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待旦文言文翻译

马振华老师

  枕戈待旦文言文翻译

  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其意气相期如此。在晋阳,常为胡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凄然长叹。

  翻译:

  刘琨年少而有志气,有纵横的才能,喜欢结交朋友,而颇浮夸。和范阳的祖逖是朋友,听到祖逖被任用,些信给亲人朋友说:“我(每天晚上)枕着刀剑等到天亮,志在剿灭叛逆的贼虏,常常害怕祖逖比我先用了他的鞭子(这里不知道对不对)。”他们的意气如此接近。在晋阳,常常被几重的胡骑(这里应该是指匈奴)围住,城里窘迫没有对策,刘琨乘着月色登到高楼上发出啸声,贼人听了,都神色凄然地长叹。到了半夜,又弹奏起胡笳,贼人听了又流泪唏嘘,深切的`想念起家乡。

  枕戈待旦的故事

  西晋的时候有两位有名的将军,一个叫祖逖,一个叫刘琨。

  他们年轻的时候,常常在一起,互相勉励,决心为国家效力。夜里他们睡在一个床上,同盖一条被子,一听到鸡叫,就赶忙起来,跑到庭院里舞剑(闻鸡起舞)。

  后来,祖逖当上了将军,领兵北伐,收复了一些失掉的地方。刘琨得知非常兴奋,他给亲戚朋友写信说:“我时刻准备去砍掉敌人的头颅,常常担心祖逖走到我前边去了,每天都是枕着武器在等待天亮(枕戈待旦)!”

  由这段历史产生了两个成语“闻鸡起舞”与“枕戈待旦”。“闻”是听到;“舞”是舞剑。“闻鸡起舞”是听到鸡叫声就起来舞剑,后来常用它比喻立志为国出力的人的爱国热情和行动。“戈”是古代的一种武器;“旦”是天明。“枕戈待旦”是枕着武器睡觉,等待天明。现在用它比喻警惕性极高,随时准备打击敌人,也常用来比喻杀敌报国的急切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