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两数相差的实际问题评课稿

张东东老师

求两数相差的实际问题评课稿

求两数相差的实际问题评课稿1

  分析一年级(下册)教材和学生学习基础可知:学生学习这一内容已有的知识基础是一年级(上册)学习的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减法的含义。经验基础是生活中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或少几个。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和算法。朱老师提醒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的要点是:通过直观操作,明示数量关系,紧扣减法含义,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要让一年级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和算法,直观操作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教师在讲例题时采用媒体创设直观操作的情境,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让学生排一排红花片和蓝花片,直观地比一比谁多、谁少,让他们凭经验基础先“看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接着,教师明示并引导学生理解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实际上就是求13个比8个多多少。在通过直观操作,明示数量关系后,紧扣减法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求13个比8个多多少,只要从13个里去掉8个,用减法计算,列式为13 — 8 = 5。这样,引导学生完成从“看出”到“算出”的进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把握了这些要点,就基本上把握了这节课的关键所在。朱老师的教学设计还有几点值得大家参考、借鉴。

  第一,让学生从几个实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材受篇幅限制,只用一个例子就要求学生概括出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算法。教师在设计中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实际的需要,通过复习题、例题、练习题,逐步引导学生边思考边归纳,从而真正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这样做,显然符合编者意图和学生的实际。

  第二,让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教学某个知识,如果先让学生产生内在的需要,显然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朱老师在设计中注意这样做。例如,怎样才能一眼看出哪种花片抓得多?多多少个?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把两种花片一一对应排一排,让学生感到“一一对应排一排”这个方法是“一眼看出”的需要。又如,引导学生从一一对应排一排的方法看出两数相差多少,过渡到利用计算的方法算出两数相差多少,教师提出问题:当红花片、蓝花片很多时,用排一排、比一比的方法方便吗?为什么?怎么办?这样设计,显然也是让学生产生学习用计算方法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需要。

  第三,详略得当,重点探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的实际问题,同前者方法一样,仅是回答不同而已。所以朱教师采用让学生从实例中领悟甲比乙多几,就是乙比甲少几的思路,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这样处理,显然是合适的。

求两数相差的实际问题评课稿2

  我听了四节一年级的《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一课。

  虽然四位教师在对于此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的理解和把握上各有各的特点,但纵观四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具有以下特点:

  教师们都认为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学生就初步学习比一比,学生对比较两个数量的多与少有着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并形成了灵活多样的比较策略,所以在新课的导入时都创设了“摆花片”的情境,或采用书上的例图,或师生共同抓花片摆一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计算方法。

  在整个新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亲历“操作——思考——交流——概括”的过程中,领悟了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结构,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理解了用减法解决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之后,教师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较好的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