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寨枯枝》阅读答案

张东东老师

《天堂寨枯枝》阅读答案

  ①当你走进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你会被公园的奇松、怪石、茂密的森林、山于水的完美结合等自然景色所陶醉,但不知你是否注意到这片原始树林中随处可见的独特一景——“枯枝”。

  ②小溪旁一棵枯树冲天而立走近它,你会情不自禁地抚摸着那光滑而又粗壮的树干,用小石头敲一敲“当、当”的铮响,真是一身傲骨。

  ③远看瀑布边的大枯树,似乎在向游人诉说:我虽遭不幸,受折磨,但我仍然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④崎岖蜿蜒的山路上,迎面又是一棵枯树,正当你为之而叹息时,却发现枯树身上又发了绿芽,这是一棵“死”而复活的枯树,真是生命之奇迹,它仿佛是在告诉你一个真理:身处逆境不可怕,只要你有信心,敢于与命运奋起抗争,奇迹就会发生。

  ⑤山涧中,你拽着藤蔓在攀登,来到一棵绿树旁,细看却是一棵大枯树,枯树爬满了青藤,“青藤如若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枯树虽已苍老,但裸露的肌肤,苍劲有力,像一个健美运动员,对青藤情有独钟,青藤被枯树执着的爱所感动,紧紧地缠绕着枯树。

  ⑥瞧,岩石上的枯树,那伸出的粗大臂膊上却站一棵亭亭玉立小松树。小松树站在了“巨人”肩膀上,特别引人注目;枯树慈祥地、默默地呵护着这棵幼小的生命成长;这一老一少孑然而立,又浑然一体。阐释着生命的延续,对此情此景,你作何感想呢? 本文来自

  ⑦各具情态的枯树遍布在森林公园的沟沟壑壑,观后让人感叹不已,但枯树的集中群体形象更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⑧春、夏之际尤其是你乘索道缆车在原始森林临空俯瞰,或登上山脊向森林深处眺望,除了装点大山、体现森林旺盛生命的一望无际的绿色之外,最能冲击你视觉的就是那白花花一棵棵赤条无挂、毫无掩饰的钢筋铁骨,傲然挺立在绿色丛中的枯树了。枯树是镶嵌在翡翠上的一尊尊雕像,是大自然变迁的见证者,它们好像在向游人证明,我们曾是这个世界的生命之一!是的`,当你看着那高大、魁梧的枯树,你就不得不承认它曾是这个世界的主人,肯定有其风姿绰约的青春岁月,有其辉煌的历史。同时,你又不得不想,它们是怎么了?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失去了青春年华?是雷击、是虫害、是病魔、是大自然的风刀霜剑!此时此刻,你是否会想到人生的艰辛与沧桑。你在进一步透过森林绿叶的间隙,细看地表横七竖八躺着的枯枝,那情景就像刚刚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经历了多少不幸,经历了多少拼搏,终于訇然倒下了。这时你会明白森林的土壤是因为枯枝而变得如此肥沃,是它们哺育了新的绿色生命,是其最后的无私奉献。

  ⑨枯枝与绿色生命同在,从而构成了一幅雄伟、壮丽的画卷,大自然真是一支神奇的画笔,细想这不也是人类与自然,开发与保护相互和谐、相互统一的杰作吗?枯树,这道独特风景线却给人以意想不到的启迪、联想、情趣和自然享受。

  ⑩枯树是原始森林生命的乐章;是原始森林的风骨。

  枯树“枯”而不“朽”。

  5.根据文中②-⑥段的内容,完成填空。(3分)

  段落 天堂寨枯枝的特点

  第②段 :一身傲骨

  第③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段 执着的爱

  第⑥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从文章结构的角度,具体说说第⑦段的作用。(2分)

  7.品味下列句子,根据括号内的提示答题。(4分)

  (1)枯树慈祥地、默默地呵护着这棵幼小的生命成长.(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说说理由)

  (2)枯树是镶嵌在翡翠上的一尊尊雕像,是大自然变迁的见证者。(从修辞的角度简述该句的表达效果)

  8. 第⑨段加点词语“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9.文章结尾说“枯树‘枯’而不‘朽’”,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说说你由此联想到哪一类人。(4分)

  参考答案:

  5、③珍惜生命,热爱生活;④生命力顽强;⑥无私奉献(呵护幼小的生命)

  (共3分。每点1分,能扣住内容即可)

  6、第⑦段起承上启下(或过渡)的作用。 “各具情态的枯树遍布在森林公园的沟沟壑壑,观后让人感叹不已”承接上文②至⑥段对枯树特点的描写,“但枯树集中的群体形象更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开启⑧至⑩段对枯树的赞美。 7、(1)不能删去。(1分)“默默地”、“慈祥地”运用拟人手法形象描写出了枯树对幼小生命的爱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删去无此表达效果。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刻画出了枯树之美,表达了作者对枯枝的礼赞之情 ( 意思答到即可)

  8、枯枝与绿色生命同在,从而构成了一幅雄伟、壮丽的画卷。

  9、枯树的“枯”是指树的生命已经衰竭;枯树的不“朽”是指它不断哺育新的绿色生命,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由此联想到那些已经退休而仍然发挥余热、无私奉献于社会的老人。(意思答到,联想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