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员青年座谈会发言稿范文

阿林老师

  团员青年座谈会发言稿范文(一)

  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在这里代表年轻干部发言。对于部里召开这次会议,我表示由衷的高兴和感谢。我想,这次会议首先传递出的信息,就是领导对于我们组织部这支青年团队的一种重视和一种关爱。

  近年来,组织部来了一批年轻人,恰同志少年,风华正茂。我们这帮年轻人,给部机关增添了激情与活力,部领导对我们给予了厚望。人生的路很长,我想,我将和在座很多同志一样,把人生最美丽的青春留给组织部,若干年后,能一起回忆这段难忘的时光。年轻人的成长,是需要坐标和方向的。

  庆幸的是,王部长对于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五零”的目标,结合“五零”的目标,进而提出了“五勤”的要求,即讲要求,又交方法,谆谆教导,用心良苦,循循善诱,宛若尊长。既然领导已经提了要求,交了方法,关键就靠我们大家去落实了,靠什么落实?我想结合自身的体会,谈“五心”。

  感恩心

  “唯贤者,能为报恩”。感恩不仅仅是一种情感,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境界。我们从小到大,有太多人需要我们去感谢;我们一路的成长,有太多人值得我们去感激。我感谢领导、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亲人、感谢朋友、感谢同事,感谢一切给予我帮助的人。

  我们常说,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但我认为,如果你是一个有准备的人,你更应该感谢给你机遇的人。目前,组织部有一半以上的干部在30岁以下。作为市委的重要工作部门,敢于启用这么多年轻干部,是需要气魄和眼界的。前不久,我和几位同志参加了部里一场精心策划的“秀”,将中层正职拿出来给几个年轻干部公开竞争,这种开先河之举,是需要胆识和胸襟的。对于我们这群年轻人,组织部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好的机遇。

  这让我想到这样一则故事:佛陀与众弟子来到大江之滨,江水滔滔,汹涌澎湃。佛陀先将一块小石头掷于水中,马上就沉没了。他问弟子们:有一块三尺见方的石头,臵于江面之上,不但没有沉没,反而过江而去,这是怎么回事?弟子们冥思苦想,不得其解。佛陀说,这很简单,因为这块大石头有善缘。什么是它的善缘呢?就是船。大石头臵放在船里渡江,自然不会沉没。我想,或许人生也是如此,只有遇上善缘,才能更好地实现理想和抱负。今天,我们这群年轻人有幸在组织部这个集体里,拥有这么好的成长环境,是我们人生中最大的“善缘”。组织部这艘船,承载着我们的希望,定会带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想想组织在自己成长进步过程中寄予的厚望、给予的帮助,我们只有化知恩之情为报恩之行,以一颗感恩的心,成就自己的事业,不负组织的培养和重托。

  进取心

  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适合于生物,也适合于社会,正是社会的优胜劣汰,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前进。年轻人要是没有一颗进取心,不多

  一份主动、多一份努力,只能被组织所淘汰、被社会所淘汰、被时代所淘汰。

  人和竹子一样,往往也是一节一节地成长,每过一道坎时,都充满紧张。李大钊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我想,大家只要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就能不断攀上新的台阶。就算是在遇到挫折,遭到失败,也不可怕,因为我们还可以说,年轻没有失败!我们需要的是跌倒了爬起来,百折不饶,愈挫愈勇,勇往直前,不抛弃,不放弃的进取精神。

  我想借用俞敏洪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但是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奔向大海。我们的生命,有的时候会是泥沙,你可能慢慢地就会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了。一旦你沉淀下去了,也许你不用再为了前进而努力了,但是你却永远见不到阳光了。所以我建议大家,不管你现在的是生命怎么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样不断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的冲破障碍,当你发现时机不到的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够奔腾入海。

  平常心

  生活就像一首流畅的轻音乐,从起调到结束,都是那样的自然流畅。但享受这种生活需要平常心,否则会磕磕绊绊,变得极不平常。“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只有保持一颗正确看待生活与工作中各种变化的平常心,才能享受工作和生活为我们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团员青年座谈会发言稿范文(二)

  我很赞成开这个座谈会。对如何做青年工作,对年轻人的'特点和想法,乃坤和程-凯同志比我要了解。今后我们会有更好的条件,中国残联新一届团委换届以及成立青联,相信会把青年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刚才26位团员青年的发言,对我们是激励和教育,让我深深感到青年同志们的进步。青年强则中国强,青年有希望,中国就有希望。

  就要到“五四”青年节了,我想以青年朋友的身份说说自己的感受。同志们,再过9年,我们就要迎来“五四”运动100周年,11年后,又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发生在20世纪的“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立这两件事,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对近代人类历史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想当年,就在我们中国残联北池子大街办公楼的北面,是北大红楼,“五四”运动从那里走过,我党创始人李大钊曾在那里宣传革命主张;在南面东华门箭杆胡同里,有当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编辑部所在地。我们的地方正好在“南陈北李”之间。北有李大钊,南有陈独秀,在上世纪20年代末,两位革命前辈,一个扮成伙夫,一个扮成账房先生,秘密相约建立中国共产党。我常告诫自己:没有前辈的流血牺牲、前赴后继,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条件,没有今天的生活。

  这么近的距离来感受中国革命先辈的脚步路径,这种传统、这种精神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当时《新青年》是同人刊物,不接受外面的稿件,全部是由编辑部的几个人撰写,那时候他们非常年轻。当时,陈独秀作为主编最赞赏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胡适,一个是鲁迅,认为他们的文章最体现青年的锐气和新思想。

  看我们中国残联的历史,开创时期工作的同志当时也都很年轻。比如朴方同志,1984年初创建基金会时不到40岁。再如海迪同志,1983年被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时28岁。我们残联许多老同志来残联工作时也是年轻人啊,正因为他们的努力,经过这20年、30年,我们的事业才有了今天的局面。我想起的一件事,基层一位老理事长退休后,他把残联成立以来当地有关残疾人事业的剪报全部整理出来,并根据自己的经历编了一本书。他把书稿寄给我,希望能写个序。我于是请了老理事长郭建模同志帮忙。后来建模同志写了一段,没等写完,在当年5月2日因病突然去世了。宝贵的草稿上留了三行字,大概内容是:这位同志是残疾人事业的有心人,他的心是百分之百用在了残疾人事业上。

  半年后,书的作者又反复做我工作:新宪同志,这个事由你开始帮,可惜没能完成,请你帮助把这个序接下去。我感到实在不可推辞,于是续写了后面这一段话:“是非经过不知难。多少同志为理想追求过、奋斗过,他们都是新中国的建设者,残疾人事业的开拓者,人道主义的忠实践行者,他们与事业一同走来,事业因他们有今天。这些老同志虽离工作岗位多年,仍义无反顾,无怨无悔,继续关注着事业的发展,冀望残疾兄弟姐妹能早日进入小康大同。这难以释怀的情愫,是留给青年残疾人工作者的宝贵财富。”朴方同志多次不同场合动情地说,以后这个事业就由你们扛下去,这句话就是对大家说的。

  我想,在座的包括整个残联系统的年轻同志,你们不一定“从一而终”,将来还可能到新的岗位、新的领域,人才是流动的,但有一条,中国残联确实是锻炼成长可遇不可求的地方。我们团委的工作是做得很好的,能团结大家,有号召力,有创新精神。我们的直属单位45岁以下年轻人有1300多人,占系统总人数的 55%,其中共青团员近600人。这支队伍朝气蓬勃,奋发有为,是我们残疾人事业未来的希望所在。

  新的时代就会有新的召唤。我想,对于青年同志有几条是很重要的:

  第一,我们广大青年要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同志说过: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第二,我们广大青年要勤于学习,努力成为视野开阔、本领过硬的有为青年。

  第三,我们广大青年要甘于奉献,努力成为志存高远、品性高尚的有德青年。

  第四,我们各级团组织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团结带领广大青年成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我们团支部、团委,包括党组、机关党委、各直属单位党组织,要做好青年工作,应该是这九个字:善引导,给机会,促进步。这是对单位党团组织的要求。

  团员青年座谈会发言稿范文(三)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次发言的机会,在这里,我将敞开心扉,谈谈工作四年来生活、工作上的一点体会吧!

  四年,弹指一挥间。回首往事, 还记得四年前初来乍到时的惶恐与不安,还记得初为人师的欣喜和青涩,那时的我,面对着比我更小的孩子,却并不见得来的成熟和稳重。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四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在同事的热心帮助和自身的刻苦努力下,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教育教学经验不断丰富,工作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今天我把这些体会说出来希望能和大家共同探讨。我觉得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尽快成长、不断进步,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

  这是成长的方向。目标就像是一盏指明灯,每个人都有自己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在适应了自己的工作之后,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工作的目标,奋斗的目标。我的奋斗目标是:让自己成为一名有目标感、责任感、积极感、学力感、专业感的教师,成为一名学者型、研究型、智慧型的教师!现在,我仍然向着这个目标迈进!

  二、向老教师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老教师教龄长,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讲课水平较高。对于我们青年教师,老教师不仅仅是自己的同事,更是自己在教学路上的引路人。经常与自己周围的同事交流,吸取他人成功的经验,交流教学心得。这样不仅可以迅速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还可以互相探讨经验,增强信心,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为青年教师开展的“拜师傅,结对子”活动为我们搭建了更直接的学习的平台,我觉得师徒结对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结在师徒之间,使我们在有意无意之中增加了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平时要利用机会多听听师傅的课,多学习师傅的教学方法,多学习师傅的态度,多学习师傅的经验,只有虚心的向师傅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在此我也很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三、多读书,多学习,做个智慧型教师。

  这是成长的关键。首先要深化专业知识,并拓宽知识领域。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要有一桶水,青年教师虽然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但也应该继续深化专业知识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以及知识的联系,这就需要我们多读书,尤其要多读教育教学书籍和杂志。在专业方面,我感觉到自身的理论基础有限,一些教学方法、教育手段都停留在初级的水平上,并且对一些工作经验和总结的能力不强。因此,我努力多读一些教学方面的书报杂志,逐步使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层次。

  四、钻研业务 、勤思考,擅积累,做个反思型教师。

  这是成长的核心。教学中应不断反思。所谓反思是指我们应善于总结学习及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教育教学方法,以获得持续发展,达到成长的质的飞跃。

  (1)、从教法来讲:应在每一次上课或组织学生活动后,认真总结,检讨成败得失,研究出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求今后取得更大的进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要长期坚持,从细微处入手,日积月累,终究会有惊人的质的飞跃。

  (2)、从知识来讲: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即时补充自身知识的不足,和学生共同成长进步。同时,更应根据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作用于教学。

  五、增进和学生的交流。

  徐特立先生说: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只教授学问,而人师不仅教学问,学生的品质、学生的作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习惯他都关心。因此,我们平时要多与学生交流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主动和他们多接触多谈心,这样他们会主动告诉我们他们所喜欢的教学方式,告诉我们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等,就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得到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同时,要善于观察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他们更容易接受你的教学内容。

  最后,我想把这样一句话送给所有的青年老师: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要你是一颗有生命力的种子,就能在这里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