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西江月》阅读答案四篇

张东东老师

辛弃疾《西江月》阅读答案1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1.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惊和鸣不是分别写鹊和蝉的,而是说鹊、蝉、惊、鸣。

  D.见,读jin,见到的意思。

  2。词中以_____________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3。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令人喜悦的_____________,唤起了词人辛弃疾的愉快心境。

  4.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3分)

  5.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4分)

  6.词的上下片各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7.路转溪头忽见透露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8.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9.全词描写了江南农村______(时令和时间)的景色,抒发了词人_______的心情。

  10.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你认为是谁在说丰年呢?(至少答出两种说法)

  11.(08年青海)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见,读jin,见到的意思。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村丰收的喜悦之情。

  12.这首词的上阕从_____、听觉和______方面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答案 :

  1.C

  2.七八个星天外

  3.丰收景象

  4.第一问: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第二问: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3分)

  5.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4分)

  6.上片写夏夜所见之景,及对丰收的憧憬。下片写了途中遇雨,峰回路转的情形。

  7.惊喜之情。

  8.月亮落下,离别了树梢,惊动了树上的鸟鹊。描写细腻,以动这写静,突出了山林的幽静。

  9.夏夜 闲适(淡泊、喜悦、欣喜、怡然自得)

  10.乡村纳凉的人们(村民);词人(作者)与同伴;夜行人;蛙儿们

  11.D

  12.视觉 触觉

  阅读练习二:

  (1)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2)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3)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和氛围?

  (4)路转溪桥忽见,忽见的是什么?是溪桥吗?并就此简要谈一谈诗歌在用语上的特点。

  参考答案:

  (1)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第二问: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2)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3) 这首词记诗人一次夜晚在乡村行路中所见到的景象及所感受到的情趣,创造了一种既热闹欢快又清悠宜人的境界。

  (4) 忽见的是旧时茅店。旧时茅店在忽见之前,更显夜行人的惊喜之情。诗歌用语有一定的跳跃性,为了情感表达、音节韵律等的需要,常运用颠倒词序等方式,以达到独特的效果。

辛弃疾《西江月》阅读答案2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阅读练习】

  1.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惊”和“鸣”不是分别写“鹊”和“蝉”的,而是说“鹊”、“蝉”、“惊”、“鸣”。

  D.“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2。词中以“_____________”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3。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令人喜悦的_____________,唤起了词人辛弃疾的愉快心境。

  4.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3分)

  5.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4分)

  6.词的上下片各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7.“路转溪头忽见”透露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8.“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9.全词描写了江南农村______(时令和时间)的景色,抒发了词人_______的心情。

  10.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你认为是谁在说丰年呢?(至少答出两种说法)

  11.(08年青海)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村丰收的喜悦之情。

  12.这首词的上阕从_____、听觉和______方面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13.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14.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15.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和氛围?

  16.“路转溪桥忽见”,“忽见”的是什么?是溪桥吗?并就此简要谈一谈诗歌在用语上的特点。

  17.上阕写____景物,通过明月、____、_____、____、稻花、蛙声等景物,组成一幅农村仲夏月夜图。

  18.词的前两句是由人的_____感知的,而第三、四句是由人的____感知的。

  19.这首词,上阕写农村夏夜,月白风清,阵阵稻香,处处蛙声,它给夜行人带来无限的喜悦。下阕写________。

  【阅读答案】

  1.C

  2.七八个星天外

  3.丰收景象

  4.第一问: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第二问: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3分)

  5.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4分)

  6.上片写夏夜所见之景,及对丰收的憧憬。下片写了途中遇雨,峰回路转的情形。

  7.惊喜之情。

  8.月亮落下,离别了树梢,惊动了树上的鸟鹊。描写细腻,以动这写静,突出了山林的幽静。

  9.夏夜 闲适(淡泊、喜悦、欣喜、怡然自得)

  10.乡村纳凉的人们(村民);词人(作者)与同伴;夜行人;蛙儿们

  11.D

  12.视觉 触觉

  13.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第二问: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14.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15. 这首词记诗人一次夜晚在乡村行路中所见到的景象及所感受到的情趣,创造了一种既热闹欢快又清悠宜人的境界。

  16.“忽见”的是“旧时茅店”。“旧时茅店”在“忽见”之前,更显夜行人的惊喜之情。诗歌用语有一定的跳跃性,为了情感表达、音节韵律等的需要,常运用颠倒词序等方式,以达到独特的效果。

  17.夏夜 惊鹊 清风 鸣蝉

  18.听觉 嗅觉

  19.写天外疏星,山前飘雨,溪回路转,茅店忽现。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

辛弃疾《西江月》阅读答案3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评析]:词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夏夜图。首联:采用了互文修辞,指明亮的月光,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颔联: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叫的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也表现了对农村的热爱。尾联:正常语序为:“路转溪头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

  1、下面是辛弃疾《西江月》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側面烘托极为动人。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側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C、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等两句,描写了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也隐寓词人退隐生活中内心的不宁静。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倒装句式的句子。见,通“现”。“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的意思是,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2、 ①上阙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 、微雨等。

  ②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清新活泼,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辛弃疾《西江月》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①

  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②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③?

  【注】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③则甚:做什么。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有何作用?(4分)

  2.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鱼肥堪脍”?(4分)

  参考答案

  1.词的上阕描写了壁立千仞、山林苍翠、落日铺江、白鸥闲飞的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②为下阕的描写生活场景及抒发感慨作铺垫。

  2.“休说鲈鱼堪脍”是为了表达词人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1分)本词说“别浦鱼肥堪脍”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1分)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