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阅读答案

阿林老师

  ①各种蛙都有出色的捕鱼本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青蛙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农民以青蛙鸣声的早晚和大小,来估计庄稼的丰歉情况。唐人章孝标有诗云:“田家无五行,水旱卜青蛙。”

  ②说到青蛙的捉虫本领,首先得从它的舌头和眼睛谈起。青蛙的舌头又长又宽,前端分叉,舌面上有一层胶粘的液体。它的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也很特别,舌根生在口腔的前部,舌头是向里伸向咽喉的。捕食的时候,它只要认准目标,立即闪电似地突然向前一翻,就把食物卷到口中。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看活动的东西非常敏锐,看静止的东西却几乎看不见。只要虫子在飞,不管飞得多快,飞向何方,青蛙都能分辨清楚;同时能判断在什么时候跳起来把虫子吃掉。如果虫子停住不飞,它就看不见了。科学家作了一个试验,把青蛙养在一只笼子里,拿一大堆死苍蝇来喂它,结果青蛙一只也不吃,不几天就活活地饿死了。后来又把死苍蝇拴在细线上,在青蛙面前摇晃,青蛙跳起来就把它吞了,跟吃活苍蝇一样。

  ③青蛙的食谱很丰富,甲虫、蝗虫、稻螟虫等好几十种害虫,都是青蛙所爱吃的。有人作了统计,一只青蛙平均一昼夜能够吃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吃2000只。如果按青蛙每年活动期6至8个月计算,可以消灭各种害虫15000只左右。全国各地青蛙千千万万,帮助人类消灭的`害虫是多么可观啊。

  ④青蛙的幼虫蝌蚪,不少画家常爱以此为题进行创作。我想起已逝的画家齐白石的一段故事。1957年,我国著名戏剧家老舍曾以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白石老人作画。命题要求把无形的青蛙声描绘成有形可见的画面,着实很棘手,但白石老人苦苦构思之后,挥毫画成这样一幅杰作:一片急湍的流水从山间乱石中泻出,水中夹着几只活泼的蝌蚪,高处再抹几笔远山相衬,把诗的意境含蓄地烘托出来了。人们透过这几只蝌蚪形象,仿佛听到十里山泉里传来的阵阵蛙鼓。这个故事虽然是指文艺创作要独辟蹊径,但也说明白石老人对于蛙的生活史是多么熟悉啊。一只蝌蚪大约经过五六十天就发育成蛙。

  ⑤青蛙不仅对农作物好处极大,也为仿生学的研究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启示。科学家研究了青蛙的眼睛构造,制成了“电子蛙眼”,用它来遥控万里蓝天中航行的飞机。机场上的指挥员,凭借“电子蛙眼”的帮助,准确地指挥飞机的降落。

  1、请你结合②段内容,发挥想象力,简要阐述一下青蛙舌头位置和舌尖构造对捕食虫子的作用。

  2、作者为什么要如此详尽地说明青蛙眼睛的奇特结构呢?

  3、“电子蛙眼”是根据青蛙眼睛怎样的特点仿制的?(请尽量筛选文中的有关语句作答)

  4、依你之见,“电子蛙眼”除了可以帮助指挥飞机的降落之外,还能有哪些可能的用途呢?(写出两种)

  5、文章末尾两个自然段的顺序如果对调一下是否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1、青蛙舌根和舌尖的特殊位置与构造,使舌头可以伸得更长,伸出的速度更快,从而更容易捕捉到虫子。

  2、因为要捕捉虫子,首先必须敏锐地发现并准确地判断虫子的准确位置,这就必须依靠一双与众不同的好眼睛。

  3、看活动的东西很敏锐,只要是运动的物体,不管速度多快,朝向何方,青蛙都能分辩清楚。

  4、(1)指挥防空炮火,准确地击落来袭的敌机、导弹。

  (2)装在飞机上,监视地面和水面的活动目标。

  (3)用以气象、天文观测,如云层移动等。

  5、会。因为对调后结构会更紧凑,也更顺理成章:先集中写青蛙的两个作用,再写其幼虫蝌蚪及画坛趣闻。

  拓展

  小学三年级语文《青蛙》原文

  瞧,一只青蛙正在草丛中蹒跚地爬着。

  它的眼睛鼓鼓的,头是三角形的,爬行起来并不那么轻快,也许你会以为它有点儿傻乎乎的。但你知道吗,它可既是游泳专家、跳远健将,又是歌唱家,还是捕虫能手呢!

  你看,它发现你走近了,就猛地一跳,跳到那绿色的溪水中。这一跳,足足有它体长的20倍远。然后,在飘着浮萍的溪流中,它以最标准的蛙泳姿势,向对岸游去。

  青蛙喜欢歌唱。盛夏的夜晚,在池塘边、小河旁,到处有它的歌声。

  每到黄昏,池塘边上会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然后用颤音发出一声短鸣,接着满塘的蛙便跟着唱起来。“呱!呱!呱!”蛙声此起彼伏,形成美妙而神秘的大合唱,给寂静的夜晚带来生命的活力。

  青蛙善于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年捕食的害虫,约有一万只,真是农作物的好卫士。正因为青蛙是一种有益的动物,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青蛙还受到科学家的另眼看待,因为许多科学实验都少不了它们。

  青蛙,真是一种可爱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