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语》(节选),完成1-5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给下面加粗的词注音。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2.解释下面加粗词的意思。
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
3.下列加粗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wǎng dài
2. 愉快 学过(旧)的知识
3.B
4.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5略
5.略。
《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 * * * *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8.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罔:有害)
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
C.切问而近思(切问:急切地追问)
D.我独亡(亡:死亡)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学而 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B.仁在其中矣 其恕乎
C.与人恭而有礼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D.如日月之食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0.翻译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8.B(A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C切问:恳切地提问;D亡:通“无”,没有)。
9.D(A前表承接,后表转折;B前代词,后语气词;C前介词“对”,后动词“参与”)
10.孔子说:“不怕(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11.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讨厌(不喜欢)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是对儒家“恕”的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行为准则。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题。
“半部论语”
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这是历来读书人的共同经验。为了突出地表明读书要少而精的道理,我想最好把宋代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例子拿来作证。
大家知道,在宋代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利用兵变,取得天下,建立了宋代封建政权的时候,第一个著名的宰相便是赵普。据《宋史》卷二百五十六《赵普传》载: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门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本来赵普读书很少,平素又不喜欢说话,所以人们总以为他没有读书。宋太祖赵匡胤常常劝告他,甚至于很严厉地批评过他。据说有一天,宋太祖“登明德门,指其榜问赵普曰:明德之门,安用之字?普曰:语助。帝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普无言”。类似这样的故事,在宋人的笔记中还能找到一些。可见赵普的文化水平确实不高,连拟定一个门楼的榜额都不会,啰里啰嗦地叫做什么“明德之门”。宋太祖看了很不高兴,所以责问他为什么要加个“之”字。
但是,深入一步看去,赵普实际上早已知道读书的重要,而且暗地里很努力学习。特别是对于《论语》这一部书,赵普读得烂熟。所以后来在宋太宗赵光义的面前,赵普就敢于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在这里,他说的分明是一部《论语》,想不到人们却把他的话断章取义,变成了“半部论语”,并且历代相传,居然成了典故。
我们现在不管他说的是一部《论语》也好,是半部《论语》也好,都应该由此体会到少而精的读书方法。虽然,在赵普和其他古人的心目中,《论语》是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唯一法宝,他们只要熟读这一部书就足以应付一切了。这一点,我们与他们根本不同。如果我们现在也还是死抱住《论语》这一部书,读得烂熟,尽管也有用处,却仍然无补于实际,这是可以断言的。但是,我们却无妨按照我们的需要,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中,选定任何一部书,读得烂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其中的原理原则,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许多实际问题。邓拓《燕山夜话》
1.文中邓拓先生引用的《宋史.赵普传》中的一段文字,和课文第一自然段相比,在断句上有一处不同,你发现了吗?你认为应该采纳哪一种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尝试完成下面古文问题。
2.解释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普少习吏事 习_________
②读之竟日 竟_________
③普颜色不变 色_________
④他日补缀旧纸 缀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宋太祖“登明德门,指其榜问赵普曰:明德之门,安用之字?普曰:语助。帝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普无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 )
A、闭门读书
B、半部《论语》治天下
C、凿壁借光
D、闻鸡起舞
5.仔细研读下面几句话,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②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③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仔细阅读上文及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选自《宋史o赵普传》
①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请你猜测一下,“卒用其人”和“七月卒”中的“卒”的意思是否相同?并说出它们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选文中找出与材料中划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选文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内容概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邓拓先生读了《宋史.赵普传》中的一段文字(即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感悟到的是“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请你再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你从课文的两段文字中还能得到哪些启示,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看看谁的思路最开阔,谁的语言最准确、简练。不少于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本段中是“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课文中为“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两个相比,课文中的断句更好,“次日”修饰“临政”更好,读起来也更和谐。
2.熟悉 整日 脸色、神色 修补
3.(1)赵普性情深沉,为人严肃刚正,虽忍对嫉妒而好胜,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2)宋太祖登上明德门,指着门楼的匾额问赵普:“‘明德之门’,怎么多用了一个‘之’字?”赵普说:“‘之’是语气助词。”太祖说:“‘之乎者也’能‘助’得个什么事!”赵普无言以对。
4.B
5.这些句子是细节描写,;作用:表现出赵普勤奋刻苦读书,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的品质。(作用意思对即可)
6.①不同,终于死去。
②选文原句: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选文概括:
①为治理国家而勤奋读书;
②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
7.从课文的两段文字中我们还能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①读书要刻苦,勤奋。
②要珍惜时间刻苦攻读。
③做事要有韧性。
④只要自己是对的,就要坚持到底。
⑤要一心为公,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本题具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据就可以)
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题2】、解释下面划线的字词。(4分)
不亦说乎( ) 吾日三省吾身(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温故而知新(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题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从这句话中,可以提炼出两个成语,它们是:(4分)
(1) 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A
【小题1】愉快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真诚、诚实 学过的知识
【小题1】(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2)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小题1】任重道远 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死而后已 为某一事业奋斗到底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节奏的划分,要根据句子的意义进行,不要把意思在一起的词语给划破了。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成语。平时应多积累,那么再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中提炼就容易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语意用/为下面这句话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标一处)。(1分)
在 相 位 者 多 龌 龊 循 默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卒用其人( ) (2)未有其比( )
(3)及为相( ) (4)普又以其人奏( )
3、翻译下列句子。(3分)
跪而拾之以归:
太祖常劝以读书:
4、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1)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
(2)读书给赵普带来了的好处是:
5、你喜欢赵普这个人吗?为什么(至少写两点)?(2分)
参考答案:
1、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2、终于、他(赵普)、等到、把
3、跪着拾起撕碎的奏牍而回。/太祖经常劝他多读书。
4、(1)普少习史事,寡学术。(2)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5、(1)好学(2)以天下为己任(3)不顾个人安危(4)刚毅果断(立足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论语十则》,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
(1)是知也( )
(2)吾日三省吾身( )
(3)死而后已(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2、翻译下列句子。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谈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句让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知”通“智”,聪明。
(2)多次反省
(3)停止
(4)诚实信用
2、(1)年岁寒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
(2)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3、学习和思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
(意对即可)
阅读《〈论语〉十则》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 ( )
(2)三省吾身 ( )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4)见贤思齐焉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否赞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待人处世之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悦”的古字,愉快。
(2)检查,反省。
(3)真诚、诚实。
(4)看齐
2、(1)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2)(碰到)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时,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意对即可)
3、示例①:我赞同,因为做人要多为他人着想,推己及人,多尊重他人的意愿,以仁爱之心待人。
示例②:我不赞同,因为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集体意志就无法统一,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言之有理即可)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共20
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诲女知之乎!()
(4)是知也。()
3、理解性默写。
(1)请写出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告诉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待人,推己及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你的生活学习实际,选择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孟子》
2、(1)yuè愉快的意思
(2)yùn生气,发怒。
(3)rǔ同“汝”,人称代词你。
(4)zhì同“智”。
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孔子说:学习了并且能够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5、“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根据原文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的词:
弘毅:___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选出都是表示学习态度的一组
[ ]
A、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
B、学思结合 见贤思齐 知之为知之
C、知之为知之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D、温故知新 学思结合 三人行必有我师
6、《论语十则》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请从选段中选择一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一方面阐述的道理谈谈对自己的启迪。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人不知而不愠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2、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刚强,勇毅);旧的知识;可以凭借。
3、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孔子说:“见到贤明的人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明的人就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
4、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意思相近即可。
5、C
6、“略”。结合实际,谈出自己的认识理解即可。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予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子?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⑩予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4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A、人不知而不愠()
B、吾日三省吾身()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D、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下列划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按时) 士不可以不弘毅(士兵)
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危险)
C、不亦说乎(也,也是) 死而后已(已经)
D、其恕乎(大概,也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啊)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不亦说乎:通()
诲女知之乎:通()
是知也:通()
4、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方法的1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态度的1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课文中谈个人修养的1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许多话都成了后人教育他人或警戒自己的名言,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说你的理解或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十则语录中含有好几条成语,你能找出其中的两个写在下面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愠:发怒,生气
B、省:反省
C、信:真诚,诚实
D、凋:凋谢
2、D
3、说通悦,愉快;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智慧。
4、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
个人修养: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1)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2)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6、“略”。
7、温故知新、学而不厌、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己所不予,勿施于人等。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①。(《论语·公冶长》)
③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
【注】①怨是用希:是用,因此;希,通稀。
(1)孔子提出了哪些远怨的方法?请简要概括。(2分)
(2)在品德修养上,孔、孟为什么都主张反求诸己,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9.(1)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②不计较过去的仇怨。(每点1分)
(2)反求诸己,就是自我反省。因为孔子认为多责备自己就可以大大减少别人对自己的怨恨,孟子认为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从自身找原因。(孔、孟的理由各2分)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②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也就少了。
③孟子说:爱别人,别人不来亲近,就要反问自己仁的程度;治理别人却治理不好,就要反问自己智的程度;礼貌待人,别人却不理睬,就要反问自己恭敬的程度。行为有得不到预期效果的,都要反过来求问自己。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①,慎而无礼则葸②,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③。”
(《论语·泰伯第八》》)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荀子·礼论》)
注:①劳:辛劳,劳苦。②葸:音xǐ,拘谨,畏惧的样子。③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
(1)上述两则材料中,孔子强调了礼和 之间的关系;而荀子则强调了礼和 之间的关系。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礼可以对人的行为、情感起 作用。(6分,每空2分)
(2)李泽厚在《论语今读》里说道:“……礼制人伦不只是在理性关系,而更在融理于情的人情味道上。”你认为,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中还保存着哪些传统礼节或礼仪?能把什么样的“理”融入到浓浓的人情味里?请举一例并加以说明。(6分)
20xx高考
答案解析:
19. 参考答案:
(1)美德;欲望;节制(调节、均衡、规范)
(2)例1:红包的习俗。在中国,每到除夕之夜,家中的长辈总是要封一个红包给小孩,里面装着数额不等的压岁钱。红包原有避邪之意,意蕴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如意。同时,红包也可以让孩子买一些玩具、文具,让孩子感到开心。这就是把家庭伦理中的“父慈”“长惠”这样的思想融入到礼节之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温暖、家族和睦的情味。(评分标准:习俗的说明2分;习俗中蕴含的“理”的说明2分;所体现出来的“人情味”2分。)
参考解译:
(1)“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2)本段中指出人生而有欲,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引起争斗,最后无法收拾。所以先王制定礼义,以满足人们的欲望和要求,礼义就是为了使欲望和外物得以平衡才出现的。
阅读下面下面选段,回答问题。(12分)
①、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①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②者。”(《论语·阳货》)
②、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③、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③,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④,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注释】①讪:毁谤。②窒:阻塞不通,此指顽固不化。③舍之则藏:舍弃就藏匿,意即隐退。舍,舍弃,不用。④行三军:指挥军队。行,率领,指挥。三军,古代大国有三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这里指全军。
回答下列问题
(1) 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勇”的理解。(3分)
(2)结合以上选段,联系现实谈谈当代青年应当有什么样的“勇”,200字左右。 (9分)
参考答案:
20、(1)①孔子主张的“勇”,要符合礼,要用礼来约束。②孔子主张“勇”应该用“义”来规范。君子没有“义” 犯上作乱;小人没有“义”就会去做盗贼。 ③孔子主张“勇”要智勇兼备,要符合礼,缺少智、悖于礼的“勇”是蛮干、乱干。
(2)可从下面角度来谈:
A、要智勇双全,反对蛮干、乱干,暴虎冯河式的勇是愚蠢的。B、勇,要符合礼义,要用礼义来规范。C、现代青年要勇于担当D、不考虑他人的感受的“勇”,实际上是一种个人“耍狠”的行为。只考虑个人利益,不管他人感受的勇,是我们要反对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之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的书,是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解释下列字的含义。
说:_______ 愠:_______ 罔:_______ 殆:_______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理解和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儒
2.通“悦”,愉快;怨恨;迷惑;有害
3.(1)温习旧的知识,从中得到新的体会,这样就可以当老师。
(2)自己不想干的事情,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4.“略”。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并指出其大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亦可)。
评析(示例):孔子认为,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无言”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有效地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作为老师,更需要以自身的治学态度、正确方法和行为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像“天道”之于“四时”“百物”那样,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愚公移山铁杵磨针阅读答案
世上没有傻问题阅读理解答案
卖笑的人阅读答案
张炜老人阅读答案
品味遗憾阅读理解附答案
梦想是一种诅咒阅读理解答案
紫禁城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田茂遇巫山一段云·秣陵感旧阅读练习答案与赏析
鹊桥仙阅读训练及答案
励志感恩奉献阅读题答案
一条鱼的狂奔阅读理解答案
旧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故乡的土地阅读答案
母亲教我客家谚语的阅读答案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