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阅读答案十五篇)

秦风学老师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1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到学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过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朗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别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怜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连头也不敢抬起来。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朗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朗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

  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所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 bi, bo, 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②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飘扬。

  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就这样算了吗?

  A.比喻 拟人 反问

  B.比喻比喻 反问

  C.拟人 拟人 设问

  D.拟人 比喻 设问

  2.《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_都德____,____法____国作家。

  3.请问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答:上课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考问,决定逃学。到了学校后,见到教室气氛如此肃静,感到十分诧异。待到听了老师的一番话之后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难过,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习而悔恨。

  这段从“害怕法语”到“热爱法语”的心理变化,实质上是一个人对于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念。同时,还与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关。在这样一个带有浓厚爱国主义氛围的影响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着、影响着,这种合力形成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2

  阅读下文,完成 l~5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给文中加粗字注音。

  (1)祈祷( ) (2)哽住( )

  2.破折号在文中的作用主要有:①表示解释说明,②表示意思的递进,③表示语音的延长,④表示意思 的转换,跳跃或转折等作用,请指出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作用。

  (1)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 )

  (2)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 )

  (3)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 )

  3. 为什么我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段中横线上的句子是否夸张?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什么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为什么韩麦尔先生以一个手势作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 1) qi ( 2 ) gěng

  2. (1)解释说明 (2)声音的延长 (3)意思递进

  3.:受到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梢神的感染和教育. 对老师无比崇敬。

  4.;不夸张。这一动作倾注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无比热烈、其切的深情。他坚信法兰西必胜,激励人们不要忘记祖国的语言。

  5.: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以无声的手势宣布结束,表现了他面对国土沦丧的残酷现实,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比愤慨激昂的语言更为真实、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意对即可)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3

  阅读《最后一课》回答下面问题(10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

  --你们走吧。”

  小题1:第一段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2分)

  小题2:韩麦尔老师“脸色惨白”“哽住了”“说不下去”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2分)

  小题3:这几段文字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韩麦尔,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3分)

  小题4: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为什么对韩麦尔和小弗郎士来说热爱法语就是热爱祖国的同义词?(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最后一课的结束

  小题1:(2分)内心极度悲痛的感情

  小题1:(3分)语言 动作 神态(每个1分)

  小题1:(3分)因为德国侵略者强行剥夺了阿尔萨斯人民学习自己语言的权利和自由,激起了人民的爱国热情,他们把法文视为同义语,爱法语就是爱法国。(意思相同即可)

  小题1:根据后文的内容“他们已经收操了”“放学了,--你们走吧。”可以判断第一段中的“钟声”意味着最后一课的结束。

  小题1:人物的表情动作是心理活动和情感的表现。联系全文爱国情感可以体会韩麦尔老师“脸色惨白”“哽住了”“说不下去”表现了因不能再将本国语言而内心极度悲痛的感情。

  小题1:注意答全面,这几段文字主要从语言、动作、神态三个方面描写了韩麦尔,塑造了一个爱国教师的形象。(3分)

  小题1:没有唯一答案,意思对即可,可以围绕失去讲本国语言的权力就等于失去了基本权利,失去了祖国谈。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4

  《最后一课》(15分)

  接着,韩麦尔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

  ——你们走吧。”

  小题1: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钥匙”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句的深刻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小题2:为什么听到钟生、号声,韩麦尔先生会“脸色惨白”?(2分)

  小题3:“我”觉得他从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1)这段属于_______________描写;(1分)

  (2)表现了韩麦尔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2分)

  小题5: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神;韩麦尔先生的话表现了他对母语怎样的感情?汉语言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之一,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是怎样看待我们的母语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法国语言只要操着统一语言的法国人民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自由和解放。

  小题2:最后一课就要结束了,先生难以控制内心的悲伤而“脸色惨白”。

  小题3:“我”被韩麦尔先生高尚的爱国精神所打动,因此觉得先生的形象变得高大起来。

  小题4:(1)动作 (2)悲伤、愤怒

  小题5:表现了先生对祖国、对祖国文化、对本民族语言深沉的热爱;第二问可酌情给分。

  分析:

  小题1:此题是对比喻修辞的理解,读句子可知,本句有两处比喻,一处的本体是“法国的语言”,喻体是“钥匙”;另一处的本体是“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喻体是“监狱”。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告诉人们,只要操着法语的法国人民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击败普鲁士殖民统治的枷锁,打败普鲁士侵略者。

  小题2:“脸色惨白”是对韩麦尔先生的神态的描写,表现了他的内心很痛苦,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是因为“钟生、号声”代表最后一课要结束了。

  小题3:“我”觉得他高大的原因是因为韩麦尔先生前面的表现,读前文可知,是他的爱国的行动和爱国的情怀。

  小题4:“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句中的“转身”“写”表明是动作描写,从“使出全身的`力量”,并结合上文中的“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以及下文的“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可知,他内心很悲伤,很愤怒

  小题5:“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神”从这句话中体现的不仅仅是对法国语言的爱,更体现了他对祖国、对祖国文化的爱。是一种爱国精神的体现。我们,也要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传统文化,爱我们的语言文字。因此我们“如何看待我们的母语”,我们应该觉得,我们汉字的方块字是最漂亮的,我们的汉语说出来的声音是最好听的,它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5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1.读第一段和第二段,看这两段交待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2.韩麦尔先生今天与往常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为什么会这样?

  3.画线的句子表达了小弗郎士怎样的心理?

  4.小弗郎士的学校为什么不教法语了?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5.在这节课上小弗郎士都学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1.交待了今天上课前教室里的气氛和以往大不相同。为下文情节的展开设置了悬念,渲染了氛围。

  2.韩麦尔先生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为了表达对将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3.表达了小弗郎土的懊悔和对不能再学法语的伤心之情。

  4.因为阿尔萨斯和洛林被德军占领了,他们只被允许学习德语。第二问略。

  5.这节课小弗郎土学会了应热爱自己的祖国。他长大了。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6

  最后一课

  (郑振铎 )

  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

  "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在电话里说。

  "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

  "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

  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是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

  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地死在水里。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和郊外开进租界。

  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

  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

  我们依旧摇铃上课。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

  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

  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

  "但是我这一门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

  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

  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上了刺刀,"引满待发"。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笔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别的十几个课堂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

  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眷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小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

  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地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着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碾地的声音可听到。

  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立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现在下课!"

  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一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

  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个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

  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从来没有那天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

  这样的,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着迁校的工作。

  1.这《最后一课》发生的地点是___ ___(城市名),_______ _____给我们作了提示。

  2.在这"最后一课"上,"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试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并说说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2月8日这一天,暨大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用原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划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学生们对课桌等的依恋,写学生在宣布下课时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你体会到他们此时此刻是什么心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谈谈本文与都德的《最后一课》有哪些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上海,黄浦江(或者最后一句话直接给出的地名)(2分)

  2.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正是因为"我"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有一种大义凛然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才有这样的心情。(找词语或句子2分,原因说明1分)

  3、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 (2分) 4、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反衬作用 (2分)

  5、既写出学生们对学校、对家乡、对祖国的依恋,又表达了学生们对日本侵略者的强烈愤慨。 (2分)

  6、两文情境、气氛相似,师生表现相似,都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3分)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7

  课外阅读,完成下面题目。(15分)

  最后一课 老舍

  铃声,对一个做贯了教员的,有时侯《良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的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听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课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抖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隆,陵地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i艮齐,一致地竖直了背,仰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嗽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点的把泪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像他们或者能够得到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失望地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槛,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剖艮微,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小题1: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里“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祁瑞宣老师“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这两位老师的表现如此相似,他们都遭受了怎样的打击?表现他们怎样的感情(4分)

  小题2:祁瑞宣老师“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这种反常表现说明了什么?(4分)

  小题3:请你谈一谈你对文中“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这句话的理解。(4分)

  小题4:古今历史上,有许多爱国英雄令我们敬佩,有许多爱国的名言让我有]铭记。请以爱国名人、爱国名言为目标,做一点资料收集。(3分)

  我所知道的爱国名人(至少2人)

  其中一位爱国名人的事迹

  我所知道的爱国名言或古诗句(一句)

  参考答案:

  小题1:一样的亡国之痛,表现两位老师的爱国情感。

  小题1:对比.做亡国奴的苦痛使祁瑞宣老师失去了平日里的镇静,他痛苦得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了。

  小题1:“民族的春花”指祖国的语言,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亡了,祖国的语言之花也将枯萎,我们都将失去祖国的语言

  小题1:(1)示例:屈原、文天祥,岳飞,杨靖宇等。

  (2)事迹略。

  小题1:结合情节,了解历史;理解二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小题1:答出手法对比或反衬;通过对比,重点说明在最后一课上祁瑞宣老师不能自抑的感情。

  小题1:这是一句比喻说法,结合故事情节了解国家亡了,我们都将失去祖国的语言。国没了,祖国语言也就不复存在。

  小题1:只要设计合理,事件事例具体,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8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②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③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杆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崖顶上鸽子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④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划线句①中“监狱大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钥匙”指的是:________,全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线句②中“恨不得”和“一下子”表现了韩麦尔先生___________的心情。

  3.小弗郎士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的意思是( )

  A.对韩麦尔的即将失业感到可怜。

  B.对韩麦尔被迫离开阿尔萨斯感到同情。

  C.对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一种伤感。

  D.对韩麦尔不但成了亡国奴,甚至连从事几十年的法语教学都被迫终止处境的同情。

  4.划线句③是______(环境、细节、场面、心理)描写,挂在铁杆上的字帖,烘托出______________ 的气氛。

  5. 划线句④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两段文字给读者的教育是( )

  A.集体主义教育

  B.认真学习本民族文字的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尊重知识、尊重老师的教育

  参考答案:

  1.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法国语言;牢记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求得民族解放

  2.把所有法语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急切心情

  3.C

  4.细节 爱国

  5.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德语的愚蠢,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愤慨

  6.C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9

  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 访问)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满腹经纶。

  在进城之前,哲学家把他的学生带到郊外的一片草地上,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成了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学生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学生们说:“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学生们:“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学生们非常惊愕(è),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大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果然 竟然)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一个学生首先开口:“老师,只要有铲子就行。”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学生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学生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学生,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大家一个一个都讲完了,哲学家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在住宅附近按照各自的办法试一试。至于这里的杂草,由我负责根除。一年后,有了结果,我们再来相聚。”

  学生们各自按照自己的办法除草。第二年春天,小草又偷偷地钻出了地面。唉,效果不好!不过,他们还是按照约定来相聚了。

  学生们来到郊外发现,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变成了一片长满麦子的庄稼地。他们围着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于是 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哲学家去世了。学生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在最后补下了这样的内容: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方法是种上庄稼,让有用的东西占据它。同样,一个人要想铲除心灵中丑恶的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______________,让____________占据它。

  1. 把( )中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2. 为什么学生们会认为老师的最后一课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

  3. 根据短文内容和你的理解,把结尾补充完整。

  4. 概括回答:学生们和哲学家铲除杂草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5. 文中的哲学家是怎样教给学生懂得一个深奥的人生哲理的?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答案

  1.访问 果然 于是

  2.两个要点:老师是探讨人生奥妙的大哲学家;这个问题简单得任何人都知道答案。

  3.(多做好事),――让(美好的心灵)或(善良的品质)占据它。

  4.学生们都是从如何“铲除”的角度进行思考的,而哲学家是从“利用”、“占据”的角度考虑的。

  哲学家不是像普通的老师那样,在课堂上,用说教的方法,而是(1)将学生们带到旷野中,(2)通过实际问题,从看似简单的事情入手,(3)让学生自己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10

  可怜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儿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小题1:文中有句话表现小弗郎士决心回答好老师的提问,决心学好祖国语言,请用波浪线把这句话画出来。(1分)

  小题2:本文段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刻画韩麦尔先生?从中可以看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小题3:“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中“监狱大门”和“钥匙”分别指的是什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2=4分)

  小题4:如何理解韩麦尔先生下课前的动作与神态(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小题2:外貌、语言、行动、神态 强烈的爱国感情、痛恨敌人、有祖国必胜的信念。

  小题3:“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

  这句话的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小题4:表现了先生强烈的爱国感情和因即将失去国土而痛苦的心情。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11

  1941年,上海这座远东第一大城市的许多地方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

  12月8日上午,暨南大学上课的铃声敲响了,郑振铎像往常一样捧着厚厚的讲义夹,走进教室,只是步履显得十分沉重。教室里依旧挤满了听课的学生,他们仍然端坐在各自的座位上,摊开笔记,鸦雀无声地准备聆听郑先生的讲课。郑振铎神情肃然地环视着教室,鼻翼不由得抽噎了一下,但还是忍住了眼泪。今天的事,你们大概都已经知道了。我们已经决定,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即停课。

  郑振铎心里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他恨不得自己能变成一个超人,可以把所有的知识凝聚在一堂课中,毫不保留地全部传授给学生。这一堂课,他讲得格外的亲切,学生们也心无旁骛,不停地做着笔记,即使平时最不认真的学生,这时也开始认真起来。

  10点30分,不幸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从学校顶楼的窗口望去,可以清晰地看见,萧瑟的北风中,太阳旗鼓满着嚣张的气焰,盛气凌人地招摇而至。

  郑振铎停止了讲课,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紧张的神色。他挺直了身体,做了个立正的姿势,毅然合上了讲义夹,严肃而又坚定地宣布:现在下课!学生们随之站了起来,他们都已知道应该怎么办,应该走向哪里。许久,教室里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同学忍不住发出低低的啜泣声。暨南大学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这天那样坚决、统一,从校长到工役,从教师到学生,所有的人用热血铸就的身躯,迈着可杀而不可辱的脚步,走出教室,集合在教学大楼前,炽热的心将他们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12.选文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从中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心情?(2分)

  13.第3段中写道:即使平时最不认真的学生,这时也开始认真起来。对其原因,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14.第2段中写到郑振铎的抽噎,第五段中写到几个女生的啜泣,这是否有损于师生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2分)

  15.文中说郑振铎心里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你认为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2.(2分)动作 神态 语言 心理 表现了人物沉重、悲哀的心情。

  13.(2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震动。

  14.(2分)他们为国土的沦丧而感到屈辱,极度的悲痛正是他们爱国主义的表现。

  15.(2分)这将是郑振铎先生在暨南大学乃至在他教学生涯中的最后一课,这节课将深深地教育、影响着要求进步的青年学生。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12

  最后一课(12分)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9、选文从 、 、 三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他 的思想感情。(2分)

  10、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就脸色惨白?(2分)

  11、“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2分)

  12、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2分)

  13、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他竟然哽住了,说不下去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2分)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

  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1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最后一课》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都德,选自《星期一故事集》。

  B、小弗朗士是个活泼天真的孩子,他根本不知道最后一课的意义。只是对老师的离开感到难过。

  C、韩麦尔先生心情悲痛,是因为他即将失去工作。

  D、《最后一课》是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

  参考答案:

  9、语言,行动,神态 强烈的爱国主义

  10、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

  11、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的崇敬。被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所感染。(表现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从先生的言行中,感受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正是理解先生的爱国精神,小弗朗士才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

  12、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13.D 14、D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13

  比较《最后一课》中的(甲)段文字和课外(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乙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进了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瘦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他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好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加思虑地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智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我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甲段选自课文《最后一课》,作者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段都以___________为背景,甲段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乙段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

  3、甲段写韩麦尔先生发给学生的新字帖都是法兰西阿尔萨斯的圆体字,其目的是要从侧面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段写妇人多次重复一、二、三其含意是指老妇人对_______________的痛苦诉说,也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________________。

  4、甲段将心理与__________描写相结合,表现了小弗朗士________________。

  5、乙段对老妇人身体状况的描写用了一个短语,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描写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段结尾是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结合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都德

  2、战争爱国反战

  3、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战争杀害了三个儿子

  控诉

  4、细节对普鲁士暴行的极端愤慨、讽刺和爱国情感的升华

  5、瘦弱而多病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折磨

  6、表现了人们对老妇人的悲惨遭遇深感同情与理解,思索着战争带来的不幸。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14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小说插入对镇上人物的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3.作者是怎样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

  4.说说小说是怎样安排情节的?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角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呀,”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给文中带点字注音

  祈____哽____

  2.从小说情节看,选文属于什么部分?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钟响了,意味着什么?

  4.“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

  5.选文有一处侧面描写,请找出来。

  6.韩麦尔“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

  7.“我”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8.文中对韩麦尔的刻画,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9.作者反复写钟声,用意何在?

  10.“散学了——你们走吧。”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七.深入探究下列问题

  1.有的同学认为采用第三人称写这篇小说比第一人称写更好些,也有同学不同意这种看法,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2.作品中为什么没有对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描写?这是作品的欠缺之处还是独特之处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五.1.一是营造与往常不同的气氛,为后文情节的展开蓄势;二是结构上有一种呼应美;三是升华小说主题。 2.一是贯穿故事情节,二是深化小说主题。 3.从小弗郎士的视角叙述,主要是通过对他的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现他内心的巨大悲痛、愤恨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4.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组织安排情节的。从纵向看,以小弗郎士的行踪,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从横向看,教室是一个连接故事中各条人物线索的总枢纽。

  六.1.qí gěng 2.高潮和结局 3.最后一课的结束。 4.普鲁士占领了法国。 5.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6.内心悲愤。 7.被他的爱国精神打动,对老师的热爱崇敬。 8.语言、动作、神态 表现他热爱祖国、痛恨侵略者,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9.暗含最后一课已经结束。 10.用手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表现他内心的极度悲愤,倾注了他热爱祖国,怨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

  七.1. 开放性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用第一人称真实自然,而第三人称无此效果。 2. 开放性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由于叙述角度的限制,读者只能从衣着、语言、行动来认识他,并体会揣摩他的内心情感。

《最后一课》阅读答案15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老师为什么在最后一课时穿戴礼服?郝叟等人为什么坐在教室里? (用原文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第二段加粗的“这种方式”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和号声后“脸色惨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在黑板上写了“法兰西万岁!”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的最后一段用了_____ 、______描写。

  参考答案:

  1、⑴老师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⑵郝叟等人坐在教室里,是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2、坐在教室里上最后一堂法语课。

  3、钟声和号声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宣告了阿尔萨斯从此将被普鲁士占领,对于一位爱国之士来说,韩麦尔先生感到内心悲痛,精神受到沉重打击。(意思对即可)

  4、这是韩麦尔先生对祖国必胜信念的体现,也是法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意志的集中体现。

  5、神态动作。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