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②数与齐诸公子③驰逐重射④。孙子见其马足不其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⑤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⑥,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⑦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三千金。
【注释】
①孙膑:春秋时大军事家,在魏国受到庞涓的迫害,成了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协助下达到齐国,受到器重。②忌:田忌,齐国王侯,大将。③诸公子:指齐国王室子弟们。④驰逐重射:以重金赌注赛马。逐,竞赛。射:dubo,比赛。⑤弟:同“第”,但,只。⑥临质:临场赌赛。质:对抗。⑦辈:等级。
1、翻译划线句子。
答: 。
2、田忌取胜的前提是什么?
答: 。
3、田忌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答: 。
4、从赛马这件事可以看出,田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 。
5、从赛马这件事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甲】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下列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楚人有涉江者∕宋人有耕者
②遽契其舟∕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④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于土墙凹凸处
2、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遽契其舟( )
(2)不亦惑乎( )
(3)兔走触株( )
(4)冀复得兔(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吾剑之所从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后来分别演化成了什么成语?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哪种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
2、(1)雕刻
(2)糊涂
(3)跑
(4)希望
3、(1)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意对即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冷泉亭记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亭,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我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我爱其泉渟渟①,风泠泠②,可以蠲烦折酲③,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④足于床下,卧而狎⑤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彻⑥,粹冷柔滑,若俗士⑦,若道人,眼耳之尘,心尘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域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铺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玙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⑧。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①渟渟(tínɡ):水停止不动的样子。②泠泠(línɡ):形容清凉。③蠲(juān)烦析酲(chénɡ):除去烦劳,解除酒醉,蠲:消除,除去。酲:酒醉不清醒。④濯(zhuó):洗。⑤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⑥矧(shěn):况且。潺湲(chányuán):水流的样子。彻:同“澈”。⑦俗士:与出家人相对而言,指未出家的人。⑧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的观点。此语出自《论语o述而》。这里是指自己不再建造新亭。
1.下面对词语分析不妥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句中的“最”“尤”“甲”是同义词。
B.“导和纳粹”,是指引导人心平气和地接纳最精美的东西。
C.“床下”“枕上”在这儿是比喻义,指随处、自由的意思。
D.“可胜言哉”中“胜”是壮大的意思,这儿有名传千里之意。
2.对下面语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撮奇得要”——集中了最奇特的要点。
C.“潜利阴益”——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好处。
D.“佳境殚矣”——所有的美好境界,全都达到极点。
B.“物无遁形”——物体的形态全都显露了出来。
3.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冷泉亭是余杭众多美景中最好的一处。
B.与冷泉亭互相遥望的还有虚白亭、候仙亭、观风亭和见山亭。
C.仆射、给事、右司郎中是官职,相里君、韩皋、裴棠棣、卢元铺、元玙是人名。
D.“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中“长庆”是白居易的号。
4.认真阅读文章,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文字。请写出三组描写冷泉亭景色的整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抓住冷泉亭春天的_______和_______;夏天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景物,简练而生动地写出了此泉四时的美景和人物的心情。
6.作者不再建造亭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A
3.D
4.A.高不倍寻,广不累丈。
B.山树为盖,岩石为屏。
C.佳境殚矣,能事毕矣。
或:A.草熏熏,木欣欣。B.泉渟渟,风泠泠。C.若俗士,若道人。
5.草 木 泉 风
6.“于是,……无所加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2题。
(A)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太常卿。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少有盛名,时多爱慕。
后安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安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B)及帝崩,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 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⑥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⑦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注释】①裒(póu):谢裒,谢安的父亲。②桓彝:尚书吏部郎桓彝,桓温的父亲。③王东海:即王承,晋名臣。④总角:指童年时。⑤将无:相当于还是吧。⑥阼(zuò):国家。⑦趣:通促,赶快。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孙、王诸人色并遽(惊慌) B. 便唱使还(通倡,提议)
C.转见于色 (神情) D.望阶趋席(奔向)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众人即承响而回 挟天子而令诸侯
B.于是审其量 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
C.王之恐状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D.乃趣解兵 凡三往,乃见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2分)
②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2分)
22.两篇短文都体现了谢安怎样的品质?具体表现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9.D(3分) 20.A C (4分)
21.①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2分)
②桓温埋伏好兵士,设宴大请朝中百官,想趁此机会杀害谢安和王坦之。(2分)
22.淡定从容,有旷达的胸襟和非凡的气度(2分)。第一则表现在谢安面对大自然的大风大浪时,别人惊慌失措,他却神态悠闲,精神振奋,吟诵长啸。第二则表现在谢安面对政治和命运的大风大浪时(或国家个人命运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虽有性命之忧,却神色不变,潇洒吟诵,以自己的气度震慑桓温使其撤兵。(2分)(共4分,意思符合即可)
译文:
(一)谢安,字安石,是谢尚的堂弟弟。他父亲是谢裒,官至太常卿。4岁时,谢安被当时的尚书吏部郎桓彝(即桓温父)看到,引得桓大人大发赞叹:这孩子风俊神清,以后肯定不逊于王东海(王东海即王承,是晋一代名臣)!稍大一些,谢安更是表现出聪慧机敏,处事沉稳,气宇非凡,擅长行书。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时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有一次起了大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都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吟诵长啸,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了。谢安慢条斯理地说:这样看来,恐怕是该回去了吧?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看到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二)咸安二年(372),即位不到一年的简文帝就在忧惧中死去,(太子司马曜即位,是为孝武帝。原来满心期待着简文帝临终前会把皇位禅让给自己的桓温大失所望,便以进京祭奠简文帝为由,于宁康元年(373)二月率军来到建康城外,准备杀大臣以立成。)桓温埋伏好兵士,设宴大请朝中百官,想趁此机会杀害谢安和王坦之。 王坦之非常惊恐,问谢安:应该采取什么办法?谢安神色不变,对王坦之说:晋朝的存亡,决定于我们这一次去的结果。两人一起前去赴宴, 王坦之惊恐的状态,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脸色上;谢安的宽宏大量,也在神态上表示得更加清楚。他到台阶上就快步入座,模仿洛阳书生那样朗诵起嵇康浩浩洪流的诗篇。桓温害怕他那种旷达的气量,便赶快撤走了埋伏的甲士。原先王坦之和谢安名望相等,通过这件事才分出了高低。
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①之,曰:“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吾)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③随而索其直④,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⑤之者,晋人戟手⑥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
(选自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攫(jué):夺取。②羞:通“馐”,美好的食品,这里当动词用,意为“吃”。③市伯:市场上的管理官吏。④直:通“值”。⑤哂(shěn):讥笑。⑥戟(jī)手:竖起中指与食指如戟形。这是骂人时侮辱人的动作。
【译文】
有个贪财的`晋国人,走进市场。碰到东西就取,说:“这个东西我可以吃,这个东西我可以穿,这个东西我可以收藏,这个东西我可以用。”拿了就走。管理市场的官吏追出来和他要钱,这个晋国人说:“我刚才利欲熏心,两眼晕眩、发热,天下的东西都好像是我本来就有的,不知道是你的东西了。幸好你给了我,我如果以后发了财就还你钱。”管市场的官吏生气了,用鞭子抽打他,把他拿的东西夺回来就离开了。旁边有人讥笑他,晋人伸手指着他骂道:“世上贪财的人比我还要严重,(他们)往往想方设法用阴谋抢夺财物,我还只不过是白天去抢,难道不是比他们好多了吗?有什么好笑的?”
【阅读训练】
1. 解释:
(1)即去 (2)索 (3)予(4)甚于
2.翻译:
(1)皆若己所固有。
(2)何哂之有?
3.就短文最后晋人的话,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1)离开 (2)求取(3)给 (4)比……严重
3.虽然强抢不是什么值得表扬的,但晋人的辩解却也令人深思。好利是人类普遍的本性,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表面君子风范,说起廉洁慷慨激昂,而暗地里却贪得无厌,为自己利益费尽心机者,实在比这晋人还要差!因为他们多了一条更卑劣的品行——虚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韩棱字伯师,颍川舞阳人,弓高侯穨当之后也。世为乡里著姓。父寻,建武中为陇西太守。
棱四岁而孤,养母弟以孝友称。及壮,推先父余财数百万与从昆弟,乡里益高之。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①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显宗知其忠,后诏特原之。由是征辟,五迁为尚书令,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同时俱以才能称。肃宗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宝剑,自手署其名曰:“韩棱楚龙渊,郅寿蜀汉文,陈宠济南椎成。”时论者为之说:以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渊;寿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宠敦朴,善不见外,故得椎成。
和帝即位,侍中窦宪使人刺杀齐殇王子都乡侯畅于上东门,有司畏宪,咸委疑于畅兄弟。诏遣侍御史之齐案其事。棱上疏以为贼在京师,不宜舍近问远,恐为奸臣所笑。窦太后怒,以切责棱,棱固执其议。及事发,果如所言。宪惶恐,白太后求出击北匈奴以赎罪。棱复上疏谏,太后不从。及宪有功,还为大将军,威震天下,复出屯武威。会帝西祠园陵,诏宪与车驾会长安。及宪至,尚书以下议欲拜之,伏称万岁。棱正色曰:“夫上交不诌,下交不黩,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议者皆惭而止。尚书左丞王龙私奏记上牛酒于宪,棱举奏龙,论为城旦②。棱在朝数荐举良吏应顺、吕章、周行等,皆有名当时。及窦氏败,棱典案其事,深竟党与,数月不休沐③。帝以为忧国忘家,赐布三百匹。
迁南阳太守,特听棱得过家上冢,乡里认为荣。棱发擿奸盗,郡中震慄,政号严平,数岁,征入为太仆。九年冬,代张奋为司空。明年薨。
(选自《后汉书·韩棱传》)
【注】①教:文告。②城旦:一种筑城四年的劳役。③休沐:休息洗沐,即休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棱四岁而孤 失去父亲 B.棱阴代兴视事 处理政事
C.及窦氏败,棱典案其事 案件 D.因令怨者章之 上奏章告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后诏特原之
乡里益高之
B.
自手署其名曰
显宗知其忠
C.
时论者为之说
世为乡里著姓
D.
白太后求出击北匈奴以赎罪
以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渊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葛兴中风生病不能听政,韩棱趁机把持政事两年,周围没人敢于违背他的指令。B.显宗知道韩棱忠诚,下诏升任他为尚书令,并赐宝剑,且亲手题其名为“韩棱楚龙渊”。
C.窦宪派人在上东门刺杀齐殇王子都乡侯刘畅,事情败露后,太后百般包庇,韩棱上疏要求让窦宪出去攻打北匈奴来赎罪。
D.韩棱升任南阳太守路过家乡,皇上特许他回家祭祖,乡里乡亲都为此感到荣光。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翻译下列句子(7分)
①棱上疏以为贼在京师,不宜舍近问远,恐为奸臣所笑。(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窦太后怒,以切责棱,棱固执其议。(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能表现韩棱刚直不阿的两个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5.【答案】C 【解析】 C 查办。
6.【答案】A【解析】 A,第三人称代词,他 B,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第三人称代词,他的;C,介词,替动词,是 ;D,连词,来连词,因为
7.【答案】B
8.【答案】D 【解析】 A 韩棱是暗地里代理事务,对太守是一种帮助;B 赐宝剑的是肃宗;C 是窦宪求太后要出击匈奴立功赎罪。
9.(1)①韩棱上疏认为贼在京师,不应当舍近问远,恐怕被奸臣嘲笑。( “以为”1分,“宜”1分,被动句式1分,大意1分)
②窦太后发怒,深深责备韩棱,韩棱坚持他自己的看法。(“切”1分,“固执”1分,大意1分)
(2)①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②窦太后怒,以切责棱,棱固执其议③棱正色曰:“夫上交不诌,下交不黩,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答出一个例子1分,两个例子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可引用原文,也可自己概括)
【参考译文】
韩棱字伯师,颍川舞阳人,是弓高侯秃贵当之后代。世代为乡里大姓。父亲韩寻,建武年间为陇西太守。
韩棱4岁时失去父亲,养母以孝友著称。到了壮年,退让父亲的余财几百万给堂弟,乡里人更加称誉他的风格高尚。起先任郡里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得不能处理政务,韩棱暗地里代替葛兴处理政事,出入二年,命令没有违抗的。葛兴儿子曾经想发布文告安排官吏,韩棱拒绝不听,葛兴儿子于是令抱怨者上奏章告发韩棱。公文下达查核,有关官吏认为韩棱隐瞒葛兴生病的情况,擅自掌管郡守职权,就将他关了起来。显宗知道韩棱忠心,后来下诏特意赦免了他。从此征召入朝,五迁为尚书令,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同时都以才能著称。肃宗曾赐给众尚书剑,只有这3个人特别,是宝剑,并且亲自写上他们的名字叫:“韩棱楚龙渊,郅寿蜀汉文。宠济南椎成”当时议论的人为之解说:因为韩棱渊深有谋略,所以得了龙渊;郅寿明达有文章,所以得到汉文;陈宠敦厚朴实,善于表现于外,所以得到椎成。
和帝即位,待中窦宪派人刺杀殇王之子都乡侯刘畅于上东门,有关官吏害怕窦宪,都故意怀疑刘畅的兄弟。皇上诏遣御史到齐国查办这件事,韩棱上疏认为贼在京师,不应当舍近问远,恐怕被奸臣嘲笑。窦太后发怒,深深责备韩棱,韩棱坚持他自己的看法。等到事情揭发后,果然如韩棱所言。窦宪很惶恐,向太后请求出击北匈奴以赎罪。韩棱又上书劝谏,窦太后不听从。等到窦宪立了功,回来做了大将军,威震天下,又出兵驻扎武威。这时皇帝西往祭祀园陵,诏窦宪与车驾相会于长安。窦宪到后,尚书以下的官吏商议拜见窦宪时,伏地口称“万岁”。韩棱正颜厉色地说:“对上不谄媚,对下不亵渎,按礼无人臣称万岁的制度。”议论的人都惭愧地作罢论。尚书左丞王私自奏记上牛酒给窦宪,韩棱举奏王龙,判处王龙城旦罪。韩棱在朝廷数次荐举良吏应顺、吕章、周纡等,都有名于当时。等到窦宪失败,韩棱负责查究这个案子,深入彻底地追究其党羽,几个月都没有休假。皇帝认为韩棱忧国忘家,赐给他布三百匹。
韩棱升为南阳太守,朝廷特让他回家上祖坟祭祖,乡里以为荣耀。韩棱揭发奸盗坏人,郡中坏人都很害怕,为政严肃公平。几年后,征入为太仆。九年冬,代替张奋为司空的官职。第二年逝世。
宁越,中牟①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②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③,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10分)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中牟:地名。②矢:射出的箭。③舍:古代度量单位,三十里为一舍。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苦耕稼之劳苦:
(2)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达: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
(2)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
小题3:.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
小题4:.从选文看,宁越身上有哪些优点?(2分)
小题5:.小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发?(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1)以……为苦 (2)显达
小题2:(2分) (1)怎样做才能够免除这种辛苦呢?
(2)(学了)十五年,周威公拜他做了老师。
小题3:(2分)对比,通过对比突出坚持不懈的意义。
小题4:(2分)①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②勤奋刻苦(或认准目标,坚持不懈)
小题5:(2分)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我们要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解释下列词句中加粗的字的意思。(2分)
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 诲女知之乎 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语句。(4分)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小题3】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下列问题。(2分)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 。
②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应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 , 。
【小题4】 近几年美国颁布各种法规促使国内安定和平,却插手别国内政,制造矛盾。对此,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 , 来劝诫美国政府。(1分)
【小题5】请你任意写出两个文中所包含的成语。(1分)
答案
【小题1】(1)通智,聪明的,智慧的(注明为通假字,否则不得分)
(2) 旧的知识。 (3)教导 (4)有害。
【小题2】译文略 (注意 三人 以为已不亦等词的准确翻译)
【小题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小题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5】温故知新 死而后已 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
阅读下文并完成问题。
鸟说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官官然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
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患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彀,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如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1.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2.说,是一种文体,可以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或_______。本文是一篇以_______为主的“说”体文字。
3.解释句中的加粗词。
(1)巢大如盏( )
(2)小不能盈掬( )
(3)手下鸣乃已( )
(4)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对鸟儿的遭遇是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作者写本文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者/……之/……间/……尺/……
2.说明 议论 记叙 记叙
3.(1)灯盏
(2)一满捧
(3)止
(4)用翅膀
4.为什么不到深山里去找茂林栖息呢?(意对即可)
5.同情、悲哀鸟儿的遭遇,痛恨毁鸟人的行径。
6.抨击境治者的暴虐凶残,对受迫害的人深切同情,也告诫人们要选择好的生活环境。(言之有理即可)
宗泽,字汝霖,婺州①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②元年,命知磁州③。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④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⑤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⑥,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⑦,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⑧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⑨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⑩。
【注释】
①婺(wù)州:今浙江金华。②靖康:宋钦宗年号。③磁州:今河北磁县。④率:都。⑤羸(léi)卒:瘦弱的士兵。⑥开德:令河南濮阳,即演渊。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⑧生兵:指生力军。⑨潜善:人名,即黄潜善。⑩薨(hōng):死亡。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 )
(2)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译文:
(2)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译文:
13.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2分)
答案
ll.(1)全、都,全部;(2)推测、估计、考虑。
l2.(1)宗泽从小性格豪爽,有远大的志向。 (2)今天,进和退同样是死,不能不从死中求生。
13.豪爽有大志、英勇善战、忠君爱国。
原文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1)萧氏子(2)至京师(3),因谒(4)公,公约之饭.翌日(5),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6).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7).又久之,方(8)命坐,果蔬(9)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10).酒三行(11),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12)数四,顷即供饭,旁置(13)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14),惟啖(15)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16)而退.
注释
(1)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2)萧氏子:萧家的一个儿子.
(3)京师:京城.
(4)谒:拜见.
(5)翌日:第二天.
(6)馔(zhuàn):准备食物.
(7)去:离开.
(8)方:才.
(9)果蔬:泛指菜肴.
(10)心怪之:对此责怪(王安石).
(11)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12)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13)置:放置.
(14)箸:筷子.
(15)啖:吃.
(16)甚:很.
(17)饭:饭食
(18)方:刚才
(19)盛(sheng):很,非常,及
(20)具:具备,完毕
文言知识
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译文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子(因为)到京城,所以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出席,以为王安石必定会以盛宴相邀.到了中午的时候,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不具备.萧氏子心里暗暗的责备王安石.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几块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四边取来自己吃,萧氏子感到很惭愧,便回去了
王安石的品质
不屑那些酒囊饭袋的小人,萧氏子虽人品不坏,但似乎是一个嫌贫爱富、阿谀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动绝妙的讽刺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嗤之以鼻.也主要体现了王安石生活朴素,作风简朴,节约,不铺张浪费.
谒:拜见
去:离开
置:放置
食:吃
解释错误的:D
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 v5book5 20xx-09-23
谒:拜见
去:离开
置:放置
食:吃
解释错误的:D
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骄横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惭愧地离开了。
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
答案一:答:生活节俭,不铺张浪费,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以自己的行动绝妙地教育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
答案二:答:吾观文后方知;王公极俱察人之相之能,公于内必以测知萧氏子仅能为一裤绰弟子耳,由是“又久之,方命坐”,并视其为无能之主(“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竟然“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拜读及此不由喟然‘堂堂一品当朝宰相,约亲往饭,竟若此!无粮乎?无孔方兄乎?非也。若来者乃曲阳春白雪者,吾思王公必果蔬具备,佳肴占席,倾力而为。公实乃唯是料此子如鸟无凤翅,鸠不鹰翔。
直拜读至萧氏子“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吾愈念则悲愈从中来,观此子实如今之衣口手食之辈,图私欲不思稼穑。
再至“公取自食之”初,吾三思公何‘取’且‘自食’,甚惑!王公须节俭至此?良久,方悟。惟有一解释之,公乃思无能者无食能者自食尔就此举动矣。
于是令萧氏子“愧甚而退”,使萧氏子蒙羞。
由上析可知,王公有三能;1.察人之相测人能之能。2.观人能许许多饭之能。3.不惧羞人,思之敢为之能。此三能亦招致安石变法归败王公晚年无福之顾也。
(由以上分析总结出,王安石以下能力;1.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动推断他有多少才能的本领。2.看那人有多少才能再给他吃多少饭的本领。3.不怕使别人蒙羞,自己咋样想就么样做的本领。如说到品格就二点,观察入微、敢想敢为。
谒:拜见
去:离开
置:放置
食:吃
解释错误的:D
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 sunnysunny_6 20xx-09-23
谒:拜见
去:离开
置:放置
食:吃
解释错误的:D
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骄横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惭愧地离开了。
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
答:生活节俭,不铺张浪费,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以自己的行动绝妙地教育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
这点可以了么?
望楼主采纳,谢谢。
谒:拜见
去:离开
置:放置
食:吃
解释错误的:D
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 莫拉米拉 20xx-09-23
谒:拜见
去:离开
置:放置
食:吃
解释错误的:D
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骄横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惭愧地离开了。
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
答:生活节俭,不铺张浪费,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以自己的行动绝妙地教育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
文言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时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释】①夏后伯启与有扈:古代的人名。②浅:狭、窄小。③教:教化。④张:乐器上弦。⑤修:设置。⑥饬:谨慎、恭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________________
(2)期年而有扈氏服 期年: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目光短浅。
(2)满一年。
2.(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完全耗尽。
(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3.①政治上取信于民;
②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
③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钟繇以问彧,彧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 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①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评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荀彧传》,有删节。)
①问:通“闻”,名声,虚名。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 异:看重 B.除亢父令 除:废除
C.殆有他虑。殆:恐怕,大概 D.会征孙权 会:正赶上,恰逢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荀彧有“王佐之才”的一组是( 3分) ( )
①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亦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②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③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 ④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⑤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⑥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彧疾留寿春。
A.①③④ B.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荀彧年少的时候,南阳何颙就认为他不同于一般,有王佐才,很看重他。
B.太祖迎天子后,四面受敌。袁绍给他写了一封言辞傲慢无礼的书信,太祖看后很生气,出入的举动不同于平常,众人都说是因为失利于张绣的缘故,只有荀彧认为有其他忧虑。
C.荀彧死后的第二年,太祖就升为魏公了。
D.十七年,董昭等认为太祖应该晋升爵位为国公,以表彰他的特殊功勋,荀彧也认为应该这样做,太祖因此对他更加重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5分)
答:
②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5分)
答:
参考答案:
4.B(除:授予,任命)(3分)
5.C(②写在董卓之乱时改任他做亢父县令,他放弃不做之事,④是叙述董昭向他请教让太祖进爵之事,⑥写太祖对他的“打击报复”,与他“有王佐之才”无关。排除此三句,只剩C项。)(3分)
6.D(“荀彧也认为应该这样做,太祖因此对他更加重用”与原文相反。)(3分)
7.①而您明白豁达,不拘小节,用人唯才,这说明您在度量方面胜过袁绍。(“明达”,“唯…所…”,“宜”各1分,文句通畅2分。)(5分)
②然而预先看出了曹氏篡位的苗头,因而没有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智。(机鉴:机敏地察出,预先看出;先识:事先识破;充:动词,充分地发挥;其:自己的。各1分,句子通畅1分)(5分)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
尝试观于上志①,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必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故《鸿范》②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③作好,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伯禽④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⑥,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⑦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刀⑧而虫出于户。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注释】 ①上志:古记,指古代典籍。 ②《鸿范》:《尚书》中的一篇。 ③或:有。④伯禽:周公之子。⑤周公:姓姬,名旦,武王之弟,成王之叔,辅助成王。⑥豆:摆设祭祀用的食器,名词作动词。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阿:偏私
B.利而勿利也 利: 利益
C.万物皆被其泽 被:蒙受
D.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 比:亲近
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其得之必以公 农人告余以春及
B.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生而弗子,成而弗有, 弃甲曳兵而走
D.其于国也,有不闻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1.下列句子全都能表明贵公的一项是:
①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 ②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③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 ④去其人而可矣
⑤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 ⑥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④⑤⑥
1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以为,三皇五帝等古代圣王治理天下之所以能使天下太平,是因为他们首先做到了公正无私。
B.周公教育自己的儿子,为政要利而勿利,目的就是教儿子做事要出以公心;楚人丢了弓却不肯去找,也是为了向世人表明自己做事出以公心。
C.文中将孔子和老子并举,认为老子的心胸包容天地,对他的评价要高于孔子。
D.本篇文章语言平实,善用事例。其中管仲素善鲍叔牙,但他并不同意在自己病故以后由鲍叔牙继任相齐,由此可以看出管仲的公正无私。
13.翻译画线的句子。(8分)
(1)甘露时雨,不私一物(2分)
译文:
(2)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3分)
译文:
(3)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3分)
译文:
参考答案:语文网
9.B谋求利益
10.D (A 凭借/把 B 用来..的方法/的原因 C.却/修饰)
11.A(③询问治理方法,没谈到公 ⑥有私利之心不能做到立公)
12.B楚人做事并非出以公心。
13.(1)雨及 时地下下来,不偏私某一个事物
(2)万物都蒙受天地的恩泽,享受天地的利益,却不知道这些恩泽和利益是从哪里来的
(3)常常以自己不如黄帝为羞愧,对不如自己的人表示同情
照镜子
一百多年前,美国有个孩子叫汤姆,他从小就爱动脑子。
一天晚上,汤姆的妈妈肚子突然痛得厉害,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往下( )。爸爸赶紧请来了医生,经检查,医生诊断出妈妈患了急性阑尾炎,必须马上动手术。
可是小汤姆家只有煤油灯,光线太暗,怎么能动手术呢?爸爸愁得__________,医生急得在屋里踱来踱去。小汤姆心想:要想法让屋里亮一些,可从哪里找那么多灯呢?他忽然想起,白天和小伙伴一起玩时,用块玻璃镜片在阳光下晃来晃去,墙上不就出现很亮的光斑吗?想到这儿,他叫医生快准备动手术,自己就跑了出去。
小汤姆飞快地跑到邻居家借来了四块镜子,放在病床四周,然后在每块镜子前面放上一盏油灯。这一来,病床上的光线亮多了,医生顺利地做完了手术。
你知道这个孩子是谁吗?他就是后来的大发明家——爱迪生。
1.文中( )里应填( )
A.涌 B.掉 C.流 D.淌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应补上的一项是( )
A.大叫在嚷 B.直跺脚 C.双手抱住头 D.赶紧往外跑
3.与文中加“ ”的句子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后把四盏油灯分别放在每块镜子前面。
B.然后再放四盏油灯在镜子前面。
C.然后把油灯和镜子放在一起。
D.然后在每块镜子上放一盏油灯。
4.下面每组句子意思相同的是( )
A.光线太暗,怎么能动手术呢?
光线太暗,不能动手术。
B.可从哪里找那么多灯呢?
没有地方能找那么多灯。
C.墙上不就出现很亮的光斑吗?
墙上就出现很亮的光斑。
D.你知道这个孩子是谁吗?
你不知道这孩子是谁。
5.小汤姆在每块镜子前面放上一盏油灯是( )
A.可以使镜面变亮,病床上光线就亮多了。
B.可以使油灯变多,病床上光线就亮多了。
C.可以反射油灯灯光,病床上光线就亮多了。
D.可以使看到各个角度,病床上光线就亮多了。
《照镜子》答案:
1.D
2.C
3.A
4.A、C
5.C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许锋村庄的语言原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敬业与乐业练习题及阅读答案
坐看黄河阅读附参考答案
我敬佩的仙人掌阅读理解附答案
许锋村庄的语言原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敬业与乐业练习题及阅读答案
坐看黄河阅读附参考答案
冬日香山阅读答案三篇
有事喊董三阅读题答案
藏羚羊的跪拜阅读题及答案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愚公移山铁杵磨针阅读答案
世上没有傻问题阅读理解答案
卖笑的人阅读答案
张炜老人阅读答案
品味遗憾阅读理解附答案
我敬佩的仙人掌阅读理解附答案
最好的圣诞礼物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活珠子阅读训练及答案
元史金履祥传的原文与阅读答案
忧天忧天,人类才可自救短文阅读含答案
喊魂现代文语文阅读答案
文段阅读答案 五篇
水井与符号文化的阅读答案总结
大地的色彩从何而来阅读答案
换票阅读答案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