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何曰愈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马振华老师

《清史稿·何曰愈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何曰愈,字云亹,广东香山人。曰愈少随父宦,读书励志,有幹材。道光初,授四川会理州吏目。土司某桀骜,所部夷人杀汉民,知州檄曰愈往验,以贿乞免,却之。乃率众来劫,不为动,卒成验而还。狱上,大吏廉得直,曰愈由是知名。捐升知县,以习边事,办西藏粮台,三载,还补岳池县。不畏强御,豪右敛戢。练乡团,缮城郭,庀器械。逾数年,滇匪犯岳池,后令赖所遗械以拒贼,时比张孟谈之治晋阳云。调署平山,以母忧去。< />  咸丰六年,服阕,宁远府野夷出巢焚掠,大吏檄曰愈参建昌镇军事。川西倮夷凡数十支,自雷波、瓘边,滇南二十四塞,频年肆扰。值西昌县告变,曰愈驰至,众大譁,曰:“夷伤吾人。”曰愈曰:“若等平日欺夷如鹿豕,使无所控告,故酿祸。今且少息,吾为若治之。”乃集兵练出不意捣夷巢,夷皆匍匐听约束。汉民屋毁粟罄,夷请以山木供屋材,并贷穀为食。曰愈谕民曰:“此见夷人具有天良,若等毋再生衅。”汉、夷遂相安。曰愈既益悉夷、番之情伪,山川之险隘,拟绥边十二策,格不得上。< />  未几,滇匪韩登鸾纠众入会理州境,声言与回民寻仇。回民疑汉民召匪,因焚民居。曰愈率一旅往,闻流言奸细伏城内,乃下令毋闭城。三日后,按户搜查,容奸细者从军法。越三日,城内外贼党悉遁。曰愈曰:“吾不闭门、不遽搜者,正开其逃路耳。”众皆服。遣人持榜文谕登鸾,遵示释怨退去。复持谕回民,回民曰:“昔日被水灾,田庐尽没。何公一骑渡水赈我,又为我濬河,至今无水患。戴德未忘,今敢不遵谕!违者诛之。”自是回民亦不扰州境。事定,镇府上其功,会有攘之者,遂不叙。比粤匪犯蜀,曰愈数陈机宜,当事不能用。退居灌县,后归,卒於家。

  (选自《清史稿·何曰愈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吏廉得直,曰愈由是知名                 廉:廉洁

  B.咸丰六年,服阕                           阕:终了

  C. 拟绥边十二策,格不得上。                 拟:草拟

  D.比粤匪犯蜀                               比:等到

  6.下列各级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乃率众来劫,不为动                      ②吾为若治之

  B. ①咸丰六年,服阕                          ②调署平山,以母忧去。

  C.①时比张孟谈之治晋阳云                    ②山川之险隘

  D. ①乃集兵练出不意捣夷巢                    ②乃下令毋闭城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何曰愈善于调和民族矛盾的一级是               (3分)

  ①乃率众来劫,不为动                   ②若等平日欺夷如鹿豕,使无所控告,故酿祸③乃集兵练出不意捣夷巢                 ④此见夷人具有天良,若等毋再生衅

  ⑤遣人持榜文谕登鸾,遵示释怨退去       ⑥比粤匪犯蜀,曰愈数陈机宜

  A.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③④⑥      D. 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曰愈升任知县兵器,熟悉边防事务,办理西藏粮台。三年后,他又到岳池县任职,他不惧强横势力,当地豪强大族为此而收敛。

  B. 咸丰六年,何曰愈在建昌镇参与军事管理,面对倮夷人的袭扰,他集合士兵直取夷人的`驻地,夷人都听众了他的命令。

  C. 滇匪韩登鸾率众进入会理州境内,扬言要为回民报仇,回民烧毁了当地汉民的房子。等到何曰愈率人到达之后,才平息此事。

  D. 回民曾遭受水灾,田地和房子都被洪水淹没了,何曰愈前去赈灾,又为他们疏通了河道,杜绝了水灾的再次发生。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9分)

  (1)知州檄曰愈往验,以贿乞免,却之。(3分)

  (2)汉民屋毁粟罄,夷请以山木供屋材,并贷穀为食。(3分)

  (3)戴德未忘,今敢不遵谕!违者诛之。(3分)

  参考答案:

  5.A(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实词义项。A句中“廉”,应为“查访”“考察”。)

  6.D(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第一个“为”是介词,表被动;第二个“为”也是介词,给,替。B项第一个“以”是连词,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用来”;第二个“以”是介词,表示原因,译为:“因为”。C项第一个“之”是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之”是助词,可译为“的”;D项两个“乃”都是副词,可译为“于是”。)

  7.B(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再用排除法。①表现何曰愈的勇敢;③表现何曰愈用兵有智谋;⑥是何曰愈向上陈述对付粤匪侵犯的策略。)

  8.C(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声音与回民寻仇。回民疑汉民召匪,因焚民居。”可知,韩登鸾要找回民报仇,而不是为回民报仇。)

  9.(1)知州发公文命令何曰愈前往验证,(土司)用贿赂来乞求免罪,(何曰愈)拒绝了他。(檄:发公文,1分;补充出适当的主语“土司”“何曰愈”1分;大意1分。)

  (2)汉民的房屋被毁了,粮食也没了,夷人请求把山里的木头供给(汉民)用作建造房屋的材料,并借给他们谷物作为食物。(罄:没有了,完了,1分;贷:借,施予,1分;大意1分。)

  (3)(我们)感激您的恩德未曾忘记,现在怎么敢不遵从您的命令呢!违抗命令的人将被杀掉。(戴德:感戴恩德,1分;敢不:怎么敢不,1分;大意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