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摆好了,一碗红焖肉,一盘鱼,两个碟子:紫阳观的酱菜和油焖笋。李先生戴上了老光眼镜走近饭桌的时候,烧饭娘姨又送上满满的一盘炒鸡丁和一大碗的火腿白菜汤。
李先生朝饭桌看一眼,轻轻叹一口气,两手撑在饭桌边儿上,墩出了他那秃顶的油光光的头,再看得仔细一些,然后落座,举起了筷子,又唉了一声,轻轻地自言自语地说:“我们穷了!这一点菜够这一桌子人?”
李先生这话是不错的。这里是满满一桌人:李先生对面是李太太和八九岁光景的三少爷;左边是大少爷大少奶奶一对儿,大少奶奶手里还抱着李先生三岁不足的孙子;右边是大小姐和二少爷,两个正是吃量很好的十八九岁。一桌坐满了。但还有一个人挤不上去,这就是站在李先生背后的姨太太。自从李先生一家做了上海“寓公”以后,这位叫做宝姑娘的姨太太每餐总得不到一个坐儿,总是要等到李太太或者大小姐好容易放下了碗筷,她这才顶补上去。好在这位宝姑娘原是乡下小户人家的女儿,进李家来低头伏小惯了的,要她如何就如何,从不透一口大气。
李先生想到住在乡下的时候,每顿饭总是两桌,男归男,女归女;三开间四进的大房子,一家人住得怪舒服的;没来由搬到上海来,全家挤在鸽子笼似的三四间屋里,倒出了好大的租钱。菜也贵,每月的浇裹比在乡下时大了几倍;——想到这里,他把头一摇,心里又叹着气说:“真是一天一天弄穷了。”
自己还是少爷的时候,他李先生常来上海,后来他从少爷变做老太爷了,就觉得乡间住住也还舒服。这就轮到他的儿女辈“苍蝇见血”似的渴慕着上海。这一次全家都搬了来,也是儿媳妇们竭力摔怂的。儿子是三日两头地在老头子跟前说:“乡下太不太平了呀!昨天张家已经避到上海去了,听说赵家和孙家只在这几天里也要搬!”可是李先生总打不定主意。直到镇上一家布店的小开遭了“绑”,李先生这才心里一跳;可不是么,家道比他差得多的人尚且被土匪看中,那他李先生岂不是更危险?然而他又自己宽慰道:“少出门,坐在家里,难道打进门来?”媳妇和女儿却整天囔聒得厉害:“土匪也要绑女人的!”李先生只当作不听见。可是“绑票”的恐怖还没闹清楚,另一件事来了:那一年的救育经费没有着落,县里发了教育公债,因为李先生是五六百亩田的大主儿,派到他身上的债票是一千。这可把李先生吓了一大跳。于是硬一硬头皮,他全家搬到了上海。
除了田地住宅,李先生这一年来把他所有的`财产都变成现钱,存在一家新开的银行里。三个月前,他又费了无数的口舌,把内地几家商铺里他搭的股子陆续都拆了出来,一共也有三四千罢,都存在他认为可靠的那家新银行里。
利息虽然勉强够开销,可李先生每到月底算账,就有一百二十分不愿意。“要是住在乡下,除开销还可以多下一半呢!”最近,他这“不愿意”缩短到每天要来两回,那就是吃饭的时候。在他的算盘上,大女儿还要出阁,要花钱,二儿子娶亲,更要花得多些,何况还来个八九岁的三儿,何况说不定那宝姑娘还会生出来。
饭快吃完的时候,拍拍拍,大门门环上响了三声。李先生放下了碗,连声道:“慢点开,慢点开,问问清楚!”他住在上海也还得提防着骗门进来的强盗。然而娘姨去看了来,没有人,只有一封信。李先生听是信,立即又想到诈吓信。手指头微微有点抖,拿过看时,却原来是乡下来的。
这是代李先生经理田产的人写来的信;他说:今年大早,乡下人是苦乐不均,有些地方粒米无收,有些地方倒还有个八成;李先生那些田产扯匀了算,可有六成,不过收起租来,恐怕吃力得很。
李先生捏着那些信纸又只管出神。前些时旱象初成而且米价步步涨的时候,李先生走进走出咕噜着“米价涨,奸商可恶,偏又他家吃口重”。可是眼前这封信告诉他田里还能够统扯个六成,他就又觉得近来米价倒反跌落些是不应该的,又是奸商可恶,私进洋米,说不定还有东洋货。
他右手摸着自家油光光的秃头,心里又要咒骂米商,又要想法怎样收租,这当儿,一个人气急败丧闯到跟前,是他的大少爷,手里拿着一张报纸,叫道:
“中国兴业银行倒了!爸爸,晚报上登得有!”
“呵呵!什么!不会的!前几天它还新添了一个支店呢!呵呵!”
李先生抢过报纸一头看,一头说,秃顶上立刻布满了汗珠。
“啊呦!”李先生回过气来似的喊一声,手一松,报纸落在地下。报纸上登载得那么详细,还能是假么?李先生的全部财产,每月的开销,一下子倒得精光呢!
过一会儿,李先生咬紧牙齿说道:“明天我就回乡下催租去!明天就去!催租去!唉唉——偌大一家银行会倒的!”
(发表于1935年2月,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极富生活化特点,通过对晚饭菜肴的描写,初步显现出李先生的社会阶层和家庭境况。
B.姨太太宝姑娘只能顶补入座的“饭桌身份”,带有鲜明的旧社会痕迹,体现作品的现实主义特征。
C.李先生一家搬去上海,主要原因是晚辈们的撺掇,儿女们整天强调乡下社会的各种不安定因素。
D.小说结尾几段,作者大量使用感叹号,准确、巧妙地突出李先生因银行倒闭而出现的心理变化。
8.小说中的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
9.文中未出现“微波”一词,小说却以此为标题,请结合文本分析“微波”的作用。
微波阅读答案
7. C
8.有田地产业的乡绅。李先生家中有五六百亩田地,靠银行利息就能勉强维持开销。胆小怕事,疑虑无能。他担心土匪,提防强盗、诈吓信,胆小慎微,在时势变化面前无能为力。精于算计,格局狭隘。他抱怨家境,对未来精打细算,咒骂米商,对银行、收租的态度转变只基于个人得失。
9. “微波”的本义是微小的波澜。在小说情节方面,指李先生一家遭遇的波折,作者以微小、琐碎的事件来对社会进行“微观”描摹。在小说主旨方面,李先生的格局、境界具有时代典型性,作者以“微波”指涉社会洪流,体现出作品的批判现实主义特征。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主要原因是晚辈们的撺掇,儿女们整天强调乡下社会的各种不安定因素”错。主要原因分析错误,为躲避教育公债才是主要原因。“打不定主意”“只当作不听见”说明儿女辈的撺掇影响力不足,因而并不是搬去上海的主要原因。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
李先生是一位有田地产业的乡绅。“因为李先生是五六百亩田的大主儿,派到他身上的债票是一千”“除了田地住宅,李先生这一年来把他所有的财产都变成现钱,存在一家新开的银行里。三个月前,他又费了无数的口舌,把内地几家商铺里他搭的股子陆续都拆了出来,一共也有三四千罢,都存在他认为可靠的那家新银行里”,李先生家中有五六百亩田地,靠银行利息就能勉强维持开销。
李先生胆小怕事,疑虑无能。“李先生这才心里一跳;可不是么,家道比他差得多的人尚且被土匪看中,那他李先生岂不是更危险”“他住在上海也还得提防着骗门进来的强盗”“李先生听是信,立即又想到诈吓信。手指头微微有点抖,拿过看时,却原来是乡下来的”,他担心土匪,提防强盗、诈吓信,胆小慎微,在时势变化面前无能为力。
李先生精于算计,格局狭隘。“可是眼前这封信告诉他田里还能够统扯个六成,他就又觉得近来米价倒反跌落些是不应该的,又是奸商可恶,私进洋米,说不定还有东洋货”“他右手摸着自家油光光的秃头,心里又要咒骂米商,又要想法怎样收租”“偌大一家银行会倒的”,他抱怨家境,对未来精打细算,咒骂米商,对银行、收租的态度转变只基于个人得失。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出“微波”的本义和引申义,然后再分析它在本文中的作用。
“微波”,“微”是微小、细微的意思,“波”是指波澜,“微波”的本义是指微小的波澜。
在小说情节方面,纵观全文,我们不难分析出,“微波”指李先生一家遭遇的小小的波折,他们从乡下来到上海,又在上海过着不尽如人意的生活,李先生担心土匪,提防强盗、诈吓信,胆小慎微,在时势变化面前无能为力。作者以微小、琐碎的事件来对社会进行“微观”描摹。
在小说主旨方面,李先生的格局、境界具有时代典型性,他胆小怕事,疑虑无能,精于算计,格局狭隘,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作者以“微波”指涉社会洪流,体现出作品的批判现实主义特征,这也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所在,“微波”含义虽浅显,所指甚深奥。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愚公移山铁杵磨针阅读答案
世上没有傻问题阅读理解答案
卖笑的人阅读答案
张炜老人阅读答案
品味遗憾阅读理解附答案
摩天大楼摇呀摇阅读题答案
植物生产塑料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汉书夏侯胜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多读书的好处阅读及答案参考
心理史学深化历史解释的重要方法阅读答案
乡愁阅读以及答案
史塔拉第瓦里斯名琴阅读答案
爱情婚姻家庭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熊与坎中人阅读答案
最后的犁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