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不封阳台阅读训练和答案

马振华老师

明天不封阳台阅读训练和答案

  第二十四课 明天不封阳台

  【课时速达标】

  1.根据括号中的注音在横线上填字成词。

  鳞次(zhì)_____比 变(huàn)_____莫测

  (càn)_____若朝霞 _______(ān)身立命

  情不自(jīn)_____ 自(jǐ)_______自足

  不(sù)______之客 (tián)_____淡和谐

  答案:栉 幻 灿 安 禁 给 速 恬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封了阳台,虽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但是,这鸽子便没有了安身立命的场所。

  喧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来楼前有一块草坪,儿子曾在这块草坪上蹒跚学步。

  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声音杂乱;不清静。(2)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3.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飘浮在我心灵的天空上,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 ( )

  (2)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 ( )

  答案: (1)比喻 (2)排比

  【延伸提能力】

  4.从文中描写的内容看,作者视野中的土地有着怎样的景象?这种景象给作者以怎样的内心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阅读全文,注意描写土地和庄稼的'段落,如③④ 段等。回答第二问,要抓住表达作者感受的词,如文中多次出现的“让人心安”等字眼。

  答案:生机勃勃,充满生命活力。让人心安,感到喜悦和欣慰(只答“让人心安”也可)。

  5.请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①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句①要从城市的繁荣发展和土地乡村之间的关系方面考虑。句②要从古老的土地对文化和文明的作用上回答。

  答案:①城市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土地和乡村的供养与支持,是农民及其赖以生存的土地哺育了城市文明。②古老的土地培育并滋养了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

  6.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内涵丰富,表现力强。请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其一,分析其表达作用或效果。

  ①这片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土地。

  ②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品味能力。句①要抓住关键词“最早”“少有”“今天”,从历史的悠久和作者对土地的感情方面作答。句②要从修辞手法及作用上思考作答。

  答案:①突出了眼前这片土地的古老沧桑、历史悠久和对人类贡献的绵远持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代养育人类的“这片大地”的热爱、赞叹之情。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玉米在土地滋养下愉快、茁壮生长的动人景象,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看到大片土地洋溢生机与活力时由衷的欣喜之情。

  7.文章最后一段中说:“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联系第4段所写内容看,这句话中“让人心安”一词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表达技巧。分析文章最后一段,联系上文可看出,这句话中“让人心安”一词在上文中出现了两次,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在结构上前后照应。

  答案:照应前面的内容,更加突出了作者在目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片田野(土地)时的喜悦、欣慰的内心感受。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8.认真阅读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感情的表达。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土地的热爱、赞美之情;二是从“还未被加工区、开发区、新城镇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等句子思考作者对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担忧。

  答案:通过叙写旅途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对古老沧桑、历经灾难而一直默默奉献的土地的热爱、赞美和由衷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所带来的土地屡遭分割、日渐萎缩的担心和忧虑。

  9.爱护这一只鸽子,可以不封阳台,用布条帮鸽子做窝,找来水和玉米粒,用作鸽子的晚餐;但是,怎样“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呢?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下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要求关心现实,多方面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并能提出自己的创造性的见解和方法。可从多方面思考、收集、整理“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的方法。

  答案(示例):(1) 保护生态环境,如不乱砍乱伐,不排放废水废气,不使用可能危及其他物种的农药等。

  (2)保护野生动物,如设立保护区,禁止捕捞猎杀,对于濒临灭绝的物种实行人工护养繁殖等。

  (3)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地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