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

黄飞老师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

  沧州酒,阮亭先生谓之“麻姑酒”,然土人实无此称。著名已久,而论者颇有异同。盖舟行来往,皆沽于岸上肆中,村酿薄醴未必佳也。土人防征求无餍,相戒不以真酒应官,虽笞捶不肯出,十倍其价亦不肯出。沧州制府尚不能得一滴,他可知也。

  其酒非市井所能酿,必旧家世族,代相授受,始能得其水火之节候。水虽取于卫河,而黄流不可以为酒,必于南川楼下,如金山取江心泉法,以锡罂沉至河底,取其地涌之清泉,始有冲虚之致。其收贮畏寒畏暑,畏湿畏蒸,犯之则味败。其新者不甚佳,必置阁至十年以外,乃为上品,一罂可值四五金。然互相馈赠者多,耻于贩鬻。又大姓若戴、吕、刘、王,率多零替,酿者亦稀,故尤难得。或运于他处,无论肩运、车运、舟运,一摇动即味变。运到之后,必安静处澄半月,其味乃复。取饮注壶时,当以杓平挹;数摆拨则味亦变,再澄数日乃复。姚安公尝言:饮沧酒禁忌百端,劳苦万状,始能得花前月下之一酌,实功不补患;不如遣小竖随意行沽,反陶然自适。盖以此也。

  其验真伪法:南川楼水所酿者,虽极醉,膈不作恶,次日亦不病酒,不过四肢畅适,恬然高卧而已。其但以卫河水酿者则否。验新陈法:凡置阁二年者,可再温一次;十年者,温十次如故,十一次则味变矣。一年者再温即变,二年者三温即变,毫厘不能假借,莫知其所以然也。

  董曲江前辈之叔名思任,最嗜饮。牧沧州时,知佳酒不应官,百计劝谕,人终不肯破禁约。罢官后,再至沧州,寓李进士锐巅家,乃尽倾其家酿。语锐巅曰:“吾深悔不早罢官。”此虽一时之戏谑,亦足见沧酒之佳者不易得矣。

  (选自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改动)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沽于岸上肆中                   肆:店铺

  B.耻于贩鬻                      鬻:卖

  C.次日亦不病酒               病:损害,祸害

  D.寓李进士锐巅家                   寓:居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论者颇有异同                   而今安在哉

  B.以锡罂沉至河底               作《师说》以贻之

  C.数摆拨则味亦变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恬然高卧而已                          河东凶亦然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沧州酒奇特的一组是

  ①皆沽于岸上肆中                     ②其收贮畏寒畏暑,畏湿畏蒸

  ③酿者亦稀,故尤难得                     ④一摇动即味变

  ⑤虽极醉,膈不作恶,次日亦不病酒       ⑥百计劝谕,人终不肯破禁约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沧州酒虽然久负盛名,但说起沧州酒来,人们的看法并不相同,这是因为真正的好沧州酒并不容易买到。

  B.沧州酒不是普通人家能够酿造出来的.,必须是世代相传的酿酒世家,才能够把握好水与火的关键环节。

  C.姚安公认为,饮用沧州酒禁忌太多,喝来有点得不偿失。不如打发小童去随便买壶酒喝,更觉陶然自乐。

  D.董曲江的叔叔董思任非常喜欢喝酒,他任沧州知府时,知道好酒不该由官府享受,直到罢官之后才得以尽情喝酒。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土人防征求无餍,相戒不以真酒应官,虽笞捶不肯出,十倍其价亦不肯出。(4分)

  ②一年者再温即变,二年者三温即变,毫厘不能假借,莫知其所以然也。(4分)

  ③此虽一时之戏谑,亦足见沧酒之佳者不易得矣。(2分)

  阅读答案:

  9.C

  10.A

  11.B

  12.D

  13.(10分)

  (1)当地人为了防止官府无休止地征酒,便相约不卖正宗沧州酒给官府的人。即便是挨打也不肯拿出来,出十倍的价钱也不卖。

  评分标准:4分,每句1分,译错一处扣1分;不通顺扣1分。

  (2)放了一年的酒,温两次味就变了;放了两年的,温三次味就变了;一丝一毫不能作假,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评分标准:4分,每句1分,译错一处扣1分;不通顺扣1分。

  (3)这虽然是一时的玩笑话,也足以看出沧州的美酒真是不易得到呀!

  评分标准:2分,每句1分,译错一处扣1分;不通顺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