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阅读答案

黄飞老师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阅读答案1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加粗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即书诗四句 孤常读书

  B.立有间 遂与外人间隔

  C.蒙辞以军中多务 停数日,辞去。

  D.不可不学 不使学

  2.翻译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文段都在写人的变化,第(1)段方仲永从“指物作诗立就”最终落得__________(原文),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原文);第(2)段中鲁肃的赞叹从侧面反映出__________,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①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②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奇,渐渐请他(仲永)父亲到家中做客,或者用钱求取仲永的.诗。

  3.泯然众人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吕蒙学习进步很大;孙权劝学的效果显著或者孙权善劝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阅读答案2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义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指出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父异焉____________

  (2)其诗以……为意____________

  (3)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____

  (4)令作诗____________

  2.选文中有一个通假字,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划出下句的句中停顿。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4.翻译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泯然众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异焉”“邑人奇之”皆因仲永本身的“异”。仲永自身的“异行”,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对……感到诧异;(2)内容;(3)把……当作宾客;(4)让

  2.“扳”通“攀” 牵,引

  3.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4.(1)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2)他的才华已经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了。

  5.一异在五岁时忽啼求书具,二异在不学而能书,三异在不学而解诗,四异在方仲永决不是偶而能写诗,而是“指物作诗立就”,并且“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