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知疲倦的母亲——儿子眼里的林秀贞》阅读理解及答案

李盛老师

《永远不知疲倦的母亲——儿子眼里的林秀贞》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下面是《永远不知疲倦的母亲——儿子眼里的林秀贞》阅读理解及答案,快来看看吧!

  林秀贞的儿子朱新宇1974年出生,女儿朱宝琴出生在1977年。76年林秀贞开始照顾朱书贵、刘秀焕老两口时,家里正是上有老下有小,需要人手的时候。林秀贞照顾不过来时,都是孩子们的姥姥做大后方。因此,孩童时,小新宇和小宝琴大部分时间是在姥姥的看护下长大的。

  采访林秀贞的儿子朱新宇时,他回忆说:“小时候,我们生活很节俭。有一次,我从姥姥的褥子底下偷了一毛钱,买了一把瓜子,被妈妈发现,妈妈问我从哪里来的,我不肯说,但不说不行,不说就得罚跪。我承认错误后,妈妈教育我说,上学买书买笔买本花多少钱我都不心疼,吃一把瓜子有什么用?从那以后我一分钱也不敢乱花。这么多年来,我们家人一直保持着这种勤俭节约的传统。”

  他说:“我小的时候,我妈每天除了干活,上班,就是照顾老人。每天早晨,我妈我爸都是三四点起床,摸着黑下地干活。晚上下班回家还要去照顾老人,每天晚上我们都是很晚才能吃上饭,爸妈更是十二点以前没睡过觉。”

  在小新宇6岁那年,妈妈依旧忙碌,有一天,当她正要出门时,小新宇跑过去楼住了妈妈的腿,眨巴着大眼睛抬头看着妈妈,希望妈妈能抱抱他。小新宇委屈地说:“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有爸爸妈妈领着玩,为什么妈妈很少带我出去玩,也很少抱我?是不是妈妈不爱我?”林秀贞赶忙低下头去,把孩子抱了起来,亲了又亲。儿子的一番话,让林秀贞打心窝子里难受。心想:“儿子啊!妈妈怎么会不爱你,妈妈比任何人都爱你,都惦记你!”那天,儿子在妈妈怀里不愿下来,秀贞没办法,又要马上去照顾孤寡老人,只好狠狠心,把孩子放了下来,说:“妈妈不是不爱你,但是有更多的人需要爱,妈妈有更重要的事情做,和他们比起来,你的爱比他们多多了。”

  说句心里话,哪个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林秀贞何尝不想多陪陪孩子?多少次林秀贞在梦里亲孩子红扑扑的小脸颊,陪孩子在村里玩耍……可林秀贞每天从早忙到晚,一天的'时间恨不得辫成八瓣用,等到她闲下来时,孩子早已在睡梦中了,无奈的林秀贞只能经常看着孩子熟睡的脸发呆,林秀贞心里觉得欠孩子很多很多。

  现在,朱新宇已经32岁,并已成家立业。可是每次回家,还是觉得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太短。他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直到现在我每次回家还总是围着妈妈转,像个小尾巴,恨不得一刻也不离开妈妈,甚至妈妈上厕所,我都要陪着她走到厕所门前。”

  在儿子的记忆里,妈妈从来没有因为困难掉过一滴眼泪。“妈妈个性很好强,遇到困难时从来不会消极地发愁、等待,总是积极努力地找解决的方法。她经常说的一句话:‘车到山前必有路,哪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我们觉得她生活得太累了,但她自己从来不觉得。我妈这人很乐观,她走起路、办起事来一直风风火火。60岁的人了,还是30岁的心态。2004年正月的一天,我妈早晨起来忽然感觉天旋地转,后来诊断为脑供血不足。从此头发白了,皱纹也多了,走路也不像原来那么稳当了。我们做儿女的很心疼她,可我妈还反过来安慰我们说:‘没事,我还跟小伙子一样呢’!”

  “妈妈再忙再累,从来没有耽误过工作,她总是教育我们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家里的事再重要也没有工作重要。在工作中,会私要分明,公家的便宜一分钱不能占,自己吃点亏无所谓。妈妈给我的工作和为人处事作了很好的榜样,从开始工作到现在,我一直谨记这一点。记得那年春节,我在山东淄博的一个水泥厂做党委书记,我如果不带头值班做出表率,肯定没人愿意加班加点。当时我心里也有些矛质,好几年春节没有回家了,我何尝不想和家人团聚啊!我就给家里打电话,我妈连犹豫都没扰豫,让我以公家事为重,说这是咱家祖祖辈辈的传统,家里你放心。结果初十那天我赶到家里,妈妈因突发脑供血不足,已经躺在床上四五天了,连地都下不了,我心里很难受。即使病成这样,妈妈都没打电话告诉我,就怕耽误了我的工作。”

  采访结束时,朱新宇表示,如果妈妈以后干不动了,他们做儿女的会主动承担起照顾朱书常老人的责任。向社会承诺过的事,他们绝不会半途而废。

  (原文有删改)

  从道德模范林秀贞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可贵的品质?

  探究:此类题目作答时容易漏掉相关信息,概括不全面;有的考生只是照搬原文大段语句,不会提炼综合。新闻类文本的写作肯定有一定目的,要表现的内容肯定能分得开层次,所以此题可以根据新闻文本的具体分层来回答,如关爱他人、勤俭节约、奉献等。

  警示:采访某人一般是从多个方度多个层面展开的,概括人物形象也须从文体特征出发作切分,然后根据采访的角度进行概括。在概括时可以选取关键词语,合并同类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答案:关爱他人,让孤寡老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勤俭节约,严格教育子女;坚强面对困难,具有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