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阅读答案

李盛老师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1、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1)又何间焉( )

  (2)公令疏军而去之( )

  2、下面句中划线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A、可以一战——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门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粮——闻寡人之耳者

  3、翻译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理解。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_________”和鲁庄公的“_______”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2)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______________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一句,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一句。

  参考答案:

  1、(1)参与

  (2)离开

  2、B

  3、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全部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处理!

  4、(1)远谋 鄙

  (2)取信于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2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加粗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何以战河曲智叟亡以应

  B、公问其故 故虽有名马

  C、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

  D、又何间焉 此为何若人

  2、翻译句子。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①鲁庄公与曹刿同乘(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②小信用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不会保佑您的。

  3、不是多余的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胆识。

  4、齐师倚仗强国,没有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鲁国曹刿善谋,鲁军善战。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3

  读下面【甲】【己】两个语殷,完成11-14题.(10丹)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心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哉。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①,严斥堠②,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③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④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注释】①烽燧:报警的烽火,白天称燧,晚上称烽。②斥堠(hòu):原指探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瞭望。③犒(kào):犒赏。④殆:通怠,懈怠。

  11.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I)望其旗靡( ) (2)用人不尽其所欲( )

  1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诃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1

  A.公与之乘 凡战之道

  B.故虽并天下 公问其故

  C.既克 既胜养其心

  D.登轼而望之 而士不厌兵

  13.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译文:

  14.【乙】文中哪一句与【甲】文的夫战,勇气也表达的是相同的战略思想?(2分)

  答:

  参考答案:

  11. (1)倒下(1分) (2)想要(1分)

  12.C(2分)

  13.(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面鼓士气就枯竭了(2分)。

  (2)这就是黄帝打了七十场仗而士兵仍不懈患的原因(2分)。

  14.既战养其气(2分)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4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尝①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②。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③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④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⑤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⑥其脑,果腹而去。

  注:①尝:曾经②而势稍不及,及:到,到达。③若将,若:好像。④待:防备。⑤飙:像疾风一样。这里指迅速。⑥盬(gǔ):吸饮。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公将鼓之: (2)再而衰:

  (3)如是者三四次: (4)果腹而去: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⑤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19.甲文中鲁国军队抓住有利时机克敌制胜是在 之时;乙文中的蜘蛛是在蛇 之时,乘其不备,置蛇于死地。 (2分)

  20.甲文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什么启发?(3分)

  21.甲乙两文说明的一个共同道理是(2分)

  参考答案:

  17、(1)击鼓(2)第二次(3)像这样(4)离开

  18、(1)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2)蜘蛛乘蛇不防备,迅速悬丝垂下,盘踞在蛇的头上。

  19、辙乱旗靡 以首俯地

  20、示例一: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示例二: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21、弱者如果能抓住时机。也可以战胜强者。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5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划线词解释(2分)

  (1)小惠未徧____________ (2)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

  【小题2】选择划线词意思相同的的一组( )(2分)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先帝不以臣卑鄙' B.十年春,齐师伐我伐竹取道,下见小谭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小题3】句子翻译(2分):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小题4】理解填空: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解释,在___________(四字)之时进军,故克之;在敌军___________(四字)之时,逐之。(2分)

  答案

  【小题1】(1)遍及 (2)案件(各1分)

  【小题1】A(2分)

  【小题1】大国,难以预测,恐怕有埋伏啊!

  【小题1】彼竭我盈;辙乱旗靡。(2分)

  解析【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A中二者都是“出身低微,见识短浅”。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6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①虏人②过五千,移文③旁郡.吏欲传檄④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⑤两炬三头热火⑥,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⑦,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故事:按旧例。②虏:敌人。 ③移文:发文书。 ④传檄:发出紧急公文。⑤交缚:交叉缚扎。⑥热火:点火。⑦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1)会匈奴大入塞 ( )

  (2)范兵不敌 ( )

  (3)营中星列 ( )

  (4)自率士卒拒之( )

  2、用“/” 给下列句子划分一处朗读停顿。

  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4、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________之时,第二次是在_________之时(用原文填空)。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请你说说廉范在作战中采用了哪些妙招?(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适逢(正赶上、恰巧)

  (2)抵挡

  (3)像星星一样

  (4)指代敌人

  2、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3、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

  4、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7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按原文在横线上补充句子。

  2.本文选自《__________》,相传为春秋时期( )所作。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立有间

  B.公问其故/并驱如故

  C.肉食者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2.《左传庄公十年》 左丘明

  3.D

  4.(1)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的清楚,但一定要处理的合情合理。

  (2)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你去。

  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6.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抓有利战机,做事要有远见。(言之有理即可)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8

  阅读《左传.曹刿论战》,完成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小惠未徧:__________________

  (2)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_____

  (3)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B.公问其故 并驱如故

  C.何以战域民 不以封疆之界

  D.必以信 愿陛下亲之信之

  3.翻译下列语句。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我的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在哪里?请简要地说说你的感悟。

  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同遍,遍及(2)赐福、保佑(3)案件

  2.C

  3.做官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4.示例:从四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答对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9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句子中划线词。(4分)

  (1)肉食者鄙( ) (2)牺牲玉帛( )

  (3)小惠未徧( ) (4)公将鼓之(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题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

  (2)牺牲玉帛( 猪牛羊等祭祀用品 )

  (3)小惠未徧( 通“遍”遍及 )

  (4)公将鼓之( 助词,表音节,无意 )

  小题2:(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

  (2)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也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小题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既克,公问其故。(用原文回答)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0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唐齐王景达①将兵二万自瓜步②济江,距六合③二十余里,设栅不进。诸将欲击之,太祖皇帝④曰:“彼设栅自固,惧我也。今吾众不满二千,若往击之,则彼见吾众寡矣;不如俟其来!而击之,破之必矣!”居数日,唐出兵趣⑤六合,太祖皇帝奋击,大破之,杀获近五千人,余众尚万余,走渡江,争舟溺死者甚众,于是唐之精卒尽矣。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唐齐王景达:南唐齐王李景达。④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③六合:今江苏六合。太祖皇帝:赵匡胤。⑤趣(qū):奔赴。

  10.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2分)

  A.公将鼓之 唐齐王景达将兵二万自瓜步济江

  B.公将驰之 若往击之

  C.彼竭我盈 则彼见吾众寡矣

  D.惧有伏焉 彼设栅自固,惧我也

  11.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不如俟其来而击之,破之必矣!

  译文:

  12.简要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答:

  13.说说【甲】【乙】两文中曹刿和太祖皇帝有哪些共同点。(2分)

  答:

  10. A,2分。11. (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的时候,他们的士气衰减了,到第三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耗尽了。2分。(2)不如等他们来进攻的时候再攻打他们,(那样的话)一定能 !够打败他们了!2分。每小题错漏一处扣1分,扣到零分为止,计4分。12.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1分,及战后曹刿论述取胜的原因,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1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2.第②段对曹刿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了曹刿( )

  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

  C.急切取胜的心理 D.卓越的指挥才能

  2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庄公在见曹刿之前对迎战齐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曹刿主动参战,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C.鲁国取胜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D.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并与他一起指挥战斗。

  24.选文详写战前、战后论战,略写战争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突出战争前准备的重要性。

  B.强调战争取胜的原因。

  C.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

  D.强调战争过程很短。

  25.强大的齐国将攻打弱小的鲁国,下面诗句可表现鲁国当时岌岌可危形势的一项是( )

  A.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参考答案】

  (8分)22.D 23.A 24.D 25.B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2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义。

  (1)牺牲玉帛:( )

  (2)公将鼓之:( )

  (3)小大之狱:( )

  (4)望其旗靡:(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最重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这样,曹刿的__________和鲁庄公的__________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句作答)

  4.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指猪牛羊等

  (2)击鼓进军

  (3)案件

  (4)倒下

  2.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土气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远谋;鄙

  4.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 无能结合起来答。(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3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耒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F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⑦虏③人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热火⑦,营中星列⑥。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①廉范:廉颇的后代。②故事:按旧例。③虏:敌人。④移文:发文书。⑤传檄:发出紧急公文。⑥交缚:交叉缚扎。⑦热火:点火。⑧星列:像星星一样布满。⑨待旦:等到天亮。⑩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字。

  (1)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

  (2)会匈奴大入塞:___________

  (3)范兵不敌:_______________

  (4)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下面这句话的朗读停顿。

  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

  3、翻译句子。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_____________,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

  参考答案:

  1、(1)倒下(2)正遇上(3)抵挡(4)击鼓

  2、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3、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

  4、知己知彼(或抓住战机)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4

  《曹刿论战 》阅读训练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鄙:

  (2)小惠未徧 徧:

  (3)神弗福也 福:

  (4)齐师败绩 败绩:

  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登轼而望之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B. 战于长勺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 何以战 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命》)

  D. 乃入见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答:(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翻译: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

  4. 本文选自《左传》,记叙的是长勺之战,在选作课文时编者却将标题定为《曹刿论战》,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

  20xx年泸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鄙陋(目光短浅);通“遍”,遍及、普遍; 赐福、降福;大败

  2.A

  3.(1)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等祭祀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如实向神禀报。”。

  (2)打仗,靠的是勇气。头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4.本文略写战争过程,重点突出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标题切中要点。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5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⑶牺牲玉帛,旨弗敢加也。

  ⑷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11.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13.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①答:

  ②答:

  ③答:

  14.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

  ①政治方面:答:

  ②军事方面:答:

  【答案】10.间:参与。狱:案件。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徧:通“遍”,遍及,普遍。 11.D 1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 13.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善于分析敌情,知己知彼,把握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