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节选自《陈涉世家》)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2分)
①会天大雨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天下唱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与例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等死,死国可乎?
【小题4】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2分)
答案
【小题1】恰逢 、 首发
【小题2】C
【小题3】同样是死,还不如为国事而死,好吗?
【小题4】略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词汇的理解应注意:“会”在这里是“适逢、恰巧遇到”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是多音字,有多种含义,常用来表示会议,会计等。“唱”是个通假字,通“倡”,“倡导”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点评:识记和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具体要求有准确理解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理解一词多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准确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等。当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能用已学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小题2】试题分析:“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A项中的“以”是 “比得上”的意思;B项中的“以”相当于“而”,表承接,不译;C项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D项中的“以”是“凭借”的意思。所以,选C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能力。
点评:考查文言文的虚词,一般有“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平时我们要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熟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不离句,理解文言虚词也是这样,把它放到句子里翻译翻译就感知出来了,这样才不至于死记硬背。做本题的思路是:首先要理解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分析几个备选项中的“以”的意思和用法,最后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字词的理解,如:等→“同样”的意思,不能理解为“等着”;死→“为……而死”的意思,不能理解为“死亡”;国→“国事”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国家”。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4】试题分析:陈胜是一个洞察时局,敢于并善于斗争的人。为了能有更多的人来响应起义,也为了进一步发动众人,陈胜、吴广采用了一些起义策略,即他们抓住了人们对“扶苏”“项燕”的怀念及遭遇的不满,“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发动群众起义。
考点:考查学生筛选提炼总结文中信息的能力
点评:初中阶段文言文阅读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的进一步深化了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要求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到文中搜寻筛选提取信息,找出原句并学会总结和概括,学生精读文章,初步筛选,看清方向,明确方向,仔细分辨,识别障碍。
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8分】
戴 逵
戴逵,字安道,谯郡铚①也。幼有巧慧,聪悟博学。善鼓琴,工书画。为童儿时,以白瓦屑、鸡卵汁和溲作小碑子,为郑玄②碑,时称词美书精,器度巧绝。其画古人山水极妙。十余岁时,于瓦棺寺中画。王长史见之云:“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吾恨不得见其盛时。”
逵曾就范宣③学,宣见逵画,以为亡用之事,不宜虚劳心思。逵乃与宣画《南都赋》。宣观毕嗟叹,甚以为有益,乃亦学画。
逵既巧思,又善铸佛像及雕刻。曾造无量寿木像,高丈六,并菩萨。逵以古制朴拙,至于开敬④,不足动心⑤,乃潜坐帷中,密听众论。所听褒贬,辄加详研,积思三年,刻像乃成。
(选自《历代名画记》)
【注释】①谯、铚:古地名;郡:古代行政区域。②郑玄:人名。③范宣:人名。④至于开敬:到了开放敬神的时候。⑤动心:打动人心。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宣见逵画,以为亡用之事( ) ②又善铸佛像及雕刻(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吾恨不得见其盛时。
②宣观毕嗟叹,甚以为有益,乃亦学画。
11.通读全文,说说戴逵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原因。(2分)
答案
9.①通“无”,没有。②擅长或善于(共2分,每小题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10.①这小孩子不只能画画,最终能取得大成就,遗憾的是我不能见到他鼎盛的时候。②范宣看完赞叹不已,认为(作画)很有好处,于是也学画画。(共4分,每小题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11.巧慧(聪悟)、博学(1分);虚心好学、精益求精(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条即可得分)(共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原文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
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
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阅读题
9.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特:
(2)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宜: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翻译:
(2)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翻译:
11. 世俗与作者判断“士”的标准是否一样?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回答。(5分)
12.文中三处使用鸡鸣狗盗这一成语,分别强调了什么?(5分)
参考答案
9.(1)只,仅仅 (2)应当 (共2分)
10.(1)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
(2)这就是(真正的)士不归附他的原因。(共4分,意思近即可)
11.不一样。世俗认为“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而作者认为“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可见,世俗判断“士”的`标准比较低,能帮助孟尝君脱离危险的便是“士”;作者判断“士”的标准比较高,能帮助孟尝君称王制秦的便是“士”。(共5分,判断1分,理由4分,理由每个要点1分,意思近即可)
12.①第一处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强调孟尝君得到的不是真正的士;②第二处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强调孟尝君的门客不能担当起使齐国强盛的责任;③第三处鸡鸣狗盗之出其门,强调真正的士不归附其门下的原因。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文言文阅读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③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1、简介孔子(不超过3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子中字的含义。
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罔:_________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_________
哉: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第一则语句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2、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3、先生迷惑不解 危险 “呢”表反问
4、(1)孔文先生凭什么被称作“文”呢?
(2)聪明而且爱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看作耻辱的事。(意对即可)
5、“略”。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童趣
沈复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项为之强 强:_________________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怡然: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加粗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驱之别院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B.为人谋而不忠乎 项为之强
C.故时有物外之趣 故又名“鬼市”云
D.使之冲烟而飞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又留蚊于素帐中。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儿时“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描写了童年时期的哪三件趣事?(每件趣事用四字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僵”,僵硬
(2)安适、愉快的样子
2.C
3.(1)又在白色帐子里留几只蚊子。
(2)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里争斗。
4.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5.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 (意思对即可)
宗泽,字汝霖,婺州①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②元年,命知磁州③。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④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⑤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⑥,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⑦,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⑧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⑨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⑩。
【注释】
①婺(wù)州:今浙江金华。②靖康:宋钦宗年号。③磁州:今河北磁县。④率:都。⑤羸(léi)卒:瘦弱的士兵。⑥开德:令河南濮阳,即演渊。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⑧生兵:指生力军。⑨潜善:人名,即黄潜善。⑩薨(hōng):死亡。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 )
(2)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译文:
(2)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译文:
13.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2分)
答案
ll.(1)全、都,全部;(2)推测、估计、考虑。
l2.(1)宗泽从小性格豪爽,有远大的志向。 (2)今天,进和退同样是死,不能不从死中求生。
13.豪爽有大志、英勇善战、忠君爱国。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冷泉亭记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亭,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我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我爱其泉渟渟①,风泠泠②,可以蠲烦折酲③,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④足于床下,卧而狎⑤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彻⑥,粹冷柔滑,若俗士⑦,若道人,眼耳之尘,心尘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域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铺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玙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⑧。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①渟渟(tínɡ):水停止不动的样子。②泠泠(línɡ):形容清凉。③蠲(juān)烦析酲(chénɡ):除去烦劳,解除酒醉,蠲:消除,除去。酲:酒醉不清醒。④濯(zhuó):洗。⑤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⑥矧(shěn):况且。潺湲(chányuán):水流的样子。彻:同“澈”。⑦俗士:与出家人相对而言,指未出家的人。⑧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的观点。此语出自《论语o述而》。这里是指自己不再建造新亭。
1.下面对词语分析不妥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句中的“最”“尤”“甲”是同义词。
B.“导和纳粹”,是指引导人心平气和地接纳最精美的东西。
C.“床下”“枕上”在这儿是比喻义,指随处、自由的意思。
D.“可胜言哉”中“胜”是壮大的意思,这儿有名传千里之意。
2.对下面语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撮奇得要”——集中了最奇特的要点。
C.“潜利阴益”——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好处。
D.“佳境殚矣”——所有的美好境界,全都达到极点。
B.“物无遁形”——物体的形态全都显露了出来。
3.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冷泉亭是余杭众多美景中最好的一处。
B.与冷泉亭互相遥望的还有虚白亭、候仙亭、观风亭和见山亭。
C.仆射、给事、右司郎中是官职,相里君、韩皋、裴棠棣、卢元铺、元玙是人名。
D.“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中“长庆”是白居易的号。
4.认真阅读文章,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文字。请写出三组描写冷泉亭景色的整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抓住冷泉亭春天的_______和_______;夏天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景物,简练而生动地写出了此泉四时的美景和人物的心情。
6.作者不再建造亭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A
3.D
4.A.高不倍寻,广不累丈。
B.山树为盖,岩石为屏。
C.佳境殚矣,能事毕矣。
或:A.草熏熏,木欣欣。B.泉渟渟,风泠泠。C.若俗士,若道人。
5.草 木 泉 风
6.“于是,……无所加焉”
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②阖(hé):关闭。 ③逡(qūn)巡:从容,不慌不忙。 ④啻(chì):仅;止。 ⑤龁(hé):咬。
19.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猫 蹲 良 久 鼠 逡 巡 自 穴 中 出 见 猫 怒 奔 之。
答案: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 (2)适异国来贡狮猫 ( )
(3)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 ) (4)既而鼠跳掷渐迟 ( )
答案:①总是②正巧(恰逢)③都(全)④缓慢(迟缓) 娆雪教学网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翻译: 看到这种情况以后,才知道猫(原先)的躲避,并不是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跳窜后)的疲乏。
22.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 C )(3分)
A.釜底抽薪 B.走为上计 C.欲擒故纵 D.调虎离山 E.声东击西
译文:
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老鼠,大小和猫差不多,为害极为严重。(皇家)从民间找遍了好猫捕捉老鼠,都被老鼠吃掉了。恰好有外国进贡来的狮猫,浑身毛色雪白。把狮猫投入(有)老鼠的屋子,关上窗户,偷偷观察。猫蹲在地上很长时间,老鼠从洞中出来巡视,见到猫之后愤怒奔跑。猫避开跳到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猫就跳下来。如此往复,不少于一百多次。大家都说猫胆怯,以为是没有能为的猫。过了一段时间,老鼠跳跃动作渐渐迟缓,肥硕的肚皮看上去有些气喘,蹲在地上稍稍休息。猫随即快速跳下桌子,爪子抓住老鼠头顶毛,口咬住老鼠脖子,辗转往复争斗,猫呜呜的叫,老鼠啾啾的呻吟。急忙打开窗户查看,老鼠脑袋已经嚼碎了。大家这才明白,狮猫开始时躲避大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它疲乏松懈啊!「敌人出击我便退回,敌人退下我又出来」,狮猫使用的就是这种智谋呀。 唉!那种不用 智谋,单凭个人血气的小勇的人,和这只大鼠有什麼不同呢?
本文主旨:本文通过记叙猫鼠相斗,说明了宁斗智不斗力的道理。敌疲我打,后发制人,是克敌制胜的一种重要策略。
中心:狮猫能够战胜大鼠,因为它随时注意到斗争的条件,知道对方势盛,不可力斗,故意示人以弱,一 味闪避;待到对方筋疲力尽,时机来了,才全力出击,向其要害爪口并施, 终 於咬碎老鼠的头部。这说明了做事要运用智谋,不能单凭意气、勇力做事。
忌②数与齐诸公子③驰逐重射④。孙子见其马足不其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⑤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⑥,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⑦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三千金。
【注释】
①孙膑:春秋时大军事家,在魏国受到庞涓的迫害,成了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协助下达到齐国,受到器重。②忌:田忌,齐国王侯,大将。③诸公子:指齐国王室子弟们。④驰逐重射:以重金赌注赛马。逐,竞赛。射:dubo,比赛。⑤弟:同“第”,但,只。⑥临质:临场赌赛。质:对抗。⑦辈:等级。
1、翻译划线句子。
答: 。
2、田忌取胜的前提是什么?
答: 。
3、田忌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答: 。
4、从赛马这件事可以看出,田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 。
5、从赛马这件事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虎丘记
(1)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译文】虎丘离苏州城只有七八里,那山上没有高耸的山岩幽邃的沟谷,只是因为接近苏州城的缘故,(达官贵人)装饰豪华、满载声歌的游船,没有一天没有的。凡是有月亮的晚上,有花的早晨,有雪的傍晚,游人来来往往,纷繁错杂得像织布一样。中秋时节(这景象)就更加繁盛。
(2)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译文】每到这一天,苏州城家家户户倾城而出,肩挨肩,人挤人,接踵而来。无论是官宦人家的男男女女,还是平民百姓,没有谁不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很多人都在路边,用垫子摆上酒,席地而坐。从千人石到山门,密密麻麻紧挨着的游客多如鱼鳞。檀木所制的歌板堆积得就像山丘,酒器里盛的酒如云彩一样奔泻不停。远远望去,就像无数大雁落在平坦的沙滩上,又像彩霞铺在江面上。即使用电闪雷鸣也无法形容那热闹的场面。刚摆上酒席时,唱歌的人成百上千,声音像蚊虫齐鸣,分不清(唱些什么)。分部安排好后,都竞相以最新流行的歌曲一争高低,雅乐俗乐都有,唱得好坏也自有分别。过了一会儿,摇头踏脚按节拍唱歌的人,就只剩数十人了。不久,明月高悬在空中,山石反射着月光,如同白练,所有粗俗之乐,都悄悄停了下来。应邀唱歌的人只有三四个了,他们伴着一只箫,一只笛,一人舒缓地敲着歌板歌唱。管乐和人的歌声一起发出,清幽嘹亮,使听众陶醉不已。到了深夜,月影疏疏落落,月下树影斑驳,这时,连箫和歌板也不用了。一个人登场歌唱,四座的人都屏心静息地倾听。他的歌声细如发丝,直冲云霄。每唱一字,差不多要一刻时间。飞鸟仿佛也为这舒缓悠长的歌声所感动,徘徊不忍飞去,壮士听到这样的歌声,也忍不住要落泪。
(3)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山名)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译文】剑泉深不可测,飞耸的岩石像刀削的一样峭立。千顷云好像是以天池等山作几案,山峦沟壑秀丽无比,这里最适合飨宴宾客。但中午过后,阳光强烈,(游客在此)无法久坐。文昌阁(景色)也好,傍晚的树更好看。它的北面是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只有远处的虞山一点遥遥在望。平远堂荒废已久,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想在这里建个祠堂,祭祀韦应物、白居易等先贤。但不久我就生病了,我已经请求辞官归去,恐怕江进之修复平远堂的兴致也大减了。(可见)山川景物的兴盛荒废,确实是有时运的啊!
(4)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差役)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译文】我在吴县做了两年县令,曾六次登上虎丘。最后一次是和江进之、方子公同去的。我们坐在生公石上等待月亮出来。唱歌的人听说县令来了,都躲开藏了起来。我就对进之说:官吏的横暴,差役的庸俗,也太过分了啊!以后我辞官后,一定要在这生公石上听曲,以月为证。现在我幸好解免官职,客居吴地,虎丘的明月啊,不知道还记得我当年的话吗?
23、白乐天指的是诗人白居易。(1分)
24、第二段对斗歌场景写得极有层次:(2分)
环境由喧闹到到寂静
感情由热烈到凄凉
25、第二段没有运用到的手法是D(2分)
A.层层烘托 B.夸张借代 C.点面结合 D.对比反衬
26、请分别概括第三段的景物特点? 并简析作者写景的角度。(4分)
剑泉之深;千顷云之高、秀;文昌阁之佳,平原堂之旷。(任写出2点得1分,3点得2分)
先山水后人文;俯仰结合;远近结合。(写出任一角度1分,分析1分)
27、文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评价。(4分)
表达对官场生活的鄙薄之情,(1分)渴望与民同乐的真性情。(1分)作者认识到官民之间的尖锐对立,这种对立使得他无法领受听曲此石上的迷人情趣,于是他甘愿以吴客的身份来游虎丘,这种走进人民的姿态是值得肯定的;(1分)而其揭示官民之间的对立关系具有批判意义。(1分)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下列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楚人有涉江者∕宋人有耕者
②遽契其舟∕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④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于土墙凹凸处
2、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遽契其舟( )
(2)不亦惑乎( )
(3)兔走触株( )
(4)冀复得兔(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吾剑之所从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后来分别演化成了什么成语?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哪种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
2、(1)雕刻
(2)糊涂
(3)跑
(4)希望
3、(1)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意对即可)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选文写了赵普_____________的事,表现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用原文回答)
2.解释下面加粗的字词。
(1)普性深沉有岸谷 岸谷:__________
(2)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尝:____________
(3)普颜色不变 颜色:__________
(4)卒用其人 卒: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的一处细节描写,说说赵普进谏的感人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奏荐人才;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或答“刚毅果断”)
2.(1)形容人严肃刚正;(2)曾经;(3)脸色;(4)终于
3.(1)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跟他相提并论。
(2)过了些日子赵普把这些旧奏章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
4.示例一:太祖“碎裂奏牍掷地”,已是发怒至极,但赵普不怕触犯龙威,“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的这种镇定沉着令人感动。
示例二:“补缀旧纸,复奏如初”,赵普为国家“奏荐某人为某官”,不畏个人安危屡败屡奏,这种耐心与决心、以天下事又己任的精神令人感动。
(意思对即可)
宁越,中牟①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②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③,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10分)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中牟:地名。②矢:射出的箭。③舍:古代度量单位,三十里为一舍。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苦耕稼之劳苦:
(2)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达: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
(2)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
小题3:.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
小题4:.从选文看,宁越身上有哪些优点?(2分)
小题5:.小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发?(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1)以……为苦 (2)显达
小题2:(2分) (1)怎样做才能够免除这种辛苦呢?
(2)(学了)十五年,周威公拜他做了老师。
小题3:(2分)对比,通过对比突出坚持不懈的意义。
小题4:(2分)①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②勤奋刻苦(或认准目标,坚持不懈)
小题5:(2分)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我们要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略
中国竹,意无穷
①青青翠竹,挺拔劲秀。竹,无华丽之姿,却有丹、青之貌;无脂粉之态,却有凌云之志。自古以来,竹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素有 竹子王国 之称。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竹现有37属约500种,属数和种数约占世界的二分之一。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种,被誉为 世界竹类的故乡 。
③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④在日常生活中,竹密切地联系着衣、食、住、行、用五大方面。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随着时代的发展,竹又有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新用途,如用竹纤维制成衣物,用竹炭制作空气清新剂和除湿剂等。
⑤从生活环境看,竹也发挥了其特殊的作用。竹的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和为其它生物资源提供生存环境等,从古至今人们都利用它保护和美化生活环境,人们漫步于幽静的 竹海 之中,心旷神怡,难怪我国自古即有 无园不竹 之说。
⑥竹在人们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质贡献举不胜举,在文化上所赋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更是无法估量。
⑦在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就有了对竹利用的确切记载。竹自竹简、珠笔到竹纸,在保存和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以竹为题材的诗词歌赋,用竹编织和雕刻的艺术品,竹制的笙管笛箫奏出的音乐,无不给人类美的享受。
⑧在我国文化史上,竹蕴含着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价值。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的生物特征逐渐升华为一种做人的美德。竹四季常青,不畏逆境,和松、梅并誉为 岁寒三友 ;竹中空外直,虚怀若谷,和梅、兰、菊并称为 四君子 。
⑨无论是魏晋嵇康、向秀等 竹林七贤 ,还是唐朝李白、韩准等 竹溪六逸 ,莫不对竹有一份执着和憧憬,清代郑板桥,与竹为邻,以竹为友,爱竹、写竹、画竹、赞竹。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正是他坚忍不拔、超凡脱俗的人格写照。
15.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竹的。(3分)
16.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种,被誉为 世界竹类的故乡
17.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
18.文章第⑥段在结构上有什么左右能够?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答案仅供参考:阅读材料网整理
15.答案:示例:①我国竹类资源丰富:②竹与生活息息相关; ③竹在文化上赋予我们精神财富。(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做此类题目要仔细阅读,然后对每个自然段的说明内容进行归纳概括,注意文中一些概括性的语句,它往往是说明的一方面内容。
16.答案: 之一 ,是 其中一个 的意思,准确地说明我国云南省只是世界竹类植物起源地中的一个地区,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地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释词语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说明文一些限制性词语的表达作用,首先要解释词的含义,并指明其作用(表限定、强调、程度、否定、推测等);其次说明有这个词说明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个词说明内容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太绝对化、与事实不符等);最后加上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
17.答案: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竹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主要用途的实例,具体真实地说明了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说明方法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列图表、摹状貌、分类别、做诠释、下定义、引用说明等。分析文段的说明方法一定要全面,有几个就写几个。本句列举了竹在衣食住行用中的主要用途实例,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 的实例,具体真实地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8.答案:文章第⑥段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紧承了上文对竹用途的介绍,又引出下文对竹所赋予的精神财富的说明,使文章语意连贯、衔接自然。(承上启下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占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段结构作用的能力。说明文中间段落在结构上能起到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说明对象特点的介绍,与首尾有呼应关系,运用某种说明方法介绍说明对象特点等,具体的作用要看文段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本题 竹在人们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质贡献举不胜举 承接上文, 在文化上所赋予 开启下文,与文章首尾都有呼应。回答承上启下段落的作用类题目,最后最好加上一句 使文章语意连贯、衔接自然。
在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叫张僧繇。一天,梁武帝要张僧繇在寺庙的墙上画四条金龙。张僧繇用三天的时间就画好了,并且画得非常像真龙。大家听说后,都去观看,发出阵阵赞叹声。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看,却发现每条龙都没有眼睛。张僧繇解释说:“如果我给龙加上眼睛,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都不信,坚持要他加上眼睛。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给两条龙加上了眼睛。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两条龙腾地一声飞上了天!成语接龙
画龙点睛的寓意:画龙点睛是说,只要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就能解决问题。
画龙点睛造句:这篇文章的结尾写得非常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一枚大头针阅读理解答案
门前三五步阅读理解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爱,从来不卑微
记旧本韩王后(节选)阅读及答案
一枚大头针阅读理解答案
门前三五步阅读理解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爱,从来不卑微
冬日香山阅读答案三篇
有事喊董三阅读题答案
藏羚羊的跪拜阅读题及答案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愚公移山铁杵磨针阅读答案
世上没有傻问题阅读理解答案
卖笑的人阅读答案
张炜老人阅读答案
品味遗憾阅读理解附答案
记旧本韩王后(节选)阅读及答案
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阅读答案
海燕郑振铎阅读解答案
必做寂寞阅读练习及答案
有关奔落的雪原课内阅读
风把手艺刮进了天堂的阅读和答案
嫦娥奔月阅读及答案
苦难阅读训练和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附答案
家书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