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题目与答案

张东东老师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题目与答案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材料一:

  【据新华社电】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4月21日在京发布。

  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0.38本,连续7年稳步提升;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0.13本,纸质图书、电子书的阅读量略有提升。

  在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上升的同时,报刊和期刊的阅读量依然保持下降趋势。据统计,2013年,人均报纸阅读量较2012年的77.20期(份)下降了6.35期(份),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也比2012年的6.56期(份)下降了1.05期(份)。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首次超过半数,达到50.1%,较2012年上升了9.8个百分点。其中,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阅读均有所上升。

  据统计,我国超九成有数字化阅读行为国民是49周岁以下群体,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其中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21.70分钟,比2012年的16.52分钟增加了5.18分钟。

  据中国新闻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获取便利”是我国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首要原因,其选择比例超过六成,“方便随时随地阅读”和“方便信息检索”,也成为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重要原因。魏玉山表示,超九成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表示阅读电子书后就不再购买其纸质版,这一数据连续4年持续上升,反映出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作用不断加强。

  据调查结果显示,有70.5%的国民认为当今社会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认为阅读不重要的比例仅为5.2%。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表示,国家将充分利用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平台,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并将加强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全面阅读立法和规划工作,努力营造“书香中国”浓厚氛围。(徐硙)

  材料二: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对国民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

  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5.0%)。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5%,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

  材料三: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人们不是不阅读,是阅读的方式在变。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阅读方式造成巨大冲击,习惯了网络“浅阅读”的民众,难有耐心阅读“大部头”,从阅读纸质书变成电子书、微博、微信。但带来

  的问题是,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要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需要时间和耐心。

  材料四:

  今天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8.4本,日本的8.5本,美国的7本……更有论者恨铁不成钢,千万别成为屏奴,要多读纸质图书。

  其实,不必过于焦虑。中国人的阅读率正在上升,比如,去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7.25本,较2012年上升了0.51本。今天的阅读率一定超过古代,在遍地文盲的时代,特别是印刷技术落后的时代,阅读率怎么可能高?至于指责国人喜欢浅阅读,习惯用电子工具阅读,更是经不起推敲。时代在变,电子书也是书,不能因为读了纸质书就有了优越感。试想,那些喜欢龟壳书的人有理由嘲笑竹简书吗?而习惯于竹简书的读者又有理由嘲笑纸质书吗?载体变了,书犹在,喜欢阅读何必拘泥于载体不同?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对公布“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一事都作了报道,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5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新华社记者和《中华读书报》记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6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浅阅读”有哪些表现和危害。(6分)

  (4)材料四对“指责浅阅读”一事提出异议,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浅阅读的?(8分)

  试题答案:

  12.(1)相同点: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上升,报刊和期刊的阅读量下降。

  不同点:材料一①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②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③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作用不断加强;④绝大都数国民认为当今社会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很重要。 材料二①大多数成年国民更倾向于纸质图书阅读;②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

  (相同点1分;材料一的不同点答到两点给1分,答到四点给2分;材料二的不同点答到一点

  给1分,答到两点给2分)

  (2)材料一侧重于报道,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持续增长和数字化阅读的主体是中青年群体;

  材料二侧重于报道,纸质图书阅读方式仍然受到大多数成年国民的青睐和纸质图书的阅读主体是未成年人。

  (本题的答题要点在于,必须明确两则报道的侧重点分别为数字化阅读方式和纸质图书阅读方式,其他的内容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每点3分)

  (3)表现:①阅读方式:通过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阅读;②阅读内容:从阅读纸质书变成阅读电子书、微博、微信。 危害: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而没有时间和耐心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表现每点2分,危害2分。)

  (4)根本分歧:①材料一作者认为,手机、互联网等电子工具导致了浅阅读;

  ②材料二作者认为,指责国人喜欢浅阅读,习惯用电子工具阅读,是不对的。

  看法:这一问事实上是根据第一问而设,要求学生能够基于这两种观点,结合自身的体验,谈出自己的看法。无论是赞成其中的任何一种观点,还是根据这两种观点提出一个中和性的看法,只要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言之有理即可。

  (分歧2分,看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