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鹿柴》阅读练习答案及shangxi

张东东老师

  原文

  鹿柴

  王维

  译文对照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解

  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译文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

  太阳的一抹余晖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英文译文

  Quiet valley did not see anyone,

  Can only hear the voice.

  The afterglow of the setting sun in the deep forest,

  As in the moss and pleasant scenery.

  赏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就是:空旷的山林中看不见人,只听到人的说话声。一抹斜阳的返照透过幽深的密林射在了轻轻的苔藓上。此诗看似平淡质朴,不假雕饰,每个人都能读懂,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王维也就算不上大家了。正因为此诗有着深厚的内涵,让人挖掘不到底,我们才有兴趣去细细品味其内蕴。

  赏析此诗,先从题目入手,此诗取名《鹿柴》,“鹿”即指“小鹿”,“柴”通“寨”即栅栏的意思,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小鹿围在了栅栏里。题目看似简单,可也并非如此。“鹿”在古代通“禄”,即俸禄的意思。记得鲁迅在自己的小说《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提到,小时候上学不是拜老师,而是拜书屋后墙上面的那幅画中的一只梅花鹿,“鹿”者“禄”也,拜鹿即拜俸禄,以便以后能在官场上发迹。此处是诗人自喻,将自己比喻为小鹿,因为此时的王维做过官。而“柴”即“寨”,周围用篱笆围起来,把自己封闭在内,免受外界干扰。题目的意思就是诗人将自己围在栅栏里,在那栅栏里不受尘世的`影响,那是自己理想中的官场,是属于自己的一片乐土。

  “ 空山不见人”中的“空”字,有两层含义:一、空旷,山很大,是从山的范围角度来说的;二、空灵,说明山很静,又有灵性。“不见人”即看不见人,这个“人”应该是指“世俗人”,也可以指官场上的奸佞群小。在空旷的山林中看不到他们,他们也是诗人不愿看到的。“但闻人语响”只听得到人的声音,这是以动趁静的手法,从侧面衬托出“空山”之空,之静。空山里看不到尘世的人,只听得到他们的嘈杂声,说明外人根本无法进入栅栏里,只是在周围徘徊,想进去而不得。“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说明一缕夕阳的返照透过密林射在了青苔上,此句是写景,描绘的是傍晚夕阳斜照的图景。“返景入深林”的中心字是“入”字,“入”字给人一种动感,是一种缓缓的动,犹如一位迟暮老人步履蹒跚,给人一种持重之感。如果换成了“射”字或“照”字,都不好,因为”射“字给人一种力度很强的感觉,不适合这种夕阳西下的场景,此时的诗人已是晚年,没有了年轻时的任纵飞扬之情。用“照”字,太过于直白,而且下句中也有“照”字,一个“入”字,足以彰显诗人炼字功夫之深。“复照青苔上”是说夕阳照到了青苔上。“青苔”是指绿色的苔藓,青色属于冷色调,而此时又是傍晚,营造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氛围。这种苍凉的环境在我们常人看来会感觉到害怕,而诗人王维却很喜欢这种环境,那种清冷,清静的环境正是他要追求的。 我们都知道,诗人因为“陷贼”问题,因而灵魂上有了污点,对于他这样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来说,这个打击是一种常人难以想象,也是难以承受的。也因为无人理解他内心的痛苦,为了躲避现实,他寻找到了鹿柴这片净土,那是他的新天地,那里没有争名逐利,勾心斗角。在那片幽静,冷清空旷的土地上,他可以找到心灵的寄托,灵魂可以得到净化,升华。

  此诗的语言风格很像陶渊明的风格,拥有省净的语言,五言四句,看似简单质朴,但是平淡之中见警策。他是在向人们表明:自己不愿再入仕途,只想安度晚年。如果我们不深入到诗中,就会觉得此诗琢磨不透,这足以证明王维的文化功底之深,让人叹为观止。

  评解

  有人将诗歌称为“时间的艺术”,因为好诗总是撷取最富表现力的瞬间,通过艺术的点化,使之成为永恒。王维的这首《鹿柴》便是如此。诗人以他特有的敏感,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返景入深林”的一刹那间,营造出一种永恒的幽静空寂的意境。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评曰:“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明人胡应麟和清人王士都曾说,王维《辋川集》诸诗“字字入禅”。此言虽或有夸张,但王维的山水诗的确常常透出一种“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禅意,读来使人“身世两忘,万念皆寂”。因为王维是以一颗清净、虚空的心去观照自然,这使得他的这类诗中,虽然有声有色,有响有动,却始终是以寂静为旨归的。这种寂然的心境,自然与王维长期受佛教尤其禅宗思想影响有关。也正因如此,后人尊王维为“诗佛”。

  对于这首诗中的“禅意”,今人李泽厚作过进一步的生发。他在评《鹿柴》和《辛夷坞》、《鸟鸣涧》三首诗时说:“一切都是动的。非常平凡,非常写实,但它所传达出来的意味,却是永恒的静,本体的静……这便是在‘动’中得到的‘静’,在实景中得到的虚境,在纷繁现象中获得的本体,在瞬刻的直感领域中获得的永恒。自然是多么美啊,它似乎与人世毫不相干,花开花落,鸟鸣春涧,然而就在这对自然的片刻感悟中,你却感到了那不朽者的存在……运动着的时空景象,都似乎只是为了呈现那不朽者——凝冻着的永恒。”或许,正是在诗中所描绘的那一瞬间,诗人再次顿悟到了生命的本质——那就是“永恒的静,本体的静”。

  作者背景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阅读练习题

  (1)试分析一下“空山不见人”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诗人把握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正面描写了空山的杳无人迹,突出了山的空寂清冷,渲染了一种静的气氛。

  (2)王维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返照的一刹那闻所显示的特有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