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5篇
《测量力的大小》是小学科学五年级的内容,李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科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本节课围绕着认识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设计了“观察弹簧秤”、“测量几种物品的重力”两个
学生活动,让学生在称量练习中明确正确的实验操作。
总体上,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衔接紧密,学生活动设置恰当。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 创设情境有新意
力学部分的教学离不开牛顿。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充分利用了苹果,既渗透了科学史部分的教学,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增加了时代的意义(乔布斯与苹果)。
2. 课堂教学注重与原有知识的连接
以尺子、量筒等学科测量工具来引出弹簧秤,这样做既不突兀,又回顾了已有的知识。在讲解弹簧秤的读数时,类比温度计,不仅能够让学生较快明白正确的操作,又一次明确温度计的读数。
3. 实验用品选取恰当,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测量几种物品的重力”活动中,测量的对象为学生的一些学习用品。这些物品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取材方便,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起力的单位概念。
学生实验用具弹簧秤与教师演示用弹簧秤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不同,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弹簧秤量程和最小刻度不同,使用时应当注意观察。
估计被测物重力是难点,教师选择用钩码来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得出利用钩码来估计被测物的重力大小。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工具来科学测量。
4. 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整个教学设计从观察到实验操作的教学都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教师在过程中仅充当一个引导者。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中去充分动手、思考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但是应当注意避免以偏概全,让理念流于形式,降低教学效率。本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欠妥:
1.课堂时间分配不当
教师设计的两个学生活动,本意是让学生自主探究,但是一个课时很难完成。勉强进行导致了课堂教学不完整,而进行的活动因为时间不充分,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个人认为本堂课可以换个处理方法:或者分成两个课时,或者简化“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教学。
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的有效性较低
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很考验学生的观察、讨论以及汇报的有效性。在观察、讨论活动时,学生的配合度较高,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中很快得出预期的答案。但是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太高,过于想分享自己的想法,没有注意倾听别人的答案,出现较多相同答案。
3.讲解正确使用弹簧秤的操作不够细致
正确使用弹簧秤的操作除了教材上的三点,还有“测量重物时,测力计应当保持竖直”,同时应当渗透重力方向的教学。不超出量程的操作,除了估计之外,还要慢慢提起。补充这两点,还要进行教师示范。
4.“1牛顿(N)=100克力(gf)”的含义
学生从书上获得“1牛顿(N)=100克力(gf)”这个公式并没有实际概念,在进行讲解时应当明确说明1牛的力相当于重100克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说明之后还应当让学生获得一个实际的感受,再明白文字的意义后,形成一个比较形象的单位概念。
本人经验尚浅,若有不当,敬请见谅。
一、教材分析:
《测量力的大小》一课是《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处于本单元的中间。本单元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认识感受几种常见在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后深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而本课是让学生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既是对力的概念更深入了解,同时也是为深入研究力做准备,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来解决接下来要碰到的问题。认识和使用一种工具来解决问题,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经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也是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因此,这节课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并且在这个能力培养在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很多未知的事情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去解决,这也是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这一课分成了三个部分,首先是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先决条件。教材上提供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图片,以及关于力的单位的文字介绍,那么这就是一份很好的“说明书”,我们需要做的就要让学生去阅读这份“说明书”,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测力计的原理。而第二部分是使用测力计来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同时也用文字提示了学生使用注意事项,学生需要在文字提示的指导下来实践测量方法,同时进一步感知力的单位概念。第三部分是让学生做橡筋测力计,这个是对测力计种类的一种拓展,学
生可以通过这个制作知道不同的测力计可以测量过轻或者过重的物体,但是这不是对力的深入学习理解,与这个单元的主题设计联系不紧密,因此,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研究。
教材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对于一种未知的工具,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说明资料、动手实践等方法去学习掌握。但是对于学习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进行检验。而人们检验认知的办法往往是通过继续实践,但是在继续实践之前,我们需要对我们已经认识的东西进行反思和发现问题。因此,我们为学生搭建一个汇报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反思自己的认识,让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思考问题。
二、学情分析:
因为本课是学生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而弹簧测力计的核心部分是弹簧,学生在生活中和前几课的学习对弹簧是有定的感知和了解的,而这节课是要求学生知道力量大小对弹簧长短的影响效果,以及利用这个效果来准确表示力的大小,因此通过让学生观察和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这个知识点。而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对物体结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这些能力可以保证学生自主完成对弹簧测力计结构及工作原理的认识。
而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由于学生具备的阅读图片和文字的能力,可以按照文字图片的示意以及实验记录表格的提示进行实验,但是对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需要学生去理解,因此,这里需要学生在动手实验后,通过汇报和交流来反思这些操作方法的原因,因此我
们需要在实验后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来反思和提醒自己对使用方法的理解。
当然,学生的交流能力是有限的,容易出现交流无序或者不能主题鲜明的进行交流,那么我们在交流前可以为学生设计好交流要点,让学生的交流围绕要点开展。这样不仅让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问题,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学会了民主、尊重。
学生对于一种新工具的学习常常还是期望老师的讲解和指导,而没有学会自己去研究,长久造成学生学习的不自信与探究的不勇敢。而我们利用任务驱动,用“合同”作为学习的参考资料,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学会知识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心,促进了学生优秀人格的形成。
三、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观察阅读的过程中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受力大、伸长长”;
2. 学生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知晓弹簧测力计的单位和使用注意事项;
3. 学生在测量物体重力大小过程中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4. 学生在预测与实际检测物体重力过程中建立“牛”大小的实际概念;
5.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认识使用陌生工具的方法和信心。
一、教材分析
《测量力的大小》是小学科学五年级第四单元《运动和力》中
第四课的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教材安排了三个小节的内容,分别是:我们的小缆车、用橡皮筋作动力、像火箭那样驱动的小车。学生已经知道不同的力都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在此基础上来研究测量力的大小。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2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了解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并能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引导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明白了力的单位是怎么回事,探究弹簧“受力大,拉伸长”的这个特性,知道它的工作原理。
分组实验法:分组实验法是科学课常用的一种方法,这样就保证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来,都 得到了动手动脑的机会,同时又培养了他们在小组中的合作意识。
三、说说课堂教学结构:
本课采用了:情景引入――组织讨论――分组测量――汇报交流――课堂拓展的教学结构。
1、情景引入,引人入胜。用科学家牛顿的图片引出任何物体在受到地球的吸引后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在科学上我们把它叫做重力。那么这样来测量力得大小引出了今天所学的内容--------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组织讨论:认识弹簧测力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所以老师用了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各部分的作用;明白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知道力的单位的由来,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值和调零。用钩码的力感受0.5N、1N的大小。组织学生进行读数的练习。
3、分组测量,人人参与:让学生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测量之前,让学生明白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给学生“温馨提示”让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尽量做到规范,客观,同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手来。在
学生实际的测量之前先引导进行估计物品重力大小的估计。
4、汇报交流:让学生汇报每一样物品重力的估计值、测量值及相差值,比一比谁的眼力最好,差距是最小的。让学生感受到测量成功和喜悦,让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小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5、课堂拓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制作简易的弹簧测力计,课堂完成在时间和其他方面都有一定难度,按教学参考的要求,。在课堂中的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一、说教材
《测量力的大小》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四课。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学生初次学习,但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教材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本课的知识是学习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的基础。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初中的力学单元联系紧密,为初中学生学习力学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三维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对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2、能力目标: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3、情感目标: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拟定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说学情
因为本课是学生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而弹簧测力计的核心部分是弹簧,学生在生活中和前几课的学习对弹簧是有定的感知和了解的,而这节课是要求学生知道力量大小对弹簧长短的影响效果,以及利用这个效果来准确表示力的大小,因此通过让学生观察和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这个知识点。而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对物体结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这些能力可以保证学生自主完成对弹簧测力计结构及工作原理的认识。
而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由于学生具备的阅读图片和文字的能力,可
以按照文字图片的示意以及实验记录表格的提示进行实验,但是对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需要学生去理解,因此,这里需要学生在动手实验后,通过汇报和交流来反思这些操作方法的`原因,因此我们需要在实验后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来反思和提醒自己对使用方法的理解。
当然,学生的交流能力是有限的,容易出现交流无序或者不能主题鲜明的进行交流,那么我们在交流前可以为学生设计好交流要点,让学生的交流围绕要点开展。这样不仅让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问题,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学会了民主、尊重。
学生对于一种新工具的学习常常还是期望老师的讲解和指导,而没有学会自己去研究,长久造成学生学习的不自信与探究的不勇敢。而我们利用任务驱动,用“合同”作为学习的参考资料,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学会知识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心,促进了学生优秀人格的形成。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猜想、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同时充分利用各小组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好交流,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重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学法: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相互合作,把大部分时间给学生实验,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教师只作适当点拨,真正做到“以探究,以学生为主体”。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本课分为五个环节来设计教学:
一、游戏引入,引出课题
1、掰手腕游戏 老师请二位同学上来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2、拉拉力器 让两个学生上去拉,引起学生思考:谁的气力大一些,究竟大多少呢?有什么办法测量出来呢?
3、板书课题 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1、学生分组观察弹簧测力计,讨论它的构造
2、汇报交流,介绍各部分的作用特征。
提环:手提的位置
指针:在“0”刻度左右
挂钩:挂物体
刻度板:
(1)、左右对应的数值不一样(师:两边的数字有什么对应关系?)
(2)、介绍力的单位:牛顿,1牛≈100克力,(从刻度板上的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3)、生介绍一大格、一小格分别是几牛
(4)、分别感受1牛、3牛、5牛的拉力,观察弹簧有什么变化。
3、认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板,认识刻度板上一大格是多大力,一小格是多大力,刻度板上最多能测多大的力。
用手拉挂钩,体会一牛顿力有多大。
4、学生分组玩弹簧测力计。
慢慢地用力拉弹簧,改变用力大小,看弹簧的长度有什么变化。
学生汇报:用力大小与弹簧长度的联系,认识到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性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师:同学们玩一玩这个弹簧测力计,测一测一个钩码的重力是多少?
2、学生活动。(5N)
3、汇报测量数据,师:各小组测出来的数据怎么会不一样呢?请三组同学上来演示:先观察测力计,发现指针没有对零,学生操作读数,发现问题。
出示: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4、估计并使用弹簧测力计。
要求:
(1)、测量时,各小组分工要明确(一生估数,一生测量,一生读数,一生记录,完成表格。)
(2)先估计,再实测;在记录表中算出估计值和实测数两者相差多少,看哪组估计值和实测数相差最少。
(3)小组测量并做好记录。
(4)学生交流汇报。
四、总结全课,畅谈收获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小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你们表现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五、 布置作业
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教学反思:
《测量力的大小》这一课是在学生经历了重力、弹力、反冲力等多种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活动中,逐步建立了力与运动的关系,认识到了有了力物体才能运动起来,体会到了力是有大有小的,然后引出力是可以测量的,让学生知道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测力计。学习本课也是为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打下基础。本课需要建构两个概念,一是力是可测的,二是探究测量力的
《测量力的大小》是小学科学五年级的内容,李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科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本节课围绕着认识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设计了“观察弹簧秤”、“测量几种物品的重力”两个学生活动,让学生在称量
练习中明确正确的实验操作。
总体上,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衔接紧密,学生活动设置恰当。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 创设情境有新意
力学部分的教学离不开牛顿。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充分利用了苹果,既渗透了科学史部分的教学,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增加了时代的意义(乔布斯与苹果)。
2. 课堂教学注重与原有知识的连接
以尺子、量筒等学科测量工具来引出弹簧秤,这样做既不突兀,又回顾了已有的知识。在讲解弹簧秤的读数时,类比温度计,不仅能够让学生较快明白正确的操作,又一次明确温度计的读数。
3. 实验用品选取恰当,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测量几种物品的重力”活动中,测量的对象为学生的一些学习用品。这些物品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取材方便,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起力的单位概念。
学生实验用具弹簧秤与教师演示用弹簧秤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不同,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弹簧秤量程和最小刻度不同,使用时应当注意观察。
估计被测物重力是难点,教师选择用钩码来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得出利用钩码来估计被测物的重力大小。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工具来科学测量。
4. 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整个教学设计从观察到实验操作的教学都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教师在过程中仅充当一个引导者。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中去充分动手、思考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但是应当注意避免以偏概全,让理念流于形式,降低教学效率。本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欠妥:
1. 课堂时间分配不当
教师设计的两个学生活动,本意是让学生自主探究,但是一个课时很难完成。勉强进行导致了课堂教学不完整,而进行的活动因为时间不充分,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个人认为本堂课可以换个处理方法:或者分成两个课时,或者简化“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教学。
2.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的有效性较低
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很考验学生的观察、讨论以及汇报的有效性。在观察、讨论活动时,学生的配合度较高,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中很快得出预期的答案。但是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太高,过于想分享自己的想法,没有注意倾听别人的答案,出现较多相同答案。
3. 讲解正确使用弹簧秤的操作不够细致
正确使用弹簧秤的操作除了教材上的三点,还有“测量重物时,测力计应当保持竖直”,同时应当渗透重力方向的教学。不超出量程的操作,除了估计之外,还要慢慢提起。补充这两点,还要进行教师示范。
4. “1牛顿(N)=100克力(gf)”的含义
学生从书上获得“1牛顿(N)=100克力(gf)”这个公式并没有实际概念,在进行讲解时应当明确说明1牛的力相当于重100克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说明之后还应当让学生获得一个实际的感受,再明白文字的意义后,形成一个比较形象的单位概念。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防拐骗国旗下讲话稿
初三开学典礼讲话稿三篇
六一儿童节校长的讲话稿范文(通用7篇)
师德师风诗歌朗诵稿
防拐骗国旗下讲话稿
初三开学典礼讲话稿三篇
六一儿童节校长的讲话稿范文(通用7篇)
小学生春季开学安全教育讲话稿(精选五篇)
校园文化艺术节讲话稿范文(精选五篇)
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数学老师讲话稿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小学生毕业励志讲话稿范文
小学清明节扫墓讲话稿范文(通用六篇)
区委书记在创卫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稿
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评课稿
高三毕业典礼教师讲话稿
师德师风诗歌朗诵稿
春季开学典礼讲话稿(十五篇)
小学防震疏散演练的通讯稿
新生入学讲话稿范文
校长动员会上的讲话稿范文
社区年终表彰大会优秀讲话稿
德育副校长开学讲话稿(汇编10篇)
中秋节国旗下讲话稿(精选8篇)
年段长讲话稿
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招新新闻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