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阅读答案

黄飞老师

《火》阅读答案

  ①蒙古人不让人往火里掷石头、不许往火里泼水、不可以向火吐唾沫。他们不允许轻慢地对待火,就像人不能往自己父亲的脸上吐唾沫一样。

  ②蒙古人认为火是生命,是神灵。

  ③蒙古人这么想很对头。火如果不是生命,世间哪还有生命?所有的命里面——无论是小虫的命、老虎的命、人的命、树的命、云的命——最旺就是火的命。

  ④火的命长在身体外边,飘摇、高举、蛇的腰、热,能把人烧出油来。火除了怕水,不怕一切。我在大连中石油的火灾中得知,火可以把10公分的钢板烧成纸那么薄,把一米厚的水泥隔离墙烧成粉。

  ⑤火像花朵,是跳舞的花朵。火苗们手拉着手跳转圈儿舞。橘红的火焰镶一层红边儿,白色的火焰镶一圈儿蓝边。火的头发如烈马之鬃,火是一匹马。

  ⑥用火柴点燃一张纸的时候,纸抽搐、曲折的.黑色边缘收缩。火苗初起很小,火好像胆子也很小,烧大之后,火伸开腰,吞掉纸,吐出灰,火随之消失。

  ⑦火苗去了哪里?

  ⑧纸烧没了、木柴烧没了、煤烧没了、火也没了,但木柴有灰烬,火却无痕,火到底去了哪里?正如它来之前,曾藏在一个地方。那个地方不是火柴盒,也不是打火机。现形之前,它仍然是火,只是人类的眼睛看不见。火那么大,那么旺,没有一个地方能藏得住火。火在哪里呆着呢?

  ⑨旧日的油灯里有另一样火。油灯的火苗如一颗黄豆,不大不小,像一颗左右挪动的金豆子。这是儿童的火,又像安静的农妇的火。这个火不野,也不跑。它熟悉农民的脸,认识母亲缝衣的针线,油灯照过并读过许多旧时的书,现在的话叫“通晓国学”。

  ⑩秋天,我在悬崖上看见一小片枯草,金黄贴在地皮上。风往悬崖刮,我点燃这片草。正午阳光,竟看不到火苗。火苗在阳光下穿了隐身衣。而草在一瞬间变成黑色,好像黑的灰烬占领了金黄的草,黑色一直冲到悬崖边上。我觉得很神奇,像一只变魔术的手把草变没了。

  ⑾一位参加过大兴安岭灭火的老兵问我:如果山下树林起火,卷到你所在的地带,你往哪里逃生?

  ⑿我说逃到没起火的树林里,肯定是这样。

  ⒀他说,起火天一定是刮风天,火跑得比你快。你背着火跑,肯定被火烧死。

  ⒁我讥讽他:难道往火里钻吗?

  ⒂他说对。凡是在山火中活命的人都是往火里钻的人。火的燃烧带只有几米宽,最多十多米宽。人用3秒钟就可以跑出十米远。跑过燃烧带,就是火烧过的安全地带。

  ⒃他说的有理,越想越有道理。

  ⒄大凡面迎困难的人,困难都没有人所想像的那么艰难。山火中,丧命最多的是动物。动物肯定顺风跑,它们不敢往火里钻,结果被烧死。人的聪明这时候有了用处,顶风顶着火跑,保住了命。

  ⒅火好像全是雄性,全急躁,全追着风往前跑。只不过木柴和煤扯住了它的脚步。火生于大地、熄于大地。火是遁形的精灵,人只可扑灭一处火,而不可能消灭火。

  ⒆火和水、和天空大地一样,是永恒之物。

  11.作者以蒙古人对待火的态度开头,目的是 。(2分)

  12.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

  A. 火苗初起很小,火好像胆子也很小。

  B. 火像花朵,是跳舞的花朵。

  C. 油灯的火苗如一颗黄豆,不大不小。

  D.火是遁形的精灵。

  13. 第②段中“火是生命,是神灵”,表现了蒙古人对火的 和 。(2分)

  14.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文章从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描写了火的形态。

  B. 第⑦段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 作者写油灯的目的是突出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D.文章强调火是永恒之物,抒发了对火的赞美之情。

  15.文中老兵和“我”的对话蕴含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