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经典文言文研讨会教学感悟

阿林老师

初中语文经典文言文研讨会教学感悟

  XX年4月6日至8日,咸丰县初中语文经典文言文教学研讨会在小村中学举行,来自全县11个乡镇12所中学的13名选手参加比赛。选手们精心设计,倾情奉献,为我们呈上了一道道丰盛的语文教学大餐,教学设计新意迭出,课堂教学高潮迭起,让我们如沐春风,如饮甘霖,酣畅淋漓。

  小村中学姚登华老师、龚蝶老师的课朴实无华、注重基础、扎实有效;黄金洞中学刘文武老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一个“谓”字,授之以渔,再如设置情境,通过对话,让学生进入文本,深入领会;大路坝中学姚文森老师我的课堂我做主,率性真诚,正与陶渊明不拘世俗的个性相通;朝阳中学廖凡星老师的精彩导入、忠堡中学陈莉老师诗意的语言、清坪民中冉璐老师亲切的教态,都在极短的时间内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县民族中学覃亚玲老师的大手笔、大气派,宏观入手、整体把握,为长文短教作了很好的示范,并且将内容学习与写法指导相结合,既注重文本,又联系生活,是一节具有高超教学艺术的课,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令人叹服;丁寨中学魏莉老师以读贯穿、抓住文眼、旧课新教,高人一筹;活龙中学秦艳老师创新设计,召开记者招待会,既让学生走进文本,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与应变能力,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尖山民中彭爱华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了学生潜能,学生妙语连珠,精彩纷呈,谁说我们的学生语言贫乏,无话可说(写)?只是他们没有进入到一种亢奋的情境罢了;杨洞中学苏明浇老师个性化的导入,精美的课件,精妙的课堂结构,均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标理念;高乐山镇中阮红飞别出心裁的赏读、趣读,再一次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展现了最后的精彩。

  可以说,13节课,就是13种个性,13种风格;13节课,就像这春天里的鲜花,各有神韵,有的如牡丹一样大方,有的如春兰一样典雅,有的像秋菊一样朴素,有的像腊梅一样鲜艳。她们分散在11个乡镇12所中学,必将带来咸丰初中语文的满园春色!

  然而,欣喜之余,我们也从中发现一些不足,教师在知识的传授或者说学法的指导下还有待下功夫。如《狼》一课,有5位选手讲了这一课,加上该校原来的老师,接近10人次的教学,然而多数学生最终还是不会读“其一犬坐于前”。同是本课,有的教师或者学生一会儿用“屠户”,一会儿用“屠夫”,这两个词语究竟能不能互相换用,我们需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查阅词典,它们的意思稍有区别,屠户指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屠夫除了指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之外,还比喻屠杀人民的人。就词义看,“屠夫”表示的程度更深,含义更丰富。就本文看,两者都是可以用的,但我们一般还是用屠户不用屠夫,在同一课内,说法要统一。学生没有出现这个问题,我们不必过多的去强调,因为这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然而一旦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就不能回避。

  除此之外,作为语文教学,我们既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出作者,也就是读懂内容,还要走出文本,读出自己,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这一点在本次活动中体现的还不够。比如有三位教师教学《五柳先生传》,我们多数教师都只停留在对文意的理解上,要求学生能回答出文中写出了一个什么样的五柳先生(陶渊明)就完了,大多数学生也都能用安贫乐道、不慕名利、抱朴归真等词语来回答,然而更深层次的或者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学生对这样的五柳先生究竟喜欢吗?如果不喜欢、不赞成,那么我们学习陶渊明的什么?须知他的诗文在中小学阶段选了不少,难道仅仅就是学习其文而不是其道吗?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

  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一次公开课后(XX年8月人教社在贵阳组织的课改十年成果汇报会),在互动交流时,一位听课的女老师问上课的男教师:“假如你是一位女性,你愿意嫁给陶渊明吗?”我们当时仅仅把这当成一个无聊的话题,现在仔细想想,言外之意耐人寻味。那位老师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样的答案也可能不是他一个人的答案,而是众多女性共有的答案。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个连老婆都找不到的人,他的人生还值得我们学习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全面地去分析,去了解陶渊明,看看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陶渊明?

  一般的,我们看到的是他的贫困,他的衣不蔽体,甚至可能是食不果腹,但这仅仅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他的心态,他在这种状态下,感到得是心灵的愉悦与快乐,这种态度究竟可不可取?这得看他生活的环境。我们一般认为安于现状是一种不思进取的表现,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然而换个角度看,当我们所有的努力和奋斗都归结于失败的时候,与其牢骚满腹、不住抱怨,不如静下心来,摆正心态,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这难道不可以吗?像陶渊明那样,因为不愿屈意奉承而挂印而去,这又有什么错呢?我们的现实中,正是缺少了这样正直、率性的'官员,而多了那些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人,这就是真君子与假小人的区别。

  在生活中,有一群人,他们就和陶渊明一样,经济上是相对贫困的,物质上是相对匮乏的,他们不喜官场,不喜欢勾心斗角,喜欢自得其乐,潇洒自在,那就是我们教师(知识分子),他们拿着基本生活费,从事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业,他们尽管有时也为物质生活所困,但他们大多能保持一颗乐观豁达的心灵,教学时兢兢业业,课余时间下下棋,写点文章,发表在自己的博客里(或者qq空间),许多教师,放弃了改行、从政,仍然坚守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在乎的不是其清贫,而是其心灵的自由。有学者说,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天生的具有两重属性,从社会属性上讲,属于儒家,于是我们都想融入社会,在社会中有所作为,从自然属性上讲,又属于道家,于是就有了古代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座右铭,陶渊明就是儒家教育培养出来的道家人物。这样的思想在现代生活中还存在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问问很多人,他们的理想生活是怎样的?可能很多人都会说,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买块地,修栋小洋楼,然后栽上花,种点菜,过着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与这种生活相照应的正是唐朝的田园诗派,而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正好是陶渊明。

  这就是陶渊明,一方面,我们都说不赞成他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我们又都在做着陶渊明。陶渊明的思想、个性和人格,穿越千古,经历沧桑,仍然鲜活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我们学习陶渊明,不是学习他的贫困,而是学习他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仍然保持内心的快乐,保持一种温暖的情怀,留给自己一个广阔的天地,在自己的空间里圆满,这就是陶渊明的现实意义。

  我想,读出了这些,学生也就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并有深刻的感悟,这就是我们学习包括陶渊明、李白、苏轼、杜甫等古圣先贤的意义,做到了这些,也就落实了语文的人文性,语文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