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梦录》阅读答案

阿林老师

《昨梦录》阅读答案1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毕少董言,国初修老子庙,庙有道子画壁,老杜所谓“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者也。官以其壁募人买,有隐士亦妙手也,以三百千得之。于是闭门不出者三年,乃以车载壁沈之洛河。庙亦落成矣,壁当再画。郡以请隐士,隐土弗辞。 有老画工夤缘以至者,众议谁当画东壁。隐士以让画工,画工弗敢当,让者再三,隐士遂就东壁画天地。隐士初落笔作前驱二人,工就视之,不语而去。工亦画前驱二人,隐士往观亦不语而去。于是各解衣盘礴,惨淡经营,不复相顾。 及成,工来观,其初有不相许之色,渐观其次,迤逦咨嗟击节。及见辇中一人,工愧骇下拜曰:“先生之才不可当也,某自是焚作具不敢言画矣。”或问之,工曰:“前驱,贱也,骨相当嗔目怒髯,可比驺驭。近侍,清贵也,骨相当清奇庞秀,可比台阁。至于辇中人,则帝王也,骨相当龙姿日表也,可比至尊。今先生前驱乃作清奇庞秀,某窃谓贱隶若此,则何足以作近侍?近侍继可强力少加,则何以作辇中人也?若贵贱之状一等,则不足以为画矣。今观之先生所画,前驱乃吾近侍也,所画近侍乃吾辇中人也。洎观辇中之人,其神宇骨相盖吾平生未尝见者,古图画中亦未之见。此所以使吾惭愧骇服。” 隐士曰:“此画世间人也。尔所作怒目叫髯,则人间人耳。人间人则面目气象皆尘俗,虽尔艺与其他工不同,要之但能作人间尔。”工往自毁其壁,以家资偿之,请隐士毕其事。 少董曰:“余评隐士之画,如韩退之作《海神祠记》,盖劈头便言海之为物,于人间为至大。使他人如此,则后必无可继者。而退之之文累千言所言浩瀚无溢,盖力竭而不穷,文竭而不困,至于夺天巧而破鬼胆,笔势犹未得已。世之作文者,孰能若是?故于论隐士之画也亦然。”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略有修改)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以车载壁沈之洛河 沈:同“沉”,沉入 B.隐士遂就东壁画天地 就:靠近,凑近 C.迤逦咨嗟击节

  迤逦:曲折绵延的样子 D.若贵贱之状一等 等:相同,一样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从侧面表现隐士画艺高超的一组是

  ( ) A.①于是闭门不出者三年

  ②工就视之,不语而去 B.①老杜所谓“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者也②隐士以让画工,画工弗敢当 C.①骨相当龙姿日表也,可比至尊

  ②累千言所言浩瀚无溢 D.①其神宇骨相盖吾平生未尝见者

  ②请隐士毕其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国初期修建老子庙的时候,隐士买到了吴道子在老子庙画的壁画,于是三年闭门不出,专心临摹那块壁画。后来郡里邀请隐士来画老子庙里的壁画,隐士接受了邀请。

  B.老画工通过拉拢关系、向上巴结争取到了来老子庙画壁画的机会,但是因为自己画艺不高,害怕画的不好,所以只敢接受其他地方的壁画任务。

  C.由于老画工心中装的是“人间”,所以他画出的壁画上的人物只能是“尘俗”中的人的样子。而隐士心中装的是“世间”,所以隐士画出的壁画上的帝王是古代图画中和老画工没有见到过的。

  D.毕少董认为,隐士起初落笔画成“前驱二人”,就像韩退之写《海神祠记》一样,文 章开头就说“海之为物”,对于人间来说是非常宏大的了。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驱,贱也,骨相当嗔目怒髯。

  (2)虽尔艺与其他工不同,要之但能作人间尔。

  (3)盖力竭而不穷,文竭而不困,至于夺天巧而破鬼胆,笔势犹未得已。

《昨梦录》阅读答案2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穴中人语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9.第一段选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诗人 。(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麻枲之属

  11.第一段选文的开头描写了桃花源外的自然美景,请你就这部分内容写几句评注性的文字。(3分)

  12.第一段选文中的“渔人”没有留在桃花源,最终是离开了。那么第二段选文中的“杨氏”是否要定居穴中,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1分)

  13.两段选文所描绘的社会在社会面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

  14.“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请用简单的语言回答。(3分)

  答案

  (一)9.东晋 陶渊明 (每空0.5分) 10. ①与世隔绝的地方 ② 类 (每个1分) 11.这部分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1分)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1分)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1分) 12.是。杨谢而从之。(每问0.5分) 13.社会安定、和平(1分)人人平等,民风纯朴(1分)人们过着自由快乐、自给自足的生活。(1分)(意对即可) 14.因为“桃花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的现实社会的否定和批判。(每点1分,共3分)

《昨梦录》阅读答案3

  阅读课外选文,回答问题。

  穴中人语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x!)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

  解释句子中“之”的意思。

  (1)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

  (2)杨谢而从之。( )

  (2)

  在括号中补出句子省略的成分。

  (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同出。

  (3)

  穴中人为什么不让杨氏携带“金珠锦绣珍异等物”?

  (4)

  杨氏最终决定在洞穴中定居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5)

  文中描绘穴中人的生活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1.(1)的;(2)代穴中人;2.穴中人,杨氏;3.因为穴中人的生活中并不需要这些东西。;4.同意;杨谢而从之;5.自食其力,淳朴、自然、宁静,平等、没有压迫,安居乐业等。;