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碑名手阅读答案

黄飞老师

刻碑名手阅读答案

  范玉成是古城的刻碑名手,已到古稀之年了。

  范玉成十四岁起拜师学艺,五十多个年头一眨眼就过去了。他从刻石社退休十多年了,可一直没闲着。儿子还在刻石社,一接下什么重要工程,总得请老爷子把把关。他也乐意,范家手艺一代代传承,绝不能让世人说闲话,否则就愧对列祖列宗了。

  儿子范致远也到知天命之年了。

  他对父亲说:“邻市的望江楼重修一新,有块《重修望江楼记》碑要刻哩。”

  范玉成显得特别高兴。他记得四十多年前,也就是1966年春节过后,他与一些同行应邀到望江楼公园刻一条诗碑长廊。一直刻到冬天,眼看就要完工了。有一天傍晚,突然来了很多戴红袖章的学生和工人,把望江楼的台阶撬开了,把门窗卸了,把楼梯拆了,把里面的字画等文物烧了,一座清乾隆时的三层楼阁刹那间被当做“四旧”毁掉了。他只能远远地看着,泪水纵横。第二天,那些刻好的诗碑,也被一一砸碎,并把他们这些刻碑人驱赶回了老家。范玉成渴望旧地重游,那楼可还是往日模样?

  儿子说:“现在正是炎夏,太热,您暂时别去。等我在那里阅好了稿,选好了石,‘上墨’‘过朱’‘打样’后,准备刻碑了,您再来,一边指点我,一边看看风景,好吗?”

  范玉成答应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范玉成在心里计算着:儿子该阅稿了,那文章是谁撰写的呢?又是哪个书法家书写的墨本呢?选的是什么石头,汉白玉石还是大理石?选好了石,先要用砂石打磨平整,再用细刀砖磨光,直至腻滑方可。接下来,儿子该“上墨”了:用磨浓研匀的上等墨汁刷在石上;墨汁干后,再用烙铁烫上白蜡,薄薄地在墨上覆盖一层。下一道工序应是“过朱”:把透明拷版纸覆在墨本上,双钩临描,然后再用银朱做红线双钩。待做完这些,就该“打样”了:把“过朱”的双钩拷版纸,平铺在上过蜡的碑石上,用木榔头垫着羊毛毡,敲击钩本字样,让双钩红线清晰地印下去。

  范玉成乘车赶到邻市的望江楼公园,在一间工作室里,找到儿子时,儿子正好完成了“打样”。

  “爹,我正准备打电话哩。”

  “爹知道你的功夫,该用多少时间,我心里有数。”

  儿子笑了:“知子莫若父啊。”

  范玉成开始阅稿,文章是本市市长华声撰写的,还不错,情文并茂;墨本是请北京一位老书法家几个月前书写的,那老书法家写好寄来后因心肌梗塞竟鹤归道山了。字真好,行书,有《兰亭序》帖的味道,可惜天不悯才啊。

  再看一遍文章,范玉成头上冒出了一层热汗,文中说望江楼毁于1967年春,这就失实了,分明是1966年冬!听说市长还年轻,不到五十岁,又不是本地人,恐怕没有细细考察,就轻率地作了结论。

  范玉成说:“这碑暂不能下刀,一定要改过来。”

  儿子急了:“爹,我们只管刻就是了,这不是我们的错。再说,人家市长会改吗?再说书写的人都死了,谁能把墨稿改正过来,而且风格丝毫不差呢?”

  “若市长不肯改,这个活儿我们退了!碑者,史也,是留给后人看的,不能以讹传讹。”

  儿子不做声了。

  顿了一阵,儿子说:“爹,您还没去望江楼吧,我陪您去。”

  范玉成一甩手,说:“不去!”

  第二天一早,范玉成让儿子把公园的负责人找了来,当面说明了情况。

  主任姓陈,很年轻,不到四十岁,大学中文系毕业。听完范玉成的话,说:“我就去找市长,谢谢范老的提醒。”

  中午快吃饭时,陈主任兴冲冲地回来了,说:“华市长让我转达对您的敬意,而且交代一定要改!”

  范玉成呵呵地笑了。

  “文章好改,只是这墨本上的字怎么改写过来呢?”陈主任问。

  “你放心。这位老书法家的字,我熟悉,要改的字,我可以补写得和他分毫不差,这个功夫我还是有的。”

  一个月后,《重修望江楼记》碑刻好了,看过的人都啧啧称赞。

  父子俩走之前,认认真真地登上了望江楼,看古色古香的横梁直柱、飞檐翘角,抚红漆栏杆、雕花门窗,品匾额、楹联的内容和书法,确实可称之为杰构。他们登到顶楼,骋目远望:湘江如带,白帆点点;远山似簇,村镇笼烟。

  范玉成对儿子说:“刻碑的人,责任重大,历史是不能作假的。否则,我不敢登上这望江楼,我怕前人责怪,后人唾骂!”

  儿子说:“爹,我会记在心里的,您放心。”

  (选自《21世纪中国最佳小小说》)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品以洗练的笔调叙述了范玉成的刻碑历程和精神世界,反映了追名逐利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担当精神的颂扬和浮躁世风的不满。

  B.范玉成艺高技精,所以能见人之所未见,敢发人之所未发,以犀利的眼光发现市长《重修望江楼记》的失实之处,并坚决要求更正。

  C.儿子对市长文章失实之处明哲保身、少管闲事的态度很有时代代表性,有力地反衬出范玉成认真负责、严谨耿直的职业操守。

  D.文章写“范玉成在心里的计算”可谓一箭双雕,一方面向读者介绍了刻碑的整套工艺流程,另一方面也完成了对儿子在刻石社准备工作的叙写。

  E.文中范玉成对老书法家的字的赞叹和人死墨稿无法再改的情节,为下文范玉成的补写埋下了伏笔,烘托出他深厚的艺术功力。

  (2)作品中范玉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作品是怎样叙述范玉成的故事的?请简要分析。(6分)

  (4)作品以范玉成父子登临望江楼为结尾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1.(1)CE(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D项只介绍了“刻碑前准备工作”的基本流程,通过对流程的把握进而准确地预估时间。A项文中没反映名利,应为“职业道德缺失”的现实。B项范玉成要求更正,主要是因为他曾亲身经历望江楼当年的那场浩劫,刻骨铭心。)

  (2)①敬业:对职业心怀敬畏,不惧尊卑,牢记责任;②守业:恪守职业道德,忠于职守,严谨耿直;③精业:追求职业境界,技艺精深,功力深厚。(每点2分)

  (3)①顺叙与插叙相结合,千里伏线,使下文的情节发展水到渠成;②以范玉成改稿为“点”,叙写他的职业操守,点面结合,一览无遗;③以范玉成的儿子的发急为悬念,层层铺垫,使情节发展扣人心弦;④多用对话形式交代故事的发展进程,使叙事节奏更加紧凑。(如果答“第三人称”的角度,言之成理可适当给分。答出3点,即得满分)

  (4)①艺术结构上,以父子登楼游目骋怀,强化故事结局——失实之字终得改正;②情感表现上,寓情于景,以景胜写兴尽,以兴尽写情畅(稿改愿遂,心情畅快);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了范玉成的历史责任感,又表现了儿子的事后彻悟,德艺薪火相承,让人倍感欣慰;④思想内容上,从职业操守到历史担当,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