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招领》的评课稿

阿林老师

《失物招领》的评课稿

  说实话,听周老师的这节课,我认为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深刻的启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就课堂和设计两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周老师的课堂严谨、活泼、极富逻辑性。孩子们的朗读声音响亮,回答问题显而易见是经过相当专业的训练的,条理清楚,跟老师配合默契,而课堂中充满了老师的启发和孩子们从未知到已知的思考、领悟。这种课堂和表现,一直以来都是我喜爱和欣赏的,它总能让我看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成过程,这样的课堂就像一场知识的春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这样的课堂中,孩子们总像萌动的春芽,窸窸窣窣地让人听到成长的声音。虽然周老师的教学还不够那么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但这种严谨不也是一种风格吗?

  在课堂中,周老师不放过每一个对学生进行词语训练的机会。“四十二双眼睛睁得大大的”、“四十二双小手举得高高的”、“唐老师表情严肃地说”……这些词语训练点周老师都踏踏实实地落实到读正确——想意思——悟感情——想象拓展——再读内化这样的语言训练程序中。孩子们在课堂中读词读得开心,读得明白,知道为什么读,读有收获。我想,这样的朗读是非常高效的,因为它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留下了烙印,当他们写作中需要用到这些表达方式时,这些烙印便会不自主地冒出来,他们就会这样去模仿,继而去创造。而这种“润物无声”的烙印,可不正是课堂的艺术,教学的快乐吗?

  其次,我想说说周老师的教学设计。一堂成功的有效的课,当然离不开老师精心的设计,绝没有草率的设计却效果惊人,这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吧。我想,周老师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一定是颇费心思的.。前面提到的那些重点词,需要老师对文本的深入研读才能准确地抓住,而对这些重点词的教学,怎样设计才能让学生的领悟水到渠成?这就是教学设计的艺术了。周老师所用的方法恰恰是最适合二年级学生学习心理的。她先让学生读词卡,这样加深学生对词的印象;再让学生模仿动作,表演词卡上的词、学老师的表情……这些设计无疑会极大增加学生的兴趣——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有了这样的适合学生心性的设计,还怕学生会不听讲开小差?换了我是学生,也会开心地跟着老师一起玩,一起演呢!这样“好玩”的设计,引领了学生的感知,启发了学生的思悟,毫不夸张地说,这就是艺术!

  更为精妙的是周老师对文章难点突破的设计。这篇课文可不简单只是几个词而已,文本还承载了环保意识的渗透。怎样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周老师设计了一个类似小品的环节:拿出一个垃圾袋,里面都是学生的“失物”,让学生们自己上台来领回它们,再送到它们应该去的地方。没有做作,没有说教,孩子们若有所思地上台来,领出那些随手丢掉的垃圾,然后想了想,轻轻放进了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垃圾篓里。这个设计简直让我为之惊艳!没有多余的言语,没有枯燥的说教,孩子们的领悟就这么展现在我们眼前,我想,这个场景将会伴他们一生,这份领悟将会影响他们今后的行为,而周老师的这种对学习难点“四两拔千斤”的设计,不是艺术又是什么?

  这节课给我的启发还有很多,总而言之,周老师设计的艺术感,课堂掌控的艺术感,让我心醉不已地沉浸,陶醉,久久不能忘怀。感谢周老师的睿智让我如此快乐地分享,感谢学校的创意,让我能有这个平台去欣赏,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