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仰少年游早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东东老师

林仰少年游早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第一篇:《20xx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9-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含答案)》

  专题9 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少年游 早行

  林 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用“霁霞”“晓月”“残星”、行人稀少的山径和啼鸟声等意象(景物)表现早的。“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手法。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了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通过“心共马蹄轻”直接写心境的轻快愉悦,也通过拟人的手法青山流水皆有情,借景抒情。

  (二)阅读下面杜甫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倦 夜

  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3.诗题中的“倦”指的是什么?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倦”是指作者由于心忧国事,而彻夜难眠的状态。诗歌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

  4.本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实例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融情于景。全诗的前六句,貌似写夜,但仔细看,在这幅“秋夜图”中,我们除了看到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还看到了目击者诗人自己。诗中的自然景物,无一不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人为国事而寒心,所以才“竹凉”;悲叹人民的遭遇,才对“重露成涓滴”的声音那么敏感;对政局和现实的担心,才会星是“稀星”,月是“野月”。物我为一。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谴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①检校:核查。②床头:指酿酒的糟架。

  5.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连云松竹”,是欣赏大自然美景,写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分肉送酒,梨枣丰收”,写物质上的满足。

  6.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请赏析其中的“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②一个“看”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表现了诗人对“偷”梨和枣的儿童欣赏、爱护之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7.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②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词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来后词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

  8.本词表现了词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对朝政的不满;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③想以山水自娱,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泊平江百花洲

  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①这首七律是诗人从临安赴建康江东转运副使途中所作;平江百花洲:平江,府名,治所在今江苏苏州,百花洲是当地的一个沙洲。②王程:为王事(公事)而奔走的旅程。

  9.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苏州本是吴中佳胜,诗人因王程之便得以游赏苏州胜景而兴奋不已,看着熟悉的岸旁杨柳和青山白云,颇有悠然自赏的得意;诗人由泊在百花洲的孤舟想到自己身如孤舟,漂泊不定,已有半世之久,不由得生发出对这种羁旅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10.后人在评价这首诗的颈联时说它“无理却有趣”,结合该联,谈谈你对“无理却有趣”这一评价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极力挽留“我”,看似不符合生活的常理,实际上是诗人故意将景物拟人化,明明是自己喜欢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从对面写来,故意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自己。这样写既突出诗人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也包括了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显得不落俗套又更有情趣。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

  浣溪沙

  ②①

  苏 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①莎,指莎草。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11.词人为什么会发出“何时收拾耦耕身”的感慨?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软草平莎”在雨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沙,经雨之后,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在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自然有着舒适轻松的感受。触景生情,情动于衷,遂脱口而出:“何时收拾耦耕身?”

  12.简要赏析“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写景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比喻,“光似泼”极言光线充足,“气如薰”表明香气浓郁;视觉、嗅觉相结合,桑麻在春日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绿光,暖风夹带着蒿艾的薰香扑鼻而来;对仗,日暖与风来,桑麻与蒿艾,光似泼与气如薰对仗工整。

  (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3~14题。

  春思二首(其一)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3.请结合全诗,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前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乐景衬哀情,借草色青青,柳色嫩黄,桃花繁盛,李花飘香的生机盎然的春景反衬出诗人的深愁苦恨。

  14.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

  ③①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不是直接抒发愁情,而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曲折、含蓄地表达愁思。

  ②不说自己愁重,而怨东风冷漠不为己遣愁;不说自己“恨长”,却反过来怨春日惹恨。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枕上作

  陆 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注】。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5.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简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听觉的角度写,)以声衬静,“孤灯无焰”,闻声才知“穴鼠出”,听到踩踏枯枝发出的声响,推想是“邻犬”在行走,由此衬托出深夜的静谧,刻画了诗人夜不能寐的形象,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

  16.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早年希望能够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遂生归隐之心(就产生逍遥江湖纵情山水的想法),从中可见内心的愤激之情。

  (九)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7~18题。

  雪晴晚望

  贾 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该诗写于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之时。

  17.后人认为这首诗歌体现了贾岛诗歌“清冷”的特点,请从景物和情感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诗歌鉴赏练习题》

  诗歌鉴赏练习题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4辽宁)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04浙江)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3、请鉴赏下面这首诗。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1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06山东)

  晓上空泠峡① 王闿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

  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6、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广东)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一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8、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3题。(8分)(05上海)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注]谪仙:李白。 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四川卷)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

  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3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指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问: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00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

  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 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 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4

  14、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04江苏)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15、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05湖北)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①;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螀: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分)

  (2) 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江西)

  绝 句 吴 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7、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问:此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第三篇:《诗词鉴赏练习题》

  诗词鉴赏练习2

  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⑴“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一联,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3分)

  ⑵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3分)

  ⑶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4分)

  答案⑴傍晚。(1分)“吹角”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射雕还”是从视觉角度描写。(2分,每点1分)

  ⑵ 黄叶飘零,秋景令人感伤;孤城吹角,戍边生活凄凉;牛羊下山,引发征人乡思。(3分,每点1分)

  ⑶垂泪之时,烽烟忽起,形象地写出了边塞战事残酷;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4分,每点2分)

  22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本诗是怎样以“倦夜”统摄全输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倦”字。(1分)本诗前六句写景,通过对秋夜里的绿竹、庭院、野月、重露、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等一系列意象的描绘,写出了月出到月落的过程,勾画出一幅清凉月夜图。透过这幅图,我们看到诗人一夜不曾合眼,含蓄道出了“倦”。(2分)尾联“空悲清夜徂”绾合了诗题“倦夜”。(1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前六句写诗人“倦夜”的情景,后两句告诉我们诗人“倦夜”的原因:“万事干戈里”。“万事干戈里”使得诗人“空悲清夜徂”。(2分)景情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安的担忧,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2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曹邺

  获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 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注释]①一各蔓生植物。②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功成之后游于五湖。

  (1)诗歌描写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画面?通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具体谈谈。 答案(1)作者生活在音乐高奏,欢乐宴饮的氛围当中;(2分)但他感到的是孤独惆怅(1分),向往的是远离尘嚣的安闲世界。(1分)

  (2)诗歌的颔联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1分),诗人用众人的享乐和君王的恩宠反衬自己的忧愁。(1分)诗歌的颈联用了融情入景(或拟人)的表现手法(1分),诗人用女萝的力弱来反映自己的身不由己,用梧桐的心孤来折射内心的伤感(1分)

  24.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8分)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赋韵

  江 总 ①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②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 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此诗写于南归途中。②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1)这两首诗都是五言绝句,都写了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的名称是 ,第一首写了节日中 的习俗,第二首写了节日中 的习俗。(3分)

  (2)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同中有异,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依据是什么?(5分) 答案(1)重阳节(1分)赏菊(1分) 登高或饮酒(1分)

  江诗:从诗的第三句中“篱下菊”的用典(1分)可知,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和思归之情的同时,流露出了归隐田园(1分)的情怀。岑诗:该诗是在长安沦陷时所作,故第三句有“遥怜”(1分)二字,表现了诗人面对故乡长安遭受战乱时的痛苦之情及收复失地(1分)的渴望。(文字通顺再给1分)13.(5分,只给一题评分。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漏.增字,则该空不给分)

  2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①,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释:①【疏箔】用芦苇或柱子编成的帘子,有缝隙可通风。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2)诗的三、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简析。(4分) 答案(1)首句从视觉角度描写了一幅海面辽阔,海浪拍岸,如云翻卷去而复回的壮美画面(2分,角度1分,画面1分);第二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一幅北风劲吹,雷声轰鸣,山雨欲来的雄浑景象。(2分,角度1分,画面1分)

  (2)暴风雨将要来临,按常理本应当关门闭户躲避,而诗人却把楼四面窗户垂挂的疏帘用钩卷卷起,敞开窗户“卧看”“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2分)表达了诗人雍容的气度、力求上进,欲有所作为的内心世界。(2分)

  2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海 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 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1)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本诗中那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并写出海棠怎样的风韵美?(4分)

  (2)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案:(1)本诗中三、四句表达了这种意思。 (1分) 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3分)(意思对即可)

  (2)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1分)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则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3分)(意思对即可)

  试题评析:(1)考查鉴赏古诗歌的意象理解和句意的把握,能力层次为B级。首先的理解王象晋形容海棠句子的内涵,然后找出原诗中对应的句子,再次把它分析鉴赏出来。同时注意语言的表达流畅优美。(2)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对于诗歌鉴赏,首先是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等等。然后才能准确把握鉴赏。

  2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有关问题。(10分)

  南园十三首(其六)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1)解释前两句诗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5分)

  (2)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主旨。(5分)

  (1)参考答案:前两句描述了诗人艰苦的书斋生活。具体意境为:清冷,凄凉,孤独,寂静,幽伤,神色低沉,情绪默然。诗歌运用了正话反说,比喻,白描,情景交融的手法。

  (2)内容是:我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写诗作文这样的雕虫小技上,每天伴着清冷的月光刻苦读书,发奋写作,孜孜不倦地琢句雕章谋篇。而读书有才又有什么用呢?你没看到年年辽东之地战争频繁,武士受重用,而文人无法发挥自己悲秋作赋的才能吗?一二句从自我生活现状写起,三四句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揭示了造成内心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郁积已久的怀才不遇,无识见弃之感愤。

  注:寻章摘句:写诗文时就典籍中寻觅典故,摘取词句。雕虫:指写诗作文本为小技,这里指轻视辞章。哭秋风:悲秋作赋

  2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

  (1)从感情变化角度看,这首诗可分为几层?请作概括分析。(4分)

  (2)简要分析“语罢暮天钟”的表达作用。(4分)

  答案 (1)可分为两层。(1分)第一层为前六句,写诗人与外弟“喜见”,从久别,到重逢,到叙旧,表达了诗人惊喜之情。第二层为后两句,写诗人与外弟“言别”,描绘了想象中表弟登程远去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惆怅、忧虑的伤别之情。(3分)(4分,意思对即可)

  (2)这句诗的意思是“畅谈完毕,苍茫的暮色中已响起了晚钟”。(1分)“暮天钟”既表示时已日暮,(1分)更见叙谈入神,不知不觉天色已是黄昏,寺钟惊醒了他们。(1分)从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也足见兄弟情深。(1分)(4分,意思对即可)

  3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塞 下曲 常 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注释」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据说曾两度与汉和亲。

  (1)“诗眼”是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4分)

  (2)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这首诗独辟蹊径,赋予了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案(8分)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1)诗眼是“静”,(1分)因为本诗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因此在前两句生动概括了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后,第三句描绘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家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这种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深意,是通过“静”字传达出来的,因此说“静”是诗中之眼。(3分)

  (2)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历史上阴晴不定,时有弛张。作者却拈出了美好的和平之页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吹散了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4分)

  (补充:常建的诗作,大多成于开元、天宝年间。他在这首诗里如此称颂和亲政策与弭兵理想,当是有感于唐玄宗晚年开边黩武的乱政而发的,可说是一剂针砭时弊的对症之方。诗歌一、二句平述史实,为全诗铺垫。三、四句顺势腾骞,波

  第四篇:《杜甫《倦夜》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杜甫《倦夜》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杜甫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杜甫《倦夜》阅读练习及答案】杜甫《倦夜》阅读练习及答案。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诗题中的“倦”指的是什么?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2)、本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实例具体分析。(5分)

  答案:

  (1)、 “倦”是指作者由于心忧国事,而彻夜难眠的状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态。【杜甫《倦夜》阅读练习及答案】文章杜甫《倦夜》阅读练习及答案出自

  第五篇:《倦 夜 苏轼 古诗词鉴赏 》

  倦 夜 苏轼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鬃久已白,旅怀空自清。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倦 夜 苏轼 古诗词鉴赏 】倦 夜 苏轼 古诗词鉴赏 。

  [注]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1)“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4分)

  (2)诗歌以“倦”字引出下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案收起 ︽

  (1)①衬托。用坐落在旷野之中的“孤村”,夜间的“一犬吠”和照着行人的“残月”,来衬托环境的荒僻凄清;“一犬吠”更显环境的幽静。②动静结合。【倦 夜 苏轼 古诗词鉴赏 】文章倦 夜 苏轼 古诗词鉴赏 出自“孤村一犬吠”写诗人夜宿孤村听见几声犬吠,为实写,想象残月下走来几个赶路的人为虚写。(答出2种手法并具体分析即可给满分。)

  (2)诗歌由夜宿荒村所见凄凉之景引出长夜难眠之事,想到自己常年在外奔波,鬃发已白,旅途之中却空有凄清的情怀,像络纬虚织一样一事无成。【倦 夜 苏轼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