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言语第二十二》阅读答案及翻译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给事中兼知起居事杜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赐彩百段。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凡在众庶,一言不善,则人记之,成其耻累,况是万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其所亏损至大,岂同匹夫?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小事尚尔,况其大乎?”魏徵对曰:“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实如陛下所戒慎。”
贞观十六年,太宗每与公卿言及古道,必诘难往复。散骑常侍刘洎上书谏曰:“帝王之与凡庶,圣哲之与庸愚,上下相悬,拟伦斯绝。是知以至愚而对至圣,以极卑而对极尊,徒思自强,不可得也。陛下降恩旨,假慈颜,凝旒①以听其言,虚襟以纳其说,犹恐群下未敢对扬,况动神机,纵天辩,饰辞以折其理,援古以排其议,欲令凡庶何阶应答?臣闻皇天以无言为贵,圣人以不言为德,老子称‘大辩若讷’,庄生称‘至道无文’,此皆不欲烦也。是以齐侯读书,轮扁窃议②,汉皇慕古,长孺陈讥③,此亦不欲劳也。且多记则损心,多语则损气,心气内损,形神外劳,初虽不觉,后必为累。须为社稷自爱,岂为性好自伤乎?”太宗手诏答曰:“非虑无以临下,非言无以述虑。比有谈论,遂至烦多。轻物骄人,恐由兹道。形神心气,非此为劳。今闻谠言,虚怀以改。”
(选自《慎言语第二十二》)
注:①凝旒(liú):旒,古代帝王礼帽前后的玉串,在这里有凝神倾听之意。②窃议:批评。③讥:指出。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举必书,言存左史举:举止
B.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乖:违背
C.陛下降恩旨,假慈颜假:假装
D.纵天辩,饰辞以折其理折:挫败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B.一言不善,则人记之
乃设九宾礼于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小事尚尔,况其大乎D.援古以排其议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
B.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
C.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
D.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唐太宗与臣下关于“慎言语”的几番对答,文辞浅易,表现了臣下敢于直言进谏的品行和唐太宗善于纳谏的风度与境界。
B.给事中杜正伦就“慎言语”议题给唐太宗举隋炀帝捉萤火虫的例子,意在劝谏唐太宗,不要随意言语,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害。
C.文章中,唐太宗对于“慎言语”的认识比较清醒,他对杜正伦“赐彩百段”,对刘洎针对自己“好辩”缺点的劝谏表示虚心接受。
D.本文阐释了“慎言语”对于皇帝与庶民百姓来说都具有重要性;文章叙议结合,有引述,有举例,层次井然,脉络清晰。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是知以至愚而对至圣,以极卑而对极尊,徒思自强,不可得也。(5分)
⑵非虑无以临下,非言无以述虑。比有谈论,遂至烦多。(5分)
参考答案
9.C(凭借、借助)。
10.D(A项“于”分别为“介词,表对象,对”与“介词,表处所,在”;B项“则”分别为“连词,表假设关系,那么、就”与“连词,表转折关系,却”;C项“其”分别为“指示代词,那些”与“人称代词,指代自己”;D项“以”均为“目的连词,用来”)
11.A(断句要把握两点:一是锁定每句话的主语,由主语去找寻谓语,从而判定句子成分及停顿;二是要注意语言标志,如句式对称及引述标志)
12.B(“杜正伦就‘慎言语’议题给唐太宗举隋炀帝捉萤火虫的例子,意在劝谏唐太宗”错,张冠李戴,举例的是唐太宗)
13.⑴这样看来,可得知用极其愚昧的人应答圣哲,用极其卑下的人应答至尊之人,只是自以为强大,(但)不可能办到。(得分点“至”“对”“徒”“自强”各1分,语句通顺1分)
⑵不思考就无法统御臣子,不说话就无法阐述自己的`想法。到现在(近来)和臣子谈论就过于频繁。(得分点为“虑”“无以”“比”“烦多”各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我每天坐朝理政,每想要说一句话,都要想想这句话是否对百姓有好处,所以我不敢多说话。”给事中兼起居注史官杜正伦进言道:“君主办什么事,讲什么话都要记录在起居注里。我的职务是兼修起居注,所以不敢不尽愚笨憨直之力。陛下如果有一句话违背了常理,那么,即使在千年之后都会损害陛下的圣德,所以这不仅仅只会对当今的百姓造成损害。希望陛下慎重。”唐太宗听后非常高兴,赏赐他彩色绢帛一百段。
贞观八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言语是表现君子德行的关键,因此,讲话怎能草率随便呢?庶民百姓,一句话讲得不好,就会被别人记住,遭到耻笑损害,更何况是作为万乘之主的君主呢?君主决不能讲出不妥当的话来。这样做的损害是极大的,君主岂能和普通人相比?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刚到甘泉宫的时候,那里秀丽的山水泉石让他称心如意,但他却责怪没有萤火虫,便下令说:‘捕捉一些萤火虫到宫里来,以供晚上照明用。’于是,主管部门马上派几千人去捕捉,后来从各地送来五百车萤火虫到宫中。小事尚且如此,更何况大事?”魏徵回答说:“人君位居四海之尊的高位,行为如果有所亏失,古人认为如同日食和月食那样,人人都能看见。陛下的确应该有所警戒啊。”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每次和各位公卿大臣谈到古代的治国之道,必然要反复责问辩论。散骑常侍刘洎也上书发表见解,他说:“帝王和平民,圣哲和凡夫,一上一下,如有天壤之别,不可相提并论。这样看来,可得知用极其愚昧的人应答圣哲,用极其卑下的人应答至尊之人,只是自以为强大,(但)不可能办到。陛下降下圣旨,大发慈悲,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但还是担心臣下不敢直言,更何况陛下要求臣下谈论天人之际,旁征博引,修饰文辞辩驳其道理,援引古书用以排斥臣下的道理,这叫一般的凡夫俗子如何应对呢?臣听说苍天把不说话看做尊贵,圣人把不说话看做美德。老子认为‘真正善辩的人像是言语迟钝一样’,庄子认为‘大道不须用文采修饰’。这都是不希望多说话的意思。所以齐桓公读书,轮扁私下议论,认为徒劳无用;汉武帝仰慕古风尊崇儒学,汲黯讥讽说这是外表施行仁义而内心欲望过多;这是不希望他们耗费精神。而且多记事就会损伤心思,多说话就会损伤元气。在内损伤心思、元气,在外损伤形体、精神,即使起初察觉不到,将来一定会受连累。应该为国家爱惜自己,岂能为兴趣损伤自己呢?”太宗亲笔,写诏书批复说:“不思考就无法统御臣子,不说话就无法阐述自己的想法。到现在(近来)和臣子谈论就过于频繁。恐怕因此产生轻视别人的骄傲态度:身体、精神、心思和元气,倒不怕劳累。如今听到你忠诚正直的言论,我一定虚心改正。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唐河店妪传阅读答案和翻译解析
描写关于冬天夜晚的句子
关于描写爱的句子集锦
形容成熟女人的句子集锦
唐河店妪传阅读答案和翻译解析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送宜黄何尉序阅读答案及译文
冬日香山阅读答案三篇
有事喊董三阅读题答案
藏羚羊的跪拜阅读题及答案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愚公移山铁杵磨针阅读答案
世上没有傻问题阅读理解答案
卖笑的人阅读答案
张炜老人阅读答案
品味遗憾阅读理解附答案
明史·陈寿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临江仙的阅读题答案
送冯文子序阅读答案及译文
宋濂桃花涧修禊诗序阅读答案及译文
送王圣纪赴扶风主簿序阅读答案及译文
子鱼论战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洪迈大义感人阅读答案及译文
新五代史·杜重威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答案及译文
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六阅读答案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