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 白居易》阅读答案

李盛老师

《观刈麦 白居易》阅读答案

  《观刈(yì)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6.“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3分)

  7.根据诗题,全诗的重点应在描绘丁壮“刈麦”的场面,诗歌却又着力刻画了一个拾穗的贫妇的形象,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4分)

  8.除了“悲”,诗中还有哪个字最能概括诗人“观刈麦”后的心情?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5分)

  参考答案:

  6.夜里吹起了南风,田间的小麦似乎一夜间成熟了,密密地覆盖着田垄,一片金黄。(3分)

  7.从“家田输税尽”一句可知,贫妇以前家里也有田地,是繁重的税收使她失去了田地,落得“拾此充饥肠”的下场。正在田间辛苦劳作的丁壮们,将来极有可能也会像贫妇一样,失掉自己的田地。(2分)诗人塑造贫妇人的形象,深刻揭示了繁重的税收对百姓的伤害之深。(2分)w

  8.“愧”。(1分)看着农民们辛苦劳动,却依然贫穷困苦,更有贫妇拾穗充饥,诗人想到自己“曾不事农桑”,却能“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鲜明的对比让诗人感到愧疚。(2分)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