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里的月光》阅读答案「推荐」

阿林老师

《乡村里的月光》阅读答案「推荐」

  做阅读题要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乡村里的月光

  月亮是乡村的月亮,也是乡村天空中的灯儿。

  在乡村的上空中,她圆圆的胖脸,喜笑颜开、和颜悦色而又满面亲切;温润润、月白白的月亮光芒,漫漫地洒向万籁俱寂的座座村落,让乡村在她温柔的怀抱里,恬静地睡去。城里的月光却不这样,因为城市的上空,永远充满着灰蒙蒙的烟气,上空的月亮,被熏得苍白着脸,病怏怏的,没有了皎洁的光芒,而且毫无精神。于是,城市便与这原本皎洁的大月亮,日渐生疏、相隔遥远。月亮真的就是乡村上空的灯儿啊。曾几何时,有着月亮的每日凌晨,无论寒冬还是酷暑,都是乡人走夜赶路的好时间。他们挑着挑担,必须赶在天明之前,到达要去的集市,否则一家人的生活,就会没有了着落。

  圆圆的大月亮,露着笑意,洒下银辉般的光,漫地的银光,积盈了起来看,似乎就像一条亮亮的大河。讨生活、大踏步行走的先辈,踩着光溜溜的月光,心情好极了,他们简直是在疾步如飞。(A)满地如银的月光,就被先辈们的脚步,趟得四处飞溅,叮咚流淌起来。就着亮堂堂的月亮光,他们从来就没有在道路上摔过跤或者迷失方向,因为,天上那一盏明明亮亮的月亮灯儿,像路标,在前面照着引路;赶路的先辈们也永远不会寂寞,因为上面就有月亮灯儿笑眯眯地陪伴着,像极了家里人的亲切的笑脸。

  在温润温润的月光下,祖先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啊!抬头望望明月,低头想想家人,劲儿足得很,调换一下被扁担压得酸痛的肩头,趁着这亮光光的.好月色,快快行路。

  有时,月亮高升起的时候,看见农人在院落里忙活,就会停在半空中,故意不动,好方便乡亲们干农活。农家小院里堆积的玉米啊,花生啊,在月光的照耀下,散发出阵阵清香,那清香,有时候,顺着月白的光,就爬到半空中了,(B)闻到香味的月亮笑裂了嘴,与乡人一同体验着收获的喜悦与兴奋,于是,乡人就称呼她为月婆婆或月姥娘,以示亲切。

  慢慢地,祖先对这圆圆的大月亮,就有了一种别样的感情:他们首先会把刚从地里收获而来的劳动果实,在 农历八月十五 这一天,装在大瓷碗里,供奉给月亮先品尝,然后,再向孩子们讲一讲嫦娥奔月等有关月亮的故事,在孩童的心灵里,就烙下了对月亮的感激与印象,等他们长大后,这一切有关月亮的回忆,就是对故乡老家的乡思了。这圆圆的月亮,就和乡愁与乡思纠结在一起,成就了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只要是从乡村里走出来的人,就永远不会忘记故乡的那轮圆圆白白的大月亮。无论走到哪里,月亮的清辉永远会在心里亮堂着,温润着。它永远会在你的床头边,抖落一地的白霜,提醒你抬头去望它,去思念那遥远的故乡。

  《乡村里的月光》阅读题

  1. 文章题目是“乡村里的月光”,作者宕开一笔去写城市的月亮,是否多余?

  2. 请你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文中画线处的句子。

  3. 文章第二段中说:“于是,城市便与这原本皎洁的大月亮,日渐生疏、相隔遥远。”结合全文,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4. 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起哪些作用?请作扼要分析。

  《乡村里的月光》阅读答案

  1. 不多余。写城市的月亮,是为了和乡村的月亮进行对比,通过城市月亮的苍白来反衬乡村月亮的温柔和宁静。进而突出乡村的月亮,表现作者对乡村月亮的喜爱、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2. A句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月光的特点: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月光“四处飞溅”、闪闪烁烁、飘忽不定的流动美;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月光洒下时“叮咚流淌”般的音韵美。并运用情景交融,对月光的描写中包含了作者喜爱自然、融入自然的深情。B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呈现出宁静、祥和的气氛,表现出月光下乡村的温柔和独特魅力。

  3. 此句表面是讲都市霓虹灯中的月亮已没了最初的皎洁,实则是对城市里的人们沉溺于喧嚣深表遗憾,他们忘记了亲近静谧安宁的自然,日益失去精神的宁静与自由,寄托了作者对乡村纯朴生活的向往。

  4. 示例:①结构上,首尾呼应。文章自乡村的月光始,又以故乡的月亮作结。②内容上,点明主旨,收束作者的思考,从思绪中返回现实。③意境上,清幽隽永,耐人寻味,给读者无穷的回味空间,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