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震《村晚》阅读答案

秦风学老师

雷震《村晚》阅读答案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雷震《村晚》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村晚

  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①塘:堤岸。

  ①陂(bēi):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漪(yī):水波。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⑧池塘:堤岸。

  1.本诗中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出怎样的感情?(5分)

  2.本诗前两句的写景极有特色,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至少两处)。(6分)

  3.这首诗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村晚》阅读答案

  1、(5分)宁静的晚村暮色图景,(描绘画面略),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赞美向往之情。(答出乡村晚归或乡村暮色,给1分;答出特点: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任意一点给1分;描绘画面1分;情感2分。)

  2、(6分)①用“满”字写出青草茂盛,池水盈盈; ②“衔”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③ “浸”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答出两点就给6分。)

  3、①炼字。两个“满”字生动地写出了茂盛而美丽的春草,柔美的春山倒映在澄澈春水中,浑然一体,别有趣味;“浸”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②动静结合。作者先写静景后写动景,由近及远,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③比拟。“山衔落日”,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④ 借景抒情。借恬静优美的景色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情与景高度统一。

  (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表达技巧1分,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词句分析1分。答案超出以上四种,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4、从诗歌的内容看,作者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夏末秋初)

  5、后两句中的一个“____”字,一个“___”字表现了牧童自在悠闲的无穷乐趣。

  (横 信)

  《村晚》翻译

  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口咬住一样,淹没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村晚》作者

  雷震,宋朝,籍贯,生平事迹不详。有的人认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也有人认为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村晚》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阳正要落山,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冰凉的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牧童赶着牛回家,横坐在牛背,手拿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前两句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字,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字,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优哉游哉、其乐融融的了。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短笛,却是“无腔信口”。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