规律的表象。
三、提供充足的规律素材
严老师的这节课,循环规律的模型不仅仅停留于最基本的4行图形一组,还进行了变式,由方阵式的规律每组3行、每组4行、每组5行到横式的规律。同时规律的素材有图形构成的、有数字构成的,在观察规律时还引导学生横看、竖看、左边看、右边看、顺时针、逆时针看那题体会不同的顺序的循环规律,还延伸到找第5行、第6行……的规律,让学生头脑中表象的循环规律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整节课活动丰富,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尝试成功和欣赏数学美的机会。
在此也有几点小建议:
1、 严老师那么好听的声音,如果能加上更加丰富的评价语,那么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2、 学生在教学中已经发现规律、用规律,为何不增加让学生创造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把学到的规律素材展示出来呢?
3、 在观察每组4行图形的规律时,学生行列规律表达不清的时候,如果横看时,把方阵一行行分开;竖着看时,把方阵一列列分开,那么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规律会更加清晰。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陈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是一年级小朋友在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找出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找出下一个物体。还要通过涂、摆、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整堂课陈老师对教学目标的落实非常到位,各个教学环节紧凑,又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下面谈谈几点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以游戏情境带学生进入教学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开始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陈老师设计“找规律”这一课时,在导入部分设计游戏“猜一猜”,让学生看着屏幕画面猜下面出现的是什么水果,有意识地按规律呈现。老师的问题“你是怎样知道的?”,让学生在猜测中意会,学生也马上会用流利的准确的语言回答“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学生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这一环节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同时人人能够参与,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到规律的存在,帮助理解知识。
二、以活泼语言形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陈老师能关注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整节课组织教学中,充分展现个人教学魅力,教态自然,语言亲切动听,例如陈教师根据插图内容提问:如“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真棒!”“你很聪明”等等,老师因此因势利导,用概括的语言加以总结,教师恰当运用引导性的语言,通过学生亲身的感受,较好较快地接受了新的知识,学习印象也特别深刻与自己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这样的语言既开启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从中发现或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而另一面也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和交流,更重要是有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热情。
三、把握好教学时机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动手操作
皮亚杰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陈老师能很好设计教学环节,把握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最佳时机。一年级学生课堂集中注意力有限,对知识的认知发展过程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陈老师巧妙设计动手环节,让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基础上动手操作,通过摆图形、设计手链等环节,投其所好,抓住童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参与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感知物体排列的规律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整节课教学节奏紧凑,设计合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具有低年级教学特色,不失为一节好课。
今天下午参加了翁洋二小的小班化教学研讨会,可惜只有一节王旭晓老师执教的数学课《找规律》,感觉少一些。
先说说本课中个人感觉的几点亮点:
(1)注重学生学习的起点,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其中复习铺垫环节复习了一年级学过的简单排行规律。分别以文字、图片、数学三种形式呈现,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渗透规律的无处不在,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此环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题来完成,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在下面的新课展开学习中,让学生分别选择二个字母,三个字母,或者五个数学来创造规律中,教者也比较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
(2)创设良好的互动的交流氛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学习习惯。如在学生上来操作时提问学生你看懂了吗?你明白他说的意思了吗?独立思考,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如在比一比动物排队与图形排行的有什么相同吗?在学习总结环节中让学生比较新旧与旧知的联系。对学生主动建构新知应该是有帮助的。
(4)教学设计合理,看得起来比较花心思,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分层目标要求明确。同时,力求体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教学意图。
其实作为一线教师一直在追求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了以下的几个问题:
(1)复习铺垫这一环节在本课时的教学有没有必要?个人感觉必要性不强的情况下,因为这一课时的找规律与一年级的规律没有学生最近学习发展区的关联,关系不大,属于规律两种的不同类型,一种是简单排列,一种是循环排列规律。所以是不是可以直接导入新课,必竟低段的学生注意力在课时的前十五分钟的黄金时间。
(2)规律个人认为是指重复出现至少三次或以上的一个整体,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让学生脱离整体来表述,如第一列与第二列的关系,可以四列一起来看,从上往下的规律,或者是从下往上的,往左往右的规律。再譬如新课环节中○△□☆、△□☆○请学生画下去,这个规律应该说是不完整的,学生如果没有上面动物排列的暗示,可以理解就是这二列循环,不一定是要四列循环。○△□☆、△□☆○、○△□☆、△□☆○……我可以以二列为一单元循环排行,所以笔者认为至少要出现三列才算科学。
(3)找规律一课的重点当然也是难点,让学生能找出其中的规律,找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手段,教者没有提供学生学具进行操作,只有个别学生上来板演,感觉学生对于循环排行规律的认识可能还是单薄一些,我们不能因为操作可能产生对课产生的负面影响还不让学生亲力实践一下。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数学广角的内容比较开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也比较密切,同样也适合低段学生的心理认识特点,所以应多挖一下这方面的教学素材。往往可能事半功倍。笔者就认为教材上的例题生活情景就可以直接拿来用。
一、以“猜一猜”情境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开始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张老师在导入部分设计游戏“猜一猜”,让学生先猜一猜第一组有规律的圆形下一个是什么颜色,再让学生先猜一猜第二组没有规律的圆形下一个是什么颜色,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第一组都能猜对而第二组都猜错了?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第一组是有顺序、有规律的。这一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到规律的存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知识。
二、张老师精心设计练习,使数学知识与语文词语教学相结合。在练习中设计了有规律的词语,如春夏秋冬春夏秋冬,让学生接着说下一个词语是什么。
三、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教态自然,教学思路清晰、条理清楚。
如在新授环节先学习两个为一组的简单排列,再学习三个为一组四个为一组的排列规律。由易到难、思路清晰、条理清楚,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四、注重学生语言完整性的培养。
对一年级学生而言,用语言简洁而准确地表述找到的规律有一定的难度。张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引导、鼓励等方法让学生用语言把规律说完整。如在巩固练习环节中的第二个练习中一个学生用了因为所以回答问题问题,张老师鼓励他说“你特别会回答问题,他会说因为什么所以怎么样”。第三个练习题白天黑夜白天黑夜,学生说出了白天黑夜为一组后,张老师让他继续说,学生想了一下接着说出了重复出现,这样孩子就把这一组的规律说完整了。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张老师这节课尽管呈现了很多亮点,但是我认为还有很多的不足:
1、新授过程缺乏趣味性。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设计贴近生活且富有趣味性的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张老师的这节课把教材中节日里用彩灯、彩旗等装饰教室这一情境完全抛开了,设计了狮子大象、蛋糕汉堡冰激凌和一些不同颜色的图形的有规律的排律。虽然学生掌握了规律的含义、学会了找规律,但是整个教学过程缺乏了趣味,教学方法显得过于单一。
2、练习的设计过难。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在新授环节我们学习了两个为一组、三个为一组和四个为一组的事物的排列。在练习中也应以两个为一组、三个为一组和四个为一组的事物的排列为主。而张老师的练习中第一个就是以5个为一组的图形的排列,第2个练习让学生猜一猜如果接着摆下去第6个是红色吗?中的第三个小题是四个为一组让学生猜,这两个练习都有点太难了。
3、除了颜色、图形、位置有规律外,是否应进行拓展,如声音的规律、动作、大小的规律等,让学生在丰富的材料中,充分体验规律的意义和美。
4、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用语言表述规律的能力还是有所不足,并且学生始终没有动手去做一做。
以上是我一些粗浅的看法,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批评指正。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是在一年级所学的找简单规律的基础上的一种提升。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能知道稍复杂的循环排列规律,感知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是隐含着数学知识的,初步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欣赏规律美的意识。
公老师紧抓教学目标设计、编排教材,从生活实际入手,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循环排列的数学知识。听了公老师的课,感觉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学习。
一、课前准备充分。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老师做了非常精美实用的课件,直观的向学生呈现出循环排列的变化。各种教具、学具,让学生不仅可以看,可以说,还可以自己动手做一做,通过实践加深孩子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以及理解。
二、课堂角色定位比较恰当。
从新授到练习再到活动,刘老师的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主题,从“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到“你能动手设计出漂亮的图案吗?”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验证等学习过程。整节课公老师有意识的放手让学生去说,让学生去做,老师则是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孩子进行归纳总结,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老师的作用是恰到好处。
三、课堂学习方式多样化。
新课标提出,除了讲授之外,学生主动探究、活动实践和合作交流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上,公老师通过让孩子观察、探究、独立思考找出图案中四种图形是通过循环排列的规律排列的。后面的练习环节,则是孩子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检验并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
几点建议:
一、教学活动中要适当的留白,耐心的等一等,给孩子充足的思考时间。
二、对于这种抽象的规律能不能赋予其生活意义帮助学生联系生活,从生活中找一找这种规律的应用,比如跳长绳、循环换座位等,从具体事物的角度来理解抽象数学问题。
一、情境中发现规律
1、创设情境:
再过两个月,就是同学们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了,你们想不想在那一天,把自己的教室布置得漂亮些呢?好,老师现在就带领大家去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样布置他们的教室的。
2、观察提问:
(播放动画)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3、发现规律: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按一定的顺序一直排下去,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排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画面,看看哪些事物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
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东西都是有规律排列的。
4、应用规律:
(出示课件)根据规律填空。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把没有完成的完成。
二、操作中深化规律
1、自己动手涂一涂。
2、贴一贴,展示作品。
三、欣赏、发现生活中规律
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呀,有规律的事物会给人一种
欣赏了规律的美,你能发现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规律,老师希望大家课后仔细地去找一找,把找到的结果和感受告诉老师和同学,好吗?
优点:
1、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2、本节课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3、精心设计数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建议:
学生的感悟、运用非常到位了,如果老师能让学生多说一点就好了。
本学期听了胡老师的找规律这一节课,现在说说我的感受。两节课两位老师都合理运用了课件,把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收放自如,以生为本,课堂互动良好。在最后的练习方面,练习内容还要甄选一下。找规律的过程要深入到数学的本质。对于一一间隔的排列规律,学生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是很容易找到的。教学走到这一步还是浅层次的,是远远不够的,要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规律?要引领学生走到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层面:一一对应,让学生借助这个工具,达到对规律的本质认识。
规律的描述不应强求统一,而应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习惯。不少教师教学时,先借助主题图教学“两端的物体”“中间的物体”,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其实教材没有给出标准的叙述。我想教材的意图还是让学生自由表达,只要准确就可以了,不要给学生太多的限制。
要通过变式去理解规律,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一一间隔的排列形式,除了例题中的两端相同的情况,还有两端不同,排成圆形的情况。通过画图、实物展示、动画演示使学生认识到:如果两种物体一一对应,有剩余,排在外面的多;如果没有剩余,就同样多。通过变换的形式去认识不变的本质。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校园艺术节领导的讲话稿范文(精选7篇)
新学期开学国旗下优秀讲话稿(通用10篇)
婚礼讲话稿集锦十五篇)
幼儿园国庆节国旗下讲话稿(精选三篇)
校园艺术节领导的讲话稿范文(精选7篇)
新学期开学国旗下优秀讲话稿(通用10篇)
婚礼讲话稿集锦十五篇)
小学生春季开学安全教育讲话稿(精选五篇)
校园文化艺术节讲话稿范文(精选五篇)
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数学老师讲话稿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小学生毕业励志讲话稿范文
小学清明节扫墓讲话稿范文(通用六篇)
区委书记在创卫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稿
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评课稿
高三毕业典礼教师讲话稿
幼儿园国庆节国旗下讲话稿(精选三篇)
婚礼讲话稿集合十五篇)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优秀讲话稿(精选五篇)
升学宴学生讲话稿(合集十五篇)
运动会宣传稿件推荐
小学语文自己去吧评课稿
六年级毕业校长讲话稿范文(通用五篇)
自律国旗下讲话稿(精选六篇)
垂直与平行评课稿精选五篇
雨点儿语文评课稿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