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炊烟》初中阅读答案
①书房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友人馈赠的油画,画面上是典型的北方乡村冬天的景象:皑皑白雪覆盖了田野山川,近处的一幢茅草房几乎被大雪淹没,然而屋顶却升腾着一股炊烟,丝丝缕缕,袅袅娜娜,渐次化入苍茫的天际。读书写作的间隙,我常常面对那幅油画发呆,对于炊烟的种种怀想也随之丝丝缕缕漫上心头。
②自幼长在城里,青少年时代对炊烟并无清晰的记忆。真正与炊烟结识还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下乡插队时期。记得下乡的当天,先是由火车、卡车交替着把我们送到离家数百里的穷乡僻壤。在公社院里参加完一个热闹的欢迎大会后,几百名同学便化整为零,分别坐胶轮马车或是步行到自己所在的青年点了。我和二十几名同学由前来迎接的生产大队长引领,走了十几里山路,抵达青年点所在的村庄,已是薄暮时分。从未离开过家的我们,猛不丁来到一个荒僻的山村,心中笼罩着孤独、无助的愁云,大家谁都不说一句话。正走着,我看到眼前的村庄较高处的一幢房子里升起一股灰白色的烟雾―――是炊烟,紧接着两股、三股,似乎接到号令一样,几乎所有的房舍,都有炊烟升起,高低错落的村庄如同沉在五里雾中,水墨丹青般美妙。伴随着炊烟的袅袅升腾,树枝和干草散发的清香和着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我立刻有了一种归属感,孤独无靠的心也渐渐踏实了。
③如纱似雾的炊烟,陪伴着我们在乡下的插队生活。每天清晨,值班做饭的同学都要很早起床,点起炉灶,拉响灶旁的老风箱。随着风箱“呼哒、呼哒”的响声,灶火渐渐旺了起来,接着便动手将和好的玉米面团成一个个玉米饼子,贴到大铁锅的锅沿附近,而铁锅中间那冒着蒸汽的沸水,则要放进些蔬菜什么的变成菜汤。干完一天的农活,当朴素的天际织满绚丽的彩霞,我们与农民兄弟们荷锄踏上回家的'乡间小路,远远就会看到各家屋顶随风摇动的炊烟,不同的香味在小村里漫溢。辽南山区由于土地贫瘠,农家的柴草也显得紧缺,用当地农民的话说:“锅里吃的、锅底下烧的是一样的价钱。”每逢干活休息时,当地的社员们都不闲着,他们满山寻找枯枝败叶,收工时带回家去做柴草用。每年秋收分配,生产队不单要将每家的口粮做出精确的计算,还要将打场后剩下的玉米秸、玉米骨棒,甚至地里收割后的庄稼根茬,都按人头分配到每一个家庭。时间久了,闻到炊烟的味道,我竟能分辨出哪家做饭用的是什么样的柴草。
④几年的乡村生活,我对炊烟产生一种浓重的情结,温暖、浪漫、缠绵……说也说不清楚。炊烟让我谙熟五谷杂粮、各种菜蔬如何变成饭菜摆上餐桌,了解了农事稼穑的繁忙、悠闲与炊烟的瓜葛。炊烟是农耕社会的人们,用温情与勤劳描绘的图腾,是广袤大地冉冉上升的地气,是最具温情的人间烟火。无论走到哪里,那一缕缕炊烟,是一种心灵的寄托,让人不会感到孤独。炊烟在告诉我,在遥远的地方,有叫做家的温暖的地方。
⑤怀着对炊烟的思慕,国庆长假期间,我重返辽南山区,想去品味一下弥漫在山村里那久违的炊烟。然而那千百年来延续的乡间人家的气息,那平淡地述说着乡村往事、牵动着游子思乡情愁的炊烟已不见踪影,仿佛化入了虚无的梦境。以往喧闹的乡村,如今显得那么沉寂,见不到孩子们的戏耍,听不到鸡鸣狗叫。一些院子“铁将军”把门,终年不开,另一些开着门的院子里,只能见到沉默的老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经过合村并校,本该就近上学的孩子也到很远的地方去寄宿读书了。据说现在乡村里做饭已经不用柴草,用的是液化气罐,除油烟之外,已无烟可冒,极少数用煤灶厨的人家,冒出的也是浓浓呛人的黑烟……
⑥漫长寂寥的冬夜,我依旧在书房面壁。当目光再度停留在那幅油画上时,不经意间在画面的一角,发现与画面颜色并无二致的两个字:“呼唤”。如同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我立刻意识到,这是油画的题名―――我的大意,竟然长时间对此熟视无睹。我知道,油画与中国传统国画的区别,除技法与用料不同外,国画,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在显眼处写有题款及画名,而油画有的并无题名,即便有也是在不显眼的角落,以不显眼的色彩题写,这样做似乎会给人以更多想象的空间。明明画面的主题是炊烟,而题名却是《呼唤》,炊烟在“呼唤”什么呢?那雪野之中的缕缕炊烟,呼唤着的是传统?是自然?是本真?还是回归?无论如何,于喧嚣中,将一颗平常心安顿在自足自悦里,才品得出生活的真味。
19.文章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4分)
20.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赏析下列句子。(4分)
(1)干完一天的农活,当朴素的天际织满绚丽的彩霞,我们与农民兄弟们荷锄踏上回家的乡间小路。(句中加点的“涂抹”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炊烟是农耕社会的人们,用温情与勤劳描绘的图腾,是广袤大地冉冉上升的地气,是最具温情的人间烟火。无论走到哪里,那一缕缕炊烟,是一种心灵的寄托,让人不会感到孤独。(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个语句)。
21.作者在文中说“对于炊烟的种种怀想也随之丝丝缕缕漫上心头”,请概括作者对炊烟有哪些怀想。
22.文章标题是“渐行渐远的炊烟”,请品读全文,揣摩“渐行渐远”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6分)
23.甲乙两个片段同样是写乡村,请从景物特点和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不同。(4分)
【甲】以往喧闹的乡村,如今显得那么沉寂,见不到孩子们的戏耍,听不到鸡鸣狗叫。一些院子“铁将军”把门,终年不开,另一些开着门的院子里,只能见到沉默的老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经过合村并校,本该就近上学的孩子也到很远的地方去寄宿读书了。
【乙】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漫漫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带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
参考答案:
19.①内容上:具体描绘了北方乡村冬天炊烟的美,富有诗意,表达作者对炊烟的喜爱;②结构上:引出下文对炊烟的种种怀想;同时与结尾的油画上炊烟的标题主题相呼应,结构严谨有致。(每点2分)
20. (1)“涂抹”一词,运用拟人手法,似乎大自然是一个高明的画家,表现出傍晚晚霞灿烂优美如画,也表现出人们劳作归来的喜悦之情。
(2) 运用比喻,把炊烟比作地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炊烟对于农耕社会人们的重要性;或:运用排比,句式一致,增强作者情感抒发的气势,表达了充满温暖溻的炊烟带给人们的心灵的寄托和安慰。
21.①想起上世纪60年代下乡插秧时期,第一次见炊烟,孤独无助的心有了归属感。②
想起乡下插队的几年乡村生活,产生了温暖、浪漫、缠绵等情结,心灵有了寄托。③现在故地重游时,不见炊烟,只有呛人的黑烟,想到了山村的沉寂、衰败。
22.对曾经的炊烟代表的温暖美好的传统生活方式的眷恋;②对现在沉寂冷清的乡村生活的遗憾;③对一切传统美好、自然温暖的生活方式回归的呼唤。(言之有理即可,关键词:眷恋、遗憾、美好,三点,一点两分,共六分)
23.【甲】景物特点:沉寂冷清;作者情感:对曾经的温暖美好的传统生活方式失去的遗憾。 【乙】景物特点:安宁和谐;作者情感:对雨中安静和平的乡村之夜的喜爱之情。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愚公移山铁杵磨针阅读答案
世上没有傻问题阅读理解答案
卖笑的人阅读答案
张炜老人阅读答案
品味遗憾阅读理解附答案
纸上思量初中阅读题及答案
生命的品格(节选)阅读答案
古代诗歌雨阅读及答案
燃烧的月亮阅读理解附答案
一棵进城的古树阅读题及答案
牵入我家的丝瓜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东君小传(节选)阅读及答案
有泪水的牲口阅读题答案
坐在最后一排阅读理解及其答案
紫禁城的城墙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