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群》语文阅读原文及答案

黄飞老师

《鸟群》语文阅读原文及答案

  篇一:《鸟群》阅读答案

  鸟群 ①只要有土地,就会有千姿百态的生命,土地是最伟大的魔术师。让人不能忽略的是,正是鸟类带来植物的种粒,展开最初的繁荣。鸟是灵异之物,有别于其他,鸟持有某种神秘的身份:它创造,它飞翔,它用歌唱的方式说话,它是唯一能模仿人类语言的生灵,如果愿意,它的旅程可以横贯地球的两极——鸟是神的拟态。人们想象中的天使,就是将人与鸟的形象结合起来设计而成的。 ②据说,两亿年前,昆虫是地球上唯一会飞的动物。这飞的本领后来被鸟所超越,因为飞,鸟的视觉比别的动物都要高远。 ③我小时幻想的超凡技能唯有飞,甚至有一段时间,每个夜晚我都在黑暗中偷偷练习,幼稚而徒劳地挥动双臂,以为经过不懈的努力,小小的胳膊也可以终有一日飞动起来。我还不明白有些愿望终生难以实现,有些幻想存在的目的,只是为了映照出现实生活的窘态,甚至成年以后的睡眠中,我依然会梦见自己悬浮于空中,算是对早年寂寞理想的呼应。 ④鸟在头顶,注定要我仰视。 ⑤我对鸟报有永久的惊奇,它们令我感慨于造物的精巧安排,它们的声音曾怎样打动我的心肠:花腔的情歌,押韵的诗诵,战斗时的号角,临死前的叹息……在我看来,甚至靓女故作港台腔“哇”的惊叹之声,也不若乌鸦来得直爽。 ⑥除了风格迥异的鸣啭方式,它们还有各自独特的飞翔节奏,或高或低,或收或展;海鸥的圆舞,佛法僧的狐步,雨燕的华尔兹,大雁的集体舞……鸟优美地起伏身体,天空中充满生动的舞蹈。 ⑦可能我们对鸟存在很多曲解,例如猫头鹰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本是警戒的手段,我们却理解为明哲保身的松弛态度。但可以肯定的是,鸟无疑在众多方面为我们提供着美德的范本。 ⑧秋晴里雁群飞过,它们拥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集体自律,暴风雨也不能破坏它们整齐的阵形。加拿大大雁迁徙时要长途飞越,途中基本不进食,但要经常寻找水源清洗羽毛,这令人不能不联想到高尚的自洁品德。 ⑨虽然大多数人宣称,鸟在天性上就不依赖人;我却坚持认为,这并非由于对人的偏见,乃是出自致命的经验。 ⑩不胜枚举的暴行,损毁着人性本来有的温情。有一种名叫“圃鹀”的小鸟,因其味道独特,从古罗马时代起就被摆上欧洲的餐桌。食用之前,需以小米将其催肥;为了让它们日夜不停地吃小米,竟要弄瞎它们的眼睛。北京最近又新开了一家特色餐馆,看家菜竟是孔雀肉。活孔雀喂养在店前的栅栏内,金蓝银碧的羽毛被当做废物拔除。我们的食文化中扩展出如此粗野的项目,反映出人们对美的极端漠视与内心的冷酷。 我知道,所有占有欲的源头,几乎都是无辜的热爱。

  1.为什么说“鸟是灵异之物”?答:________

  2.第⑦段中画线的“美德”和第⑩段中画线的“暴行”各指什么?答:________

  3.第⑤段中的画线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

  4.你是如何理解文段的最后一句话的?答:________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

  6.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人类与鸟群关系的看法。答:________

  答案:解析:

  1.因为“鸟持有某种神秘的身份:它创造,它飞翔,它用歌唱的方式说话,它是唯一能模仿人类语言的生灵,如果愿意,它的旅程可以横贯地球的两极——鸟是神的拟态”。 2.美德:自律团结和高尚的自洁品德。暴行:鸟被摧残并被摆上了人们的餐桌。 3.排比、类比;表达了作者对鸟的赞叹。 4.人类对鸟类所犯的罪行,来源于自身的贪婪,他们把热爱扭曲为占有,造成了对鸟类的深深伤害。 5.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喜爱、敬佩和怜惜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对人类残害鸟类恶行的强烈不满。 6.示例:鸟类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人类的朋友,人类要与它们和谐相处,否则也会受到惩罚(来自大自然的惩罚)。

  篇二:《鸟群》阅读答案

  《鸟群》

  ①又是一个金风送爽的季节,我携妻带子回到了故乡。原野上,一丘丘成熟的水稻、苞谷、大豆散发出一种诱人的清 香。农人们正在修车磨镰准备秋收,孩子们在乡场上玩耍,一群群的鸡在田畔渠头觅食。我望着眼前这些熟悉的场景,心里感到异常亲切。然而,于我的记忆中,似乎总少了一些什么,是什么呢?是鸟群。那种一到秋天,便一群一群的,于空中盘旋起落呼啸而过的鸟群。

  ②在我童稚的心灵里,在我少年无羁的记忆里,鸟群实在是一种令人陶醉的景观。

  ③我的家乡在樊川的腹地,它南依终南山,北靠少陵原,东傍一片丘陵,西依神禾原。川地中有无数的溪渠沟汊穿流其中。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水丰地肥,林木丰茂,是鸟类栖身觅食、繁衍生息的理想所在。记忆中,少年时代家乡的鸟似乎特别地多,房前屋后,水湄旷野,到处可见到鸟儿们飞翔的身影,觅食、嬉戏的踪迹。我家的门前是一道小溪,缘溪边生长着两排高大的树木,树木多为白杨、榆柳,也有一棵苦楝。树木的顶端有许多鸟窝,小巧玲珑的斑鸠窝,棕色硕大的喜鹊、铁老鸦窝,还有白鹤窝,黄鹂窝,以及一些不知名的鸟窝。至于燕子和麻雀,它们的窝多筑于人家的檐下屋内,树上找不到它们的巢穴。因了这个缘由,故而,我一年四季可以听到鸟儿们的鸣啼。

  ④春天,草木萌动,乡间便是一片欣欣向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燕子、大雁北迁,它们开始忙碌筑巢。杜鹃声声,黄莺乱啼,麻雀亦嘁嘁喳喳,让人觉出一片盎然的春意。我常常于酣眠中被窗外树木上的鸟鸣声惊醒 ,睁眼一看,外面已是一片明媚;阳光已越上了窗棂,爬上了树木梢顶。这时,我的心情便无限愉悦,穿衣起床吃饭。邀上小伙伴们,奔向原野上拔猪草,游玩嬉戏,找鸟窝,掏鸟蛋,或用自制的弹弓打鸟。鸟往往罹弹而殒,鸟蛋也往往被我们从树洞鸟窝中摸出,这些都被我们用湿泥裹了,放在火中烧透烤熟,洒上从家中偷出来的盐巴,分而食之。那种甘美、醇香,让我至今难忘。

  ⑤一首外国歌谣这样唱到:“夏日来了,令人回忆。”其实,令我回忆的鸟群,在家乡的夏日里是绝然看不见的。这并非鸟儿不多、不能成群的缘故,而是因为鸟儿们这个季节正忙于繁殖哺育后代;或者耐不得炎热,藏进绿树丛中。整个夏天,其实是鸟儿最多的时候,它们不扎群,亦不大鸣叫,只是在蓊蓊郁郁的树林里飞来飞去。只有到了傍晚,百鸟噪林的时候,你才可感到鸟儿的繁多,鸟群的庞大。一次,我和几位伙伴在树林中找蝉蜕,耐不得鸟儿的聒噪,我随手捡了一块石头,向树枝间使劲扔去。随着一声哀鸣,一只麻雀便若一片骤遭虫蛀霜打的'树叶一样,从树枝间掉了下来。受惊的鸟儿“轰”地一声飞向天空,霎时间,鸣声一片,黑了头顶上的一片天空。

  ⑥然而,最让我痴迷的还是家乡秋天原野上的鸟群。

  ⑦几场秋风、几场秋雨之后,故乡的原野上便是一片金黄了。于丽日下,于澄明的碧空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一道魅人的风景,那就是雁阵。大雁们排着“一”字形或“人”字形的队伍,嘎咕嘎咕地鸣叫着,从我们的头顶飞过,由北而南,渐去渐远,以至于无,令少年时代的我,生出无限的畅想。而呼啸的麻雀群,若风暴骤起于萍末,在庄稼地的上空,在乡场,刮来刮去,亦让人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有时,麻雀群停驻在十几棵光秃秃的树上,树上便立刻像长满叶子。这些叶子在叫嚷着,吵闹着,让人觉出一种无限的生意。至于灰喜鹊,它们往往也在这个季节一大群一大群地从村庄的上空飞过,从原野上飞过,不知从哪里来,亦不知往哪里去了。还有一种鸟,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专门吃柿子。也是大群地来,每次来,家乡的柿子便会遭一次劫。但家乡人似乎并不恨这种鸟,有时在摘完柿子后,往往还给树上留下几个,供这些迟来的鸟儿们吃。

  ⑧曾几何时,家乡的鸟群在我们不知不觉间消失了。生态的破坏,环境的变迁,使河流干涸,树木减少,鸟群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供栖身、生存的家园。现在,家乡广袤的原野上偶尔还能见到麻雀群。但在我看来,亦没有记忆中的庞大、壮观了。若干年后,连麻雀们是否也会弃我们远去?我说不清楚。社会在进步,人类在繁衍,但我们谁愿意面对一个没有鸟群的明天呢?站在故乡的土地上,我翻捡着少年时代的记忆,于心灵深处默默地呼唤:归来吧,我的鸟群!

  11.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作者回到故乡,感到异常亲切,却因为没有看见过去那种秋天时节一群一群的鸟儿在天空翻飞的景象,心里若有所失,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B. 作者的故乡水丰地肥,林木丰茂,是鸟类栖身觅食、繁衍生息的理想所在,鸟群只是成为作者童稚的心灵中令人陶醉的景观。

  C. 第④段写作者少年时代早上穿衣、起床、吃饭,然后和小伙伴们到原野上拔猪草、游玩嬉戏、找鸟窝等,意在突出作者小时候天真、活泼、淘气和爱鸟。

  D. 作者家乡有一种专吃柿子的鸟,但家乡人似乎并不恨这种鸟,有时甚至还在树上留下几个柿子,让迟来的鸟儿们吃,这体现了家乡人浓浓的温情。

  E. 全文以故乡的鸟群为叙写对象,以记忆中的故乡的鸟群带给作者的独特感受为线索,写出了作者回到故乡后看不到鸟群的无奈与苦闷的心情。

  12. 本文围绕“鸟群”展开叙述,条理清晰,请具体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5分)

  13. 请从艺术手法角度赏析第⑦段。(6分)

  14. 作者最后说:“若干年后,连麻雀们是否也会弃我们远去?我说不清楚。”作者为什么“说不清楚”?他要表达什么?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